1980年5月18日上午,甘肅酒泉發射場戒備森嚴,發射操作人員正在進行我國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臨射前的最後準備工作。
遠在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18艘艦船及5000名我國科研人員、海軍官兵早已等候在預定的濺落區域,準備隨時進行導彈資料倉的回收。
只不過在我國艦船的周圍,還聚集著一批虎視眈眈的外國艦船和飛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進行東風5洲際導彈研發的同時,也啟動了另一項秘密工程——打造一支遠洋測量船隊和護航艦隊。
作為我國戰略力量的洲際導彈,其射程至少要超過8000公里。如此長距離的導彈試驗,在我國內地顯然是無法進行的,也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提供靶場給我們。
因此靶場只能設在海上,而為了順利獲得試驗資料,一支遠洋測量船和護航艦隊是必不可少的。
1980年,隨著東風5的研製接近尾聲,各種艦船及裝置也已經準備就緒。
因為主角是東風5導彈,試驗時間是在1980年,所以此次任務代號為“580”,執行科研和護航的艦船編隊也被稱為“580編隊”。
1980年4月下旬,當東風5運抵酒泉發射場的同時,580編隊的18艘科研船、補給船、軍艦,以及5000多名工作人員、海軍官兵,也在上海附近集結完畢。
之後編隊分為三個小隊,於5月前後陸續從東海出發,穿過沖繩、關島等所謂的“第一島鏈”,駛入茫茫太平洋。
在580編隊中,有當時我海軍6艘先進的導彈驅逐艦,並且它們還是首次突破第一島鏈,所以嗅覺敏銳的日本、美國非常緊張,不知道中國這是要幹什麼。
他們派遣軍艦尾隨跟蹤,同時派飛機進行偵查。幾乎每天從早到晚,我方人員都能看到空中盤旋著的美日偵察機。
但美國人和日本人把照片翻來翻去,也沒能看出什麼名堂,而正當他們納悶之時,一則來自新華社的訊息讓這些人徹底坐不住了:
中國將於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南緯7度0分,東經171度33分為中心,半徑70海里的圓形海域範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試驗。
這裡的“運載火箭”,其實就是東風5洲際導彈。
美日這時雖然不曉得此處“運載火箭”具體是什麼,但他們也不是傻子,知道中國搞這麼大動靜其中必然大有名堂,於是愈發躁動不安。
位於南太平洋附近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得知訊息後也都茶飯不思,各自紛紛派出艦船和飛機,對我580編隊進行跟蹤、偵查。
5月12日,580編隊的18艘艦船,陸續抵達預定海域完成集結,之後便馬上為即將進行的導彈試驗做準備,而在編隊的周圍,則聚集著一批不懷好意的外國艦船和飛機,水面下還數次發現外國潛艇的蹤跡。
俗話說的好,“聽蝲蝲蛄叫,還能不種莊稼了?”因此儘管外國飛機和軍艦頻繁活動,我方的相關準備工作依然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但是,我方的實驗水域,一直被別人盯著也不是事兒。於是編隊指揮之一,海軍副司令劉道生決定調虎離山。
他下令讓我方艦船反向駛離集結區,引誘外國艦船離開。不明就裡的外國艦船以為我方行動有變,便也跟了上來。
結果到了凌晨時分,我方艦船突然改變航線,迅速掉頭駛向試驗區,並在試驗海區周圍組成了三道矩形方陣。
這些外國艦船反應過來後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進入有關海域了。
1980年5月18日凌晨2點,位於甘肅酒泉發射場的東風5洲際導彈進入發射狀態,大洋上的580編隊也進入臨戰狀態,所有人都緊張地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北京時間上午10點,當地時間下午2點(注:兩地時間相差4個小時),東風5從酒泉發射場騰空而起。
29分鐘後,導彈飛抵南太平洋上空600公里處,負責跟蹤監測的測量船,迅速且準確地發現了目標。
這時除了必須堅守在崗位上的人以外,其他船上所有人都跑到甲板上,仰起脖子睜大眼睛在天上搜尋著導彈的蹤跡。
只不過人眼比不上雷達,許多人眼睛都盯得酸了也沒發現它在哪裡,熱鬧的甲板暫時寂靜了下來。
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喊道:“飛來了!飛來了!我們的火箭飛來了!”(注:表述略有差異)大家再次朝天空望去,只見雲團中鑽出一個火球,拖著一道白煙朝著遠處的海面上衝去。
伴隨著一百多米高的水浪和巨大的轟鳴聲,彈頭準確落入事先佈置好儀器的海中,並立即傳回了有關資料,而在降落之前被彈出的資料倉,此時也正在降落傘的牽引下緩緩下降。
我方艦船和飛機立刻啟動,朝彈著點的位置飛速趕去,這是因為資料倉如果不能在一定時間內打撈起來,那麼它就會自動沉入海底,再者就是附近還有許多蠢蠢欲動的外國艦船和飛機,寶貴的導彈試驗資料決不能落到外國人手裡。
好在我方飛行人員首先發現了資料倉的位置,附近的4艘軍艦得知後立即趕來進行警戒。
隨後專門負責打撈的潛水員從直升機下到海面,成功將落入水中的資料倉帶回了飛機。
在此期間,紐西蘭、澳大利亞的船艦都曾試圖進入我方試驗水域,但終究沒能成功。
不過紐西蘭、澳大利亞的艦船雖然沒能開進來,但鍥而不捨的美國飛機卻在附近水域盤旋偵查。
美國飛機一直都是超低空飛行,除了拍照以外,它還在現場投下了2個聲波浮標。雖然妄圖搶先打撈的心情已經溢於言表,然而畢竟周圍都是我方艦船,再加上資料倉很快就被我方發現併成功打撈,所以美國人並未得逞。
得知此情況的編隊指揮之一,海軍副司令員楊國宇卻感到幾分後怕。他說道:我們未向下面交代清楚。多玄!要是我們佈陣不好,動作不快,資料倉很可能被人撈走!
當然美國也不是完全“一無所獲”。待我方撈起資料倉後,一架美國飛機貼近水面,從機身尾部降下一個圓形小桶,撈起了一桶被翠綠色熒光劑染上色的海水。
我方在打撈過程中,也曾撈起了一小桶綠色海水,只不過我們是留作紀念,至於美國能從綠色海水裡分析出來什麼東西,也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3天后,我國又進行了第二枚東風5發射試驗,至此580任務基本結束,編隊也陸續凱旋。
據事後統計,從4月29日到5月31日,在580編隊執行任務期間,僅我方偵獲到的外國艦船就有13艘次,飛機94批103架次。這些艦船、飛機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其中尤以美國最為頻繁。
但不管他們怎樣搞小動作,我國的東風5導彈試驗還是順利完成了預期目標。
東風5從我國本土西部起飛,歷時半個小時便打到南太平洋,其射程超過了9000公里!
從此我國擁有了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也成為了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成功進行洲際導彈全程試驗的國家。
得知東風5導彈試驗成功的張愛萍將軍更是揮毫寫下詞句:莫道生來多難,更喜險峰競攀。今日雕弓滿月,敢平寇蹄狼煙!
內容來源:
董必欽:《萬無一失的保障——執行“580”任務中的回眸》,《裝備製造》2013年第8期
葛建亞:《參與我國首次遠端運載火箭發射試驗見聞》,《百年潮》2020年第11期
周金餘:《40年前的“580”特混艦船編隊》,《世紀風采》2020年第7期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