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國青年》第四期發表了一篇特別的日記,這篇日記以《假期回鄉日記》為題,是一位高中生在暑假期間所寫的。為何說它特別,是因為在這篇文章上面,還有一句人們都十分熟悉的字型的批閱:每年暑假回鄉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住半個月不夠,最好住一個月。
這句批閱不是別人所添寫上的,正是領袖毛主席的筆跡。實際上,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毛澤東就對文章進行了一番修改和批閱,並且非常重視這篇文章的發表。毛澤東當時在這篇日記上一共做了7句批語,為何最後發表出來的文章上只有這三句呢,剩下的兩句是什麼?同時,毛主席和這篇文章的作者又有什麼關係呢?他是如何發現這篇日記的?
李敏給父親看同學日記
1957年,黨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並號召知識青年積極參加體力勞動。當時各大學校都很注重對學生樹立革命人生觀和確立共產主義理想的教育,因此對勞動教育也抓得緊,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到郊區參加義務勞動。
10月的一天,李敏的學校組織參加義務勞動,同時旁聽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的辯論會。那天不少人都去參加了,李敏也和同學王桂芹一同前往。學校離勞動的地方相距10多里,李敏推著腳踏車,和王桂芹等其他同學一起走著去,準備結束完直接回家。
但天不作美,大家在地裡勞動沒多久,颳了一陣風,接著就下起了小雨,同學們幾乎都沒帶雨具,冒著雨在白菜地裡勞動。王桂芹當時拿著筆記本,擔心淋溼了,就把本子放進了李敏車上的書包裡。聽完會已經很晚了,大家都直接回了家。
結果到家後,李敏發現自己的書包裡多出了一本日記,一看原來是王桂芹的,隨即聯絡上了她。在徵得了王桂芹的同意之後,李敏翻看了這本日記起來,並且越看越入迷。
不僅如此,李敏還將這本日記給了父親毛澤東看,她說:“爸爸,我這裡有本同學寫的日記,寫的很有意思,你要不要看看?”在女兒的建議下,毛澤東翻開了日記。在看日記的同時,他還認真地做了批語。
第二天早自習時,李敏把日記的主人交出教室,並且開心地說:“桂芹,我和你說一件事,你的日記我爸爸看了,他說很好,感情很真實。還給你批改了!”李敏邊說邊翻日記給她看,只見日記上面多出了很多圈圈。
天上掉下來的喜事,讓當時的王桂芹真的不知所措了,只下意識地問了一句:“毛主席還有時間看我的日記?”“爸爸喜歡好文章。你看,爸爸給你批了,說應該在報刊上發表。還說,你在農村住的時間太少了,應該住上一個月。” 在日記最後,毛澤東用鉛筆寫了兩行很草的字,王桂芹有些看不懂,李敏就唸給她聽:“每年暑假回鄉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住半月不夠,最好住一個月。”
接著,李敏又翻起其他幾頁,指著上面的圓圈說:“你看,這是給你改的錯別字。”日記上,“渺小”寫成了“妙小”、“十冬臘月”寫成了“實冬臘月”……毛澤東用鉛筆批改的日記,就像語文老師給學生批改作文一樣,非常仔細認真,字斟句酌,他對每一篇都進行了修改,不只是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寫得不清楚或不恰當的字也都標了出來,比如:
把 “那莊稼年年豐富”中的“富”字改為“收”字;把“別人過餘誇獎我了”中的“餘”字改為“於”字;“吃菜問題問有意見與社裡分配管理也有關係” 中第二個“問”字是多餘字,毛主席把它圈掉了;把“肩壓得痛疼”中的“痛疼”改為“疼痛”;“擔擔孑如坐轎”中的“子”字,寫得不規範,像“孑”字,毛主席在這個字上面寫了“子”字……
老一輩文人在閱讀文章或批改作文時,大多都習慣對好的段落和字句用畫圈表示讚揚和肯定,毛澤東對王桂芹的日記也畫了很多圈圈。約萬八千字的日記,他畫圈的地方多達30多處,有畫一個圈的、兩個圈的,連畫三個圈的地方最多,有19處。
翻開日記原件看,除了第一篇沒有畫圈之外,其他每篇日記都有毛澤東畫的圈圈,越往後畫得越多。從毛主席對日記的圈點中,可以領會到他讚揚什麼、肯定什麼、鼓勵什麼、提倡什麼。
李敏拿著日記,王桂芹想要接過來自己看,結果卻被她制止了,李敏說:“你先別拿走,你看……”她邊說邊讓王桂芹看夾在日記裡的一張橫格紙,上面有毛主席寫給李訥、李敏的話,鉛筆寫的,字很大。李敏把這張紙放在日記最上面,繼續說道:“爸爸叫李訥必須看兩遍,好嗎?”
