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聞頻道報道了一則關於解放軍陸軍步兵學院的一場裝甲攻防演練。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次演訓中,操縱著國產裝甲突擊車,手持國產步槍所向披靡,甚至操著一嘴不太熟練的中文實施作戰發令的都是外軍學員。
根據公開的資訊,除了大部來自非洲國家的學員,還有部分來自中亞、甚至中東與拉美國家的學員。
提到中國軍校中的外國學員,很多人認為咱們對外軍,尤其是非洲、中東、南美一些國家搞軍事教育、培訓,本質上是對外拓展影響力,尤其是軍事影響力的一種重要途徑與具體體現。
其實這種說法說對也不對,從對的角度來說,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相比槍炮入侵和產品傾銷,教育才是潛移默化的重塑一個民族靈魂的重要方式。
一個國家的學歷教育體系、教育模式和內容,很大程度上體現著這個國家的總體實力,也體現著這個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秉持的思想和思維方式。
軍事教育也不例外,就像這次演訓,外軍學員使用中國武器、用中文釋出作戰口令,在器物背後實際上是中國特色軍事裝備和訓練體系的影響力輸出。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說,外軍學員不僅學到了中國武器的使用、中國的軍事操點、戰鬥條令,還學到一些更富有中國特色,以牽涉到深層次意識形態與思維方式的東西。
比如一位塔吉克學員在採訪中提到的官兵一致、官兵平等原則,這是比起簡單地學會如何使用武器、如何打仗更重要。
而從不對的角度來講,說軍事教育作為拓展對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是不準確的。
因為單純的軍事教育用來拓展對外影響力,效果還是相對較差的。
咱們要是真想對外拓展影響力,尤其是將相對進步的生活方式要素傳播到非洲、中東部分國家,軍事教育和軍事交流只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方面。相比之下,其他學科領域的對外交流、經濟領域的互通、有無、政治和文化領域的共同進步。
真正我對外影響力的大氣、單純的軍事教育和軍事教育最大的好處可能就是給這些國家的軍人提前做了中國武器裝備的使用培訓,讓他們提前瞭解了中國武器裝備的優良效能和極高價效比。
回到以後,中國的武器裝備通過出口真正送到這些軍人手裡的時候,他們也不用多做訓練就能直接上手使用,這大概是對外軍事培訓最大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