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年冠心病患者長年吃藥,每天中藥、西藥一大把,還是反覆心絞痛發作。綜合評估下來,他們需要接受的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放支架”,但總有一些患者或家屬猶豫不決,擔心自己的身體吃不消這樣的手術,擔心“放了支架”會帶來更多問題,於是選擇繼續吃藥治療。
冠心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冠脈介入治療(PCI)、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等。PCI和CABG能夠降低死亡風險、心肌梗死風險,改善預後,是目前最為廣泛的血運重建方式。自1977年以來,冠心病介入治療飛速發展,在基礎研究、器械裝置、技術水平和臨床研究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藥物洗脫支架的出現,大大地降低了再次血運重建率。冠脈介入治療創傷小、預後恢復快,患者接受度較高,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研究顯示,穩定型心絞痛老年患者在藥物治療控制症狀不佳時應接受PCI治療,能夠明顯緩解心肌缺血患者心絞痛症狀,改善生活質量,降低中、重度心肌缺血患者的死亡和心梗風險。近年來,在市六醫院心內科實施PCI治療的高齡患者並不鮮見,兩個月前就有一位96歲高齡的患者成功植入了心臟支架呢。
PCI作為冠心病的重要治療方法,目前絕大部分都是透過穿刺橈動脈路徑來完成手術的。橈動脈易於觸膜,管腔直徑較大,周圍無大神經/血管,易於壓迫止血,是理想的穿刺點。假性動脈瘤等併發症發生率低,術後不需要臥床,下肢不需制動,而且手掌為雙重供血,不易引起手部缺血。故而,對於高齡患者接受PCI治療,選擇橈動脈穿刺途徑簡單易行,年齡本身不是影響PCI治療的決定因素。
面對適合接受PCI的高齡患者,醫生需要根據其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全身狀態、血栓和出血風險,危險因素控制、藥物治療的基本情況,充分評估手術成功的可能性、風險及預後,確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力爭患者獲益最大化。
周庭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