王桂芹此時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答應之後,李敏將那張紙上有毛主席寫給女兒李敏、李訥那句話的手跡給了她,說道:“爸爸的字很難得,這張紙給你,你儲存吧!”
去掉的四句批示
日記是從8月4日寫到8月17日的,毛澤東對日記的批語和批示,共有4處、7句話:在日記篇尾後面的空白紙上,是他寫下的第一處批語:每年暑假回鄉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住半月不夠,最好住一個月。
在日記第一頁的左邊,毛澤東寫了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此文可在報刊上發表。在日記的最後一頁,即批語的左旁,毛澤東寫了幾個小字:原文在報刊上發表。在一張橫格紙上,毛澤東寫給自己兩個女兒的要求:李訥細看兩遍,退李敏。李敏也要看兩遍。
最後李敏在退還王桂芹這本日記的時候,告訴她說:“爸爸說,可以送到《中國青年》雜誌發表。”王桂芹聽從了李敏和毛主席的建議,在元旦前把日記的稿子送到了編輯部。
當時雜誌的編輯們都一致認為文章寫得確實有趣生動,雖然主要都是描述的在鄉間生活和勞動的片段,但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卻是一個積極進取的青年要求鍛鍊自己的追求,再加上毛主席幾句批語,這件稿子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編輯們沒有做過多的修改和刪減,只是在最後思考再三,將除了在篇尾後面的空白紙上的那句批語之外的都刪去,就直接發表了出來。毛澤東在得知這篇文章即將發表的事情後,還囑託李敏告訴王桂芹:注意不要驕傲。後來,他還鼓勵王桂芹去考中國科技大學。
1959年8月28日,是李敏和孔令華結婚的日子,毛澤東親自為他們主持婚禮。王桂芹作為李敏的同學和朋友,當時也應邀參加了。但事不湊巧,王桂芹姐妹二人因為一些事遲到了,等趕到中南海的時候,婚禮已經結束,她也錯過了親眼見到毛主席的機會。
李敏當時勸慰她們道:“你們不來,我心裡好著急,爸爸還問起你們呢。爸爸老把桂琴、桂芳弄混了,我一說寫日記的,他馬上就知道是誰了。”王桂芹聽到,心裡暖洋洋的。
接著,李敏執意要留她們姐妹兩人在家裡的小飯廳吃晚飯,隨後又安排了汽車送她們二人回家。一開始王桂芹堅決謝絕,因為從中南海走回家的路程並不遠。但李敏堅持說:“這是爸爸說的。要不,他問我,我怎麼說呢?”面對毛主席這份無微不至的關懷,姐妹二人眼睛溼潤了。
更令王桂芹感到意外和興奮的是,走之前,葉子龍通知她們說:“明天來見毛主席,時間是下午6點,就在李敏的房間。”王桂芹原以為還有別人,可是葉子龍當即說:“就三個人,你們姐妹二人和朱慧芝。”姐倆聽了,一下子歡喜雀躍起來。
毛澤東最理解青年人的心,知道她們沒有見到自己,心情是有些沮喪的,因此特地抽出時間專門安排一次“補接見”,以滿足她們的心願。
8月29日,星期天,王桂芹吃過午飯,早早就從學校往城裡趕。下午5點多一點,姐倆和朱慧芝就早早等候在李敏的房裡了。快到6點時,王桂芹幾人激動地從屋門口不停地向外張望著。不一會兒,她們看見毛澤東從院子西邊邁著穩健的步子走了過來。望看毛澤東高大挺拔的身影,她們三個人都非常激動,異口同聲地喊道:“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
毛澤東穿一套藍灰色的中山裝,身材高大,神采奕奕。毛澤東進屋來,邊走邊和她們握手。第一次和毛澤東握手,王桂芹感到毛澤東的手很大、很有力。儘管事先與李敏說好稱毛主席為毛伯伯,但此時此刻,她們幸福萬分,只是忘情地說道:“主席您好!”
