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造就孩子的人生。 就有那麼一位母親,用她的言行在創造奇蹟,創造史無前例的歷史,她就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母親——華靜女士。
華靜是一位揚州姑娘,自幼在英國教會學校讀書,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她高中畢業後擔任小學教師,與時任校長的袁興烈先生戀愛成婚。 當他們的長子隆津出生以後,她便辭去了教師工作,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 這位賢良的知識女性非常喜歡哲學,喜歡讀英文版的尼采哲學著作。 她喜歡尼采的文字,喜歡尼采的激情。 她說,尼采的所有文字都被激情的火燒得通紅,燒得灼灼逼人。 在尼采的作品裡,絕對找不到語言的泡沫。
這位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母親,這位能讀懂尼采文字的母親,這位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裡能當小學教員的母親,她會用怎樣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這位愛看書的母親用書中的故事征服她孩子的心,健全孩子的靈魂,讓她的孩子擁有一顆向上、純正、令人震撼的心。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品德和情操則是開啟這座寶庫的鑰匙。 這位賢淑的母親將她那淵博的知識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而故事則練就了一把把開啟寶庫的鑰匙——這位母親用不同的故事打造著不同的鑰匙。
滿天繁星點點閃爍的夏日夜晚,母親帶著她的孩子在庭院中乘涼。 活潑好動的袁隆平喜歡捕捉螢火蟲,那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幼小的袁隆平忍不住把一隻只螢火蟲放在火柴盒裡,火柴盒剎那間會變得通體光亮,用手提起火柴盒,那晶瑩剔透的樣子煞是好看。 母親看著袁隆平手中裝有螢火蟲的火柴盒,講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母親說:“少年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強盜手中救出少女京娘,兩人結成兄妹,他護送她回家。 千里路上,趙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馬上,而他自己卻牽馬步行。 就在這次送別之後,京娘在戰亂中死去了。 後來,趙匡胤在一次夜戰中迷了路,忽然飛來一隻螢火蟲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險境。 傳說這是京娘死後為報答趙匡胤的千里相送之恩,在他有難時特地化為螢火蟲趕來相救。 ”
這是一個傳奇故事,它曾激勵過很多有志之人。 母親用這樣的故事,讓幼小的袁隆平明白:原來這螢火蟲是美麗善良的京孃的化身。 於是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愛的螢火蟲了。 可它在袁隆平的心裡也紮下了一條無形的根——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要學會感恩和報答。
這樣的善良的根,母親用她的故事在袁隆平的心裡已經紮下了無數條。
這位喜歡看尼采哲學書的母親,會精闢地講一些哲學方面的故事,年幼的袁隆平聽得津津有味。 有那麼一隻胖胖的狐狸,一天,它正在覓食,聽見一群雛雞嘰嘰喳喳地叫著,那叫聲很甜美。 狐狸聽見那雛雞王國裡的甜蜜對話,饞涎欲滴,便四處尋找進口。 終於,它發現了一個小洞。 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軀無法進入。 於是,這隻狐狸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的身軀,終於穿過了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裡的雛雞。 這時,它發現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已經無法鑽出那個小洞了。 無奈,它又絕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 結果,回到院牆外的狐狸,依舊是原來的那隻狐狸。
母親講的這個故事,幼小的袁隆平似乎沒有聽懂多少。 因為他昂著頭,眨巴著小眼睛問母親:
“媽媽,小狐狸怎麼不知道想想另外的辦法呢? 為什麼老用減肥這一個笨辦法呢? ”
可這故事的內容卻讓小袁隆平終身難忘。 長大以後,他便漸漸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因為他用行動在表明他已明白了母親講的這個故事裡的意味深長的內涵。
袁隆平對土地的那份眷戀,最早也是從母親的故事開始的。
一天,袁隆平好奇地問母親:
“人是從哪裡來的? ”
自幼受到教會文化薰陶的母親回答說:
