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也就是說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人體也要順應自然界,藏精納氣。那麼,冬季養生要怎麼“養”呢?重點要做到“三藏”,即藏陽、藏精、藏神。
冬天養生,原因有三。其一,冬天天氣寒冷,容易引發或加重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其二,“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若冬天不注重養生,來年易生病;其三,冬季藏精不好,會影響來年精氣神。
具體而言,藏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首先,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也就是說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不宜受寒涼,所以要注意戴帽子,保護陽氣;其次,要多曬太陽,尤其是多曬背部,起到壯陽氣、通經絡的功效;第三,從食養的角度來看,進入小雪後要以清淡、溫熱飲食為主;第四,可以透過一些藥物來達到藏陽的目的。年老體虛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補一些補益類中藥,比如阿膠、人參、鹿茸,亦可適當喝一些養生酒,促進機體血液迴圈。
藏精怎麼理解呢?腎的功能是藏精納氣,藉助冬天腎主藏的作用進行封藏腎精。從經絡的循行上來看,足三陰經(脾經、肝經、腎經)都經過足內側,踮腳尖可以起到疏通足三陰經,使氣上行的作用,從而改善腎功能。
藏神主要是從飲食起居方面來體現,順應四時,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足陽氣,晚起可以養足陰氣。同時睡前熱水泡腳,以助睡眠。小雪節氣後天氣陰冷晦暗,寒風瑟瑟,極易影響人的心情,建議適度運動,可以做八段錦、打太極拳使心態平和。需要提醒的是,運動最好在日出後或者下午進行,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注意“三不宜”,即不宜過早、不宜雪天、不宜霧天。
冬季養生 脾胃為先
冬季天氣寒冷,腸胃很容易受到刺激,自身的抵抗力和適應性下降,胃酸分泌增多,胃腸易發生痙攣,甚至還有些人反覆胃脹胃酸。如果這時再不注意調養,就會加重脾胃負擔,損傷消化功能,引起慢性胃炎、潰瘍、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
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後天之本,是人體正氣的重要部分。“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所以養生必以脾胃為先。日常調養離不開飲食的合理搭配。張仲景曾創制一劑驅寒養胃的名方——當歸生薑羊肉湯,只有羊肉、生薑、當歸三味食材組成,三者配合起來,可以溫中補血、祛寒止痛,是藥食兩用的食補佳品。
此外,冬季喝熱粥也可以很好地調理脾胃,熱粥可益胃氣,小米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小米有養腎氣、健脾胃的功效,煮粥食,可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還能夠緩解因飲食不節造成的腹瀉、反胃等虛損症狀,是冬季調理腸胃的優選。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冬季養生過程中,飲食要按時按量,少食多餐。特別是胃不好的人,每餐以七八分飽為宜。同時,要少食刺激性食物,如濃茶、辣椒、咖啡等。另外,要注意做好上腹部的保暖,可穿背心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疾。
文:呂小燕(山西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
編輯:李藝菲
校對:於瀟楓
稽核:葉冬
讓家庭健康產業惠及4.94億中國家庭
推薦關注
2021-11-17
2021-11-17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