毛澤東坐在一個單人沙發上,幾個年輕人興奮而拘謹地圍在毛澤東身邊。房間不大,大家坐得比較緊湊。毛澤東面帶笑容,非常慈祥。這是王桂芹第一次和毛澤東坐在一起,第一次這麼近地看著毛澤東,那種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毛澤東逐個地詢問幾位年輕人叫什麼名字,在哪個學校上學,她們都一一作了回答。毛澤東聽了非常高興,他說:“都是好大學。你們要好好學習,國家需要你們。”李敏指著桂芹對父親說:“她就是寫日記的那個桂芹。”
毛澤東的眼光轉向桂芹,非常關切地問:“身體怎麼樣?”桂芹回答說:“我身體很好,謝謝主席的關心。”毛澤東笑著又說:“你應該找個‘醫生’。”王桂芹以為毛主席的意思是要她經常去檢查身體,於是便說:“我常去醫院找醫生。”毛澤東見她沒聽懂他所指的意思,哈哈笑了起來,其他人也跟著笑起來,笑得桂芹她們有點莫名其妙。
這時,李敏趕緊解釋說:“爸爸的意思是說應該找個‘醫生’男朋友。”王桂芹聽到這話,臉一下子紅了,覺得挺不好意思的。原來,毛澤東從王桂芹的日記裡瞭解到她患有疾病後,不但請醫生為她看病,而且還像個慈父般一直很關心她的身體狀況。
毛澤東隨後講道,他的一個警衛員的愛人,結婚前每月痛經,常痛得在床上打滾,結婚生孩子後,病就沒有就這樣,毛澤東和大家很自然、隨便地交談著。王桂芹越來越感到:坐在她們面前的毛主席,就像一位慈父在和孩子們聊天。
這樣想著,大家一開始那種緊張的心情不知不覺就放鬆了下來。事後她想,毛主席安排在李敏房間接見她們,可能就是為了使她們不感到拘束,是多麼細心和周到。那天,毛澤東特別高興,和她們交談了一個多小時。毛澤東對她們的關心,成為她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成為鼓舞、鞭策她們前進的力量源泉。
對子女的嚴格教育
毛澤東一生共有十個子女,但由於艱苦的戰爭條件,先後有六個子女夭折或遺失,長大成人的僅有4人: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訥。作為一位父親,毛澤東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奔波操勞、日裡萬機的百忙之中,仍然不忘記擠出一些時間關心和指導子女們,但對他們卻是從不溺愛。
在孩子們求知慾較強的年齡裡,毛澤東對他們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博覽群書,提高文化素養,因為他深知,書是人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人不斷地進步,所以他對孩子們學習和讀書方面的要求都十分嚴格。
由於戰爭條件的限制,除了小女兒李訥外,其他幾個孩子都沒能一直在毛澤東身邊生活,特別是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小時候隨父母 四處奔波,居無定所,母親犧牲後,兄弟便流浪街頭,靠乞討、賣報、推車、撿破爛度日。1936年,地下黨才找到了兩兄弟,隨後兩人被送往蘇聯學習。
1938年,有人從蘇聯回來帶來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禁不住熱淚盈眶。此時,父子中斷近10年的音信才聯絡上了。看到兒子們的照片,毛澤東立即寄過去一封信,除了問及他們的生活之外,還鼓勵他們好好學習。
之後,毛澤東還託人給毛岸英兄弟二人送去一大批書,希望他們可以認真閱讀。但可惜的是,這批書當時孩子們沒能收到。
1941年1月31日,毛澤東給兄弟二人又寫了一封較長的信,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方向提出了獨到、精闢的見解。同時,因為毛澤東深知科學的重要性,所以要他們趁著年輕,先多學自然科學,以後再多學社會科學,一再叮囑“只有科學才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
同時,這次他又親自挑選了60本書,各種型別的都有,並註名“這些書贈給岸英、岸青,並與各小同志共之”。
除了書本上的知識,毛澤東也特別注重行為實踐中學習的過程,那時的他就已經意識到了只有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學問才會更廣博、學的更深厚紮實。
1946年春,毛岸英從蘇聯大學畢業回到延安,父子相聚十分開心,但當毛澤東瞭解了兒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之後,便對他說:“你在蘇聯讀的是洋學堂。我們中國還有個學堂,就是勞動大學。過些時候,我給你找個校長,上勞動大學去。”
