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多艘救生船和拖船組成訓練編隊解纜起航向南海深處進發,他們將進行為期多天的海上聯合搜救、援潛救生、沉物打撈等多課目訓練。
編隊出港沒多久,一場海空聯合搜救演練迅即展開。“向編隊其他船發報,多名人員落水,請求附近船隻協助搜救!”新型遠海救助拖船駕駛室內,編隊指揮員葉丹連續下達數道口令。
編隊各船迅速彙總資訊,判明目標性質。在救生拖船海圖室內,航海長劉治偉根據風速、海流等水文條件,規劃航線確定搜尋海域。救生拖船迅速調整航向,向目標海域航渡……時間緊迫,編隊立即啟動海空聯合搜救機制,請求友鄰部隊派遣直升機進行空中快速搜尋。
鐵翼飛旋,直升機緊急馳援,不多時便在海天之間編織出一張立體搜救網。搜救兵力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時共享戰場資訊,按照劃定的區域,運用目力、光電等手段,對目標區域展開拉網式搜尋。
“發現落水人員,目標方位×××。”救生拖船迅速展開救生部署,吊放小艇,拖船上的槍帆班長郭治周帶領營救組4名隊員駕駛小艇快速向漂浮的“落水人員”駛去,迅速抵近、營救上艇、高速返回母船,救援一氣呵成。經過海空兵力多輪搜尋後,“落水人員”被逐一救起。
此時,編隊的另一艘援潛救生船醫療室內,醫務人員正緊張地對“落水人員”實施救治。“一名落水人員‘傷情加重’,請求直升機後送治療!”建立航線、著艦、再次起飛,直升機攜帶“重病傷員”,很快“消失”在茫茫海天間。
次日,天色微亮,遠海救生船後甲板開始救生鍾吊放,一場想定情況為“潛艇坐沉海底,艇員焦急等待救援”的援潛救生訓練緊急展開。
該型機動式救生鍾能夠搭載在救生拖船上,在跨海區、高海況條件下直接與潛艇對接營救潛艇艇員,是援潛救生的利器。“我們立足救援實際需求,練人機配合,練人裝結合,模擬極限對接角度,不斷挑戰複雜戰場環境,磨練操縱員及指揮員現場應對能力,對接成功率穩步提升。”救生鍾吊放現場,指揮員周家寧介紹說。
援潛指揮中心內,編隊指揮員葉丹帶領指揮組成員最終敲定救援方案。官兵們首先布放影象聲吶確定“失事潛艇”水下位置,水下電視確認目標姿態,救生鍾操縱員登艇檢查,鬆脫卡扣,起吊入水,救生鐘不斷下潛向海底目標接近。操縱員張偉小心翼翼地調整鍾姿態,“咔”一聲輕響,對介面牢牢地卡在“潛艇”救援口,一次對接成功。
救生鍾與“潛艇”建立聯絡、均壓、排水、開蓋,在深海建立一條“生命通道”。此時在拖船左舷,潛水員李偉穿戴潛水裝具入水,連線高壓氣管向“潛艇”輸送高壓氣,隨著高壓氣閥開啟,高壓管路發出嗞嗞聲響,吹除海水後“潛艇”成功上浮。
“沉物打撈部署!”傍晚時分,戰鬥警報在拖船上突然響起,參訓官兵迅速投入演練。拖船後甲板作業現場,兩組潛水員緊急入水勘察沉物情況,各種資訊源源不斷彙集到指揮所,制訂打撈方案、作業起拖、收絞,主拖纜一點點露出水面。“主拖纜受力增大!”潛水員再次攜帶攝像機入水,水下畫面實時傳輸至指揮所。
調整打撈方案還是繼續收絞,指揮所成員意見不一。指揮員葉丹緊盯作業示意圖,綜合研判後,果斷下令繼續收絞……經過多次調整船向,最終成功將沉物打撈上船。
“此次為期多天的海上訓練,多型重點裝備投入實戰訓練,開創了首次成功使用的實踐,檢驗了其在海上救援任務中的技術性能,驗證了援潛救生、沉物打撈方案預案,拓展了部隊遂行使命任務的能力。”編隊指揮員葉丹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