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根據中國軍視網的相關報道,海軍航空兵某部組織了空中突防突擊訓練。在這次訓練中,使用了“飛豹”戰鬥轟炸機對“敵”防空導彈陣地進行了火力壓制任務。而從資料上來看,充當被壓制物件的防空導彈模型,為臺軍現役的“愛國者”防空導彈。
海軍航空兵目前共裝備有2款“飛豹”戰鬥轟炸機,分別為最早期的殲轟-7型和後來的殲轟-7A型。從外觀上來看,殲轟-7A型相比於老式的殲轟-7型,取消了翼刀、使用了整體式風擋,並且將原來的單片腹鰭改成了兩片腹鰭,以改善氣動外形,而此次海軍航空兵使用的,則是殲轟-7A型戰鬥轟炸機。
在這次模擬攻擊中,“飛豹”戰鬥轟炸機終於不用再像從前那樣,使用普通的無制導高阻炸彈或者無控火箭彈執行對地火力壓制任務,而是改用了鐳射制導炸彈進行攻擊。並且,不是依靠第三方制導,而是使用本身攜帶的光電吊艙為鐳射制導炸彈進行制導。
從樣式上來看,“飛豹”戰鬥轟炸機掛載的應該是JDC-01/01A型光電瞄準吊艙。JDC-01/01A型光電瞄準吊艙擁有紅外/電視雙模攝像機,能夠自動跟蹤地面目標。發現距離分別為20公里和22公里,識別距離為15公里和17公里,鐳射照射距離為13公里。除了“飛豹”戰鬥轟炸機外,殲-10B/C戰鬥機也都有使用過該款光電吊艙。
此次模擬攻擊使用的鐳射制導炸彈,從外貌上來看,比較接近的型號應該是國產的GB-500型500公斤鐳射制導炸彈。
GB系列鐳射制導炸彈由哈爾濱建成集團有限公司推出,整個系列涵蓋了25公斤級、50公斤級、100公斤級、250公斤級、500公斤級和1000公斤級。其鐳射制導模式有四種,分別為第一代的鐳射風標導引頭、第二代採用了陀螺穩定系統和比例制導律、第三代導引頭則具有具有掃描、預置和自動跟蹤功能、第四代則在第三代的基礎上再增加GPS/INS制導。
GB-500鐳射制導炸彈屬於第二代,特點是投放精度高,並且具備攻擊低速目標的能力。該彈彈長3.5m,彈徑0.38m,翼展550mm,全重580千克,投放高度500m-1000m,命中精度小於5m,射程8千米,戰鬥部裝藥280千克。
可能有人會覺得,以“愛國者”防空導彈的射程,JDC-01/01A型光電瞄準吊艙最大13公里的鐳射照射距離和GB-500鐳射制導炸彈最遠8公里的射程,豈不是要靠得很近才能夠展開攻擊?
但不要忘記了,“飛豹”戰鬥轟炸機本身雖然也擁有在防區外發射防區外彈藥的能力,但是其本身也具備超低空突防能力,完全能夠以超低空飛行的狀態抵近到“愛國者”導彈發射陣地,對其展開攻擊,為後續的攻擊部隊掃平障礙。
目前臺軍共裝備了“愛國者-2”和“愛國者-3”兩種“愛國者”導彈,雖然其擁有攔截飛機的能力,但是目前臺軍主要用其來攔截彈道導彈,也就是反導任務。因為臺軍認為,戰時解放軍會先用大量戰術彈道導彈對臺軍的機場和各種高價值目標提前進行打擊。
但“愛國者”系列導彈在中東地區的實際攔截效果並不理想,對“飛毛腿”戰術導彈的攔截率在40%-70%之間波動,對低空、超低空目標的攔截成功率更低。因此,使用“飛豹”戰鬥轟炸機對“愛國者”導彈進行突襲,是完全可行的。
而在此次突襲演練中,靶標附近還出現了1架退役的殲-7戰鬥機。並且,整個靶場並沒有建在遠離城鎮的地方,這也證明了海軍航空兵不僅用“飛豹”戰鬥轟炸機演練過對臺軍“愛國者”導彈陣地的突襲,還演練國對臺軍機場的突襲,以及對臺軍地面戰機的突襲。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