當看到父親給自己找來的“校長”原來是一位勞動模範時,毛岸英才明白,原來父親是希望自己和勞動人民一起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和偉大之處,隨即開心地跟著這位“校長”到延安附近吳家棗園上“勞動大學”去了。
50天后,看到整個人都變得黝黑的毛岸英,毛澤東滿意地說:“這手上的老繭,就是你的畢業證書啊!”一邊關照著毛岸英的學習,另一邊毛澤東也不忘給毛岸青寫信,鼓勵他在蘇聯繼續好好學習,學成回國後好為人民服務。
在毛澤東的子女當中,小女兒李訥是在父親身邊生活時間最長、享受到父愛最多的一個。作為一名父親,毛澤東十分關愛李訥,但不溺愛,對她一向要求甚嚴,這從毛澤東給李訥的數次書信中都能夠感受出來。
李訥上大學之後,學習方式有所改變,面對很多的歷史著作,他感到有些壓力,便給父親寫了一封信。當時,毛澤東正在杭州剛剛開始他為期兩個月的特殊讀書生活時期。1959年12月,毛澤東在給李訥的回信中講到了一些讀書方法,他說:“要讀淺近書,由淺入深,慢慢積累。”
毛澤東告訴女兒,讀書應當有所選擇和側重,也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能有厚積薄發的效果。這是做學問的最好途徑,也是做好學問的基本規律。
1963年新年期間,李訥給父親寫信,詳細剖析了自己的一些缺點和思想變化。在信中,她談到自己在大學課程中學到的《莊子·秋水》後的感想,她覺得自己的觸動很大,在有時候比較鼠目寸光,也意識到了自身存在著狹隘和淺薄。
看到李訥的來信,毛澤東發現女兒提高了思想認識,十分欣慰,於是在信中誇讚她“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並鼓勵她繼續“爭上游,鼓幹勁”,同時不能因為自己身份的特殊而有任何特殊化,什麼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
李訥後來回憶說,父親的家教真正觸及她思想的就是在她上大學以後,她覺得要好好改變自己,就是世界觀要根本地改變。在那段時間裡,父女二人前前後後通了十來封信,信中他經常教導女兒“不要特殊,不要驕嬌二氣,不要自以為是”,讓李訥一直銘記在心。
毛澤東給兩個女兒取名李訥、李敏,寓意深刻,他希望女兒成為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的人。儘管在教育上和品性上,毛澤東對子女們的管教十分嚴格,但日常在家中的時候,毛澤東卻一直都很民主,和孩子在一起時也很隨意,沒有什麼拘束,和普通人家的父親完全一樣。
孩子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並不是頂撞,在大方針上還要聽父親的。在毛澤東心中,他並不希望孩子去做什麼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等等,而是覺得只要孩子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自己就心滿意足了。
李敏、李訥在結婚的時候,毛澤東只請了親家和中央的幾位領導,給女兒的陪嫁物品,則僅僅是幾百本書。毛澤東要求女兒做普通人,而李敏、李訥終生也沒有當上什麼部長。退休之後,她們也和普通人一樣,每天上農貿市場買菜,與其他的老太太沒有兩樣。
教育始於家庭,毛澤東對子女的教育,堪稱領導幹部家風建設和幹部子弟教育的楷模。重讀毛澤東寫給女兒李訥的這些家書後,能夠深刻感受到他對子女們在吃苦耐勞、自主自立、謙虛謹慎、不搞特權等方面的嚴格要求。
毛澤東曾在一次談話中表示:“我很擔心我們的幹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這些話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世界的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毛澤東正是覺得青年人對國家和世界的重要性,才會重視青年的教育和思想。只有青年們有了好的思想和成長,國家才會更健康、積極地去發展。這也是毛澤東在王桂芹的日記裡看到的,並願意去花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去為這篇日記做批註和批語的原因之一。
因此,毛澤東對子女的嚴格教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啟示的,不管是幹部子弟,還是普通情青年們,都值得去學習和放肆,學會像毛主席教育的那樣,擁有好的思想、積極地去成長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