“《聖經》故事裡說,人類的始祖是亞當和夏娃,他們是上帝用泥土造的。 在我們中國也有女媧用黃土做人的傳說。 女媧用她那雙神奇的手把黃土和成泥,然後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 捏完後,她朝著那泥人吹出一口氣,於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 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
母親用中外的經典故事回答兒子的問題,也許這算不上是最好的答案,也算不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母親深情的回答讓小小的袁隆平知道了不管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人類都是從黃土地來的。
如果說這個故事只是讓袁隆平知道了土地對人無法取代的作用的話,那麼母親的另一個故事則是袁隆平擁有遠大抱負的最早雛形了——
那是袁隆平6歲的時候,一家人遷居到漢口。 這一年的春天,母親帶他們兄弟倆遊覽了距漢口不遠的神農洞。 神農洞相傳是神農炎帝出生的地方,這裡供奉著炎帝的塑像。 母親引導他們弟兄向這位光耀九州的神農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以表達他們一家人對這位先賢的景仰之情。 禮畢,母親告訴孩子們: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這位先賢曾經在五千多年以前,創耕耘,植五穀,馴禽獸,嘗百草,為民治疾。 神農炎帝的豐功偉績譽滿九州,名揚天下。
好奇的袁隆平問母親:“炎帝是從哪裡來的? ”
母親微笑地看著好提問題的袁隆平,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神話故事。
她說:“有一個民間傳說,牧羊女安登天天在山上放羊。 有一天,她在山頭上睡著了。 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個自稱七龍子的英俊青年和她相親相愛。 夢醒之後,她懷孕了。 過了幾個月,臨產前她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七龍子交給她一本神農書,囑她將這本書交給他們的兒子,等兒子長大了,一定要按照神農書的點化,興修水利,耕地播種,收穫五穀,造福百姓。 於是,便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
聽著母親的故事,自幼聰明伶俐、心地善良、勤學好問的袁隆平更喜歡跟隨母親在庭院裡乘涼了。 他愛看天上那密密麻麻的星星,因為母親告訴他,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與地上一個有名望的人物相對應。 於是,每到夜晚他總是痴呆呆地凝望著星空,尋找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星。 可是,星星太多了,哪一顆是他的呢? 有時,他看到流星的隕落,只那麼一閃,就消失在夜空中了,這使他感到很茫然。 他問過母親,母親告訴他,每當天上有星星隕落,地上便有一位有名望的人物死去了。 唯有在銀河兩旁勤於耕作的牛郎之星和勤於編織的織女之星永不隕落。 這時,小隆平就會在心中默唸著: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像牛郎那樣勤於耕種,收穫很多很多的糧食,好讓窮苦人吃飽飯。
從母親的故事中,袁隆平明白了人們吃的糧食是土裡長出來的,穿的衣服是用從土地上收穫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住的房子是用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源”。 就這樣,他自幼就在心裡存了一份對土地的神聖敬意。
幼小的袁隆平猶如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在母親的懷抱裡輕輕流淌。 那是編織美夢和幻想的年華,那是激情湧動的年華。 教師出身的母親非常珍視兒子那湧動的激情。 她以為,兒時的激情是一種力量的源泉,是健康成長的原動力,是走向成功的起點。
因為有了母親,袁隆平幼小的心靈開始有了美好的藍圖。 那裡有紅紅的桃子、紫綠的葡萄,果樹之間的空地上,間種著在那個年代還少見的西紅柿。 毛茸茸的枝杈上,結著紅、白、黃、綠幾種顏色的果實,煞是好看。 還有那綠蔥蔥的片片竹林,隨風翩翩起舞。 這是美麗的果園,這是綠色的世界。 那成熟的果子,那永不消失的綠洲,如煙如霧,如夢如歌。 袁隆平那幼小的生命已經與那綠色世界聯絡在一起,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母親好聽的故事、母親的良苦用心、母親的恬淡言語,奠定了袁隆平理想的基礎,乃至影響著他的一生。
如果說袁隆平的成就是一個奇蹟,那麼能挖掘這一奇蹟的人更偉大。 她就是一位看似平凡的母親。 母親用她的故事,用她的知識和對孩子的珍愛,使袁隆平擁有了對大自然夢幻般的憧憬和對綠色世界奇妙的嚮往。 愛因斯坦5歲時就對羅盤產生了興趣,最終成為物理學界世界級的泰斗; 達爾文自幼便對身邊的小動物愛得如醉如痴,他後來跨入了生物科學的殿堂,從而創立了進化論學說; 袁隆平6歲就在母親的故事中成長,並步入了土地的神聖殿堂,用虔誠的信仰開始對土地產生濃厚的興趣。 是的,那年袁隆平才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