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司務長李學臣的“週末時光”
鄒曉晶、王晉臨、劉小紅
11月20日,北京氣溫驟降。清晨5點30分,陸軍後勤部某保障大隊食堂分隊長、四級軍士長李學臣和炊事員戰友們便起床,為官兵們準備早餐。
身兼食堂分隊長、司務長,李學臣的“週末時光”也在這刻開始了。
聊起李學臣,戰友們都豎大拇指。“別看他是炊事兵,軍事訓練也是頂呱呱!”上士段小龍說,他不僅在集團軍技能比武中獲過獎,當過教練員,還在央視《誰是終極英雄》欄目比武中奪得冠軍,2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共產黨員。
在機關食堂,他更幹得出色,因為幹部少,他“以兵頂幹”,具體負責機關食堂的日常管理。
起床、洗漱、集合點名完畢,李學臣逐一測量大家體溫,檢查人員身體狀況。“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已經成為落實一日生活制度的重要內容。”李學臣對記者說。
緊張有序的伙食保障工作從早餐開始。記者從預先審定的食譜上看到,今天早餐是3熱菜6鹹菜,2種粥1種湯食外加數種主食。操作間裡,大家按照分工分頭準備,井然有序。
“不到1小時要準備好幾百人的早餐,任務重時間緊,爭分奪秒又不能出差錯。”李學臣在各個操作間仔細察看,嚐嚐熱菜炒得鹹淡,看主食是否準備齊全。隨後,又來到餐廳,看看環境衛生是否打掃乾淨,餐具是否準備到位。忙完這些,已過7點,李學臣和戰友們一起,把準備好的早餐搬到幾個餐廳,分類擺好。
10多分鐘後,餐廳逐漸坐滿了就餐的官兵。趁著這點空隙,李學臣和另一名戰友盛裝盒飯。“各值班室值班員的早飯我們要提前打好。”李學臣說,天氣冷,為了讓值班員吃上熱餐,他們專門準備了保溫箱。
樓上樓下有兩個餐廳,李學臣還要不時地抽空跑上跑下,維持餐廳秩序,指揮炊事員補餐。“遇到大家都喜歡吃的菜,常常要再炒一次。”
吃完早飯,閉餐後和戰友們一起打掃完各點位衛生,餐廳和後廚消毒完畢後,已經快10點,炊事員們可以稍作休息。李學臣卻有另一項工作。
這時候,當天正餐食材已經送到,李學臣要逐一仔細驗收。“首先要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檢查人員核酸檢測結果、蔬菜農藥殘留檢疫票、肉類檢疫合格證、冷鏈食品檢疫票等各類票據。”李學臣說。
對於肉類質量檢查,他很有經驗,只見他先看肉色,然後戴上一次性手套摸一摸,聞一聞。“一要看顏色是否鮮紅,二要摸是否粘手,三是聞聞有無異味。”驗收完肉類,他又從一菜筐底翻出一把青菜:“蔬菜也有三看:一看菜類是否新鮮,二看菜有無黴爛變質,三看有無過多水分。不新鮮有黴變的菜直接影響餐飲安全,不能入庫,水分過多的蔬菜要晾晾才能入庫。”
忙完這些,李學臣又組織各點位炊事員根據明日食譜,報備食材採購單,又抽空跑了趟機關,報告了食堂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需機關幫助解決的事務。
回到食堂,正好是上灶準備午飯時間。今天中午,李學臣要做的菜是紅燒肉。只見他穿上操作服,手腳麻利地加工準備紅燒肉的配料。
他一邊把帶皮五花肉切成方塊,燒一鍋開水,肉塊下鍋焯水,一邊對記者說:“焯過水的五花肉可以去腥、固定形態,又能更好地鎖定食材本身的蛋白質和營養。”
取鍋上灶,涼油小火,取白糖放入鍋中炒至棗紅色,加開水,“肉塊下鍋一定要小火慢炒,直至五花肉自身油脂滲出、呈金黃色,待油汁溢位後,再加入佐料翻炒出香味。”根據自己的經驗,李學臣給一旁的記者和炊事員邊講邊做,最後大火收汁,肉汁包裹肉塊,小火燜四十分鐘,色澤紅亮、肥而不膩、甜鮮酥軟的紅燒肉就出鍋了。
午飯、晚飯和早飯一樣,餐前餐後李學臣都要帶領戰友們清潔衛生、環境消毒。
晚飯後,李學臣還要檢查菜品節約情況。“香菜根、蘿蔔皮、花菜莖、芹菜葉等食材,都可以採用醃製、燒湯的方法回收再利用,減少浪費。”
由於炊事分隊下午忙於準備晚飯,沒有時間參加體能訓練,於是晚飯後19點30分,李學臣還要組織分隊人員到操場進行體能訓練。“年底留隊考核在即,我們有針對性地抓好擬留隊人員體能訓練,查缺補漏,期望考個好成績。”李學臣說。
就寢前的班會時間,李學臣還要一如既往地組織各班骨幹開會,總結今天飲食保障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安排明日工作。當大家獲知中午的飯菜質量受到就餐首長好評時,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
終於熄燈了,忙碌了一天的炊事員們逐漸進入了夢鄉。李學臣又去了趟後廚、餐廳,檢查了一遍刀櫃上鎖、物品規整情況,看看有無安全隱患,有無長明燈、長流水。
在值班室,他總結了一天工作,寫完工作日誌,才回到寢室。躺在床上,李學臣定好了鬧鈴,凌晨2點,他還要起床查鋪查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