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是目前最強的咽喉及氣道區域性抗炎藥物,其透過對炎症反應中的一系列細胞和分子產生影響而發揮抗炎作用,可有效控制區域性炎症、消除水腫、改善症狀,臨床廣泛用於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目前哮喘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而ICS是治療氣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藥物,其是兒童哮喘長期控制的優選一線藥物,適於幾乎所有哮喘患兒,可有效減輕氣道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控制哮喘症狀、改善肺功能、減少哮喘發作、降低哮喘死亡率。
ICS的不良反應與口服糖皮質激素相比較少,其生物利用度是經氣道吸收入血(肺生物利用度)和經腸道吸收入血(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總和,故ICS潛在的全身不良反應取決於由消化道及肺組織吸收入血的藥物總量,隨其向肺部輸送的改善,全身吸收的增加,也會出現與口服糖皮質激素相似的不良反應。
ICS不良反應有區域性及系統性不良反應如身高、血糖等。
注意“區域性不良反應”
由ICS殘留物刺激口嚥氣道黏膜引起,與藥物種類、輸送裝置、使用劑量和使用頻率相關,同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及合併糖尿病者,ICS區域性不良反應風險會增加。
分類 |
表現 |
特點 |
區域性不良反應 |
表現為發音困難、聲音嘶啞、咳嗽、咽痛不適、清咽、口咽腔黏膜乾燥、自覺口渴及口腔念珠菌病,口周皮炎和舌體肥大發生率較低。 |
發音困難及聲音嘶啞與糖皮質激素導致的疾病相關;咳嗽通常與壓力定量吸入器(pMDI)的關係更大,而使用乾粉吸入器(DPI)一般只有在配方中含有大量乳糖時會出現咳嗽;口渴與口腔念珠菌病相關或由咽喉刺激引起;ICS引起的化學性咽喉炎可出現類似咽喉返流的清咽表現;口腔念珠菌與使用ICS後區域性免疫抑制或唾液葡萄糖水平升高相關。 |
處理措施:
建議使用最低有效劑量控制疾病,選擇或更換合適的給藥裝置及藥物(使用pMDI時可加用儲霧罐),吸藥後及時漱口減少口腔藥物沉積,可有效減少區域性不良反應。
漱口時應將水含在嘴裡,利用唇頰部的肌肉運動,使漱口水透過牙縫,達充分漱口的作用。反覆3~5次,必要時可用淡鹽水含漱。
最後一口溫開水可吞服,將咽喉深部滯留的藥物衝入胃內消除。可刷牙以便達到牙縫及口腔內滯留藥物清漱的目的。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19年版)》(2019年)中指出,年幼兒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後,再適量喂水,特別是使用糖皮質激素後,以減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積,減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出現不良反應時可對症處理(鵝口瘡可用含有制黴菌素的漱口水進行治療),或停藥1~2d,以減輕區域性不良反應發生。
《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2018年修訂版)》(2018年)中指出,出現口腔真菌感染,透過吸藥後漱口或 暫時停藥(1~2d)和區域性抗真菌治療即可緩解。其他還有聲音嘶啞、咽痛不適和刺激性咳嗽等,但停藥後可自行消失。
注意“系統不良反應”
ICS系統不良反應負荷是輸送至肺而吸收入血的藥物量及透過肝臟首過代謝藥物量的總和,故肺沉積增多,將增加系統不良反應風險。
ICS全身不良反應的大小與藥物劑量、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腸道的吸收、肝臟首過代謝率及全身吸收藥物的半衰期等因素有關。不同ICS的生物利用度、受體親和力、親脂質性、肺沉積量及肝臟首過代謝率存在差異,同時給藥裝置、氣溶膠配方、實際給藥數量及疾病本身(部分患兒有結構性和氣道功能改變)等因素共同決定了ICS全身暴露量。
系統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對身高、骨密度、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的影響,可增加其白內障或青光眼和糖代謝異常的風險。其中對眼睛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繼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和後囊下白內障,眼部併發症主要與糖皮質激素劑量、用藥時間、患兒敏感性有關,劑量越大,用藥時間越長,患兒敏感性越高,發生機率越高。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2020年)中指出,長期高劑量吸入激素後可出現全身不良反應,如骨質疏鬆、腎上腺皮質軸抑制及增加肺炎發生的危險等。
注意兒童“身高”
ICS對兒童身高有潛在的不良影響,其對生長的抑制效應幾乎存在於兒童生長軸的每個層次,同時中低劑量ICS對兒童生長速度存在一定衰減效應。
此外,糖皮質激素能增加破骨細胞活性、抑制成骨細胞活性而致骨吸收加速,同時促進維生素D失活而增加骨吸收風險,致骨密度降低,是可逆的,一旦停止使用,骨密度可升高。中低劑量的ICS對兒童骨密度無影響,而高劑量ICS可降低骨密度。
《兒童常用哮喘藥物不良反應識別及預防專家共識》(2021年)中指出,兒童時期使用ICS對骨密度的變化常達不到有臨床意義的閾值,且時間短暫,可能不會持續到成年。
《霧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藥物治療中應用專家共識》(2019年)中指出,長期應用霧化吸入曲安奈德會導致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降低。
《兒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藥指南》(2018年)中指出,2018年GINA指出長期低劑量 ICS對兒童生長髮育和骨骼代謝無顯著影響。
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相比ICS長期維持治療所致全身不良反應(生長遲緩、腎上腺抑制、白內障、骨密度下降和骨折)的風險未見升高。
《物聯網輔助霧化吸入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中指出,有研究表明吸入糖皮質激素對HPA軸無明顯抑制作用,對骨密度影響小,長期布地奈德(BUD)低劑量霧化吸入對兒童生長髮育、骨質密度、HPA軸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圍手術期糖皮質激素醫-藥專家共識(廣東省藥學會2021年)》中指出,ICS短期用藥有較好的安全性,長期小劑量用藥也未見對兒童生長髮育、骨質疏鬆、HPA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此外,治療年齡需考慮在內,3歲及以下兒童使用2年中等劑量ICS治療可致用藥早期生長速度的減慢,停藥後3歲兒童的生長速率有明顯追趕,而2歲以下兒童停藥後並未有明顯的追趕。
《兒童常用哮喘藥物不良反應識別及預防專家共識》(2021年)中指出,青春期前每天使用ICS 1年,成年後平均身高減少1cm,表明青春期前ICS暴露可能對成年後身高有持續影響。
ICS治療療程越長,對骨代謝的影響越大,越易引起生長遲緩,同用治療鼻炎或溼疹的類固醇藥物,可因暴露總量上升而增加對身高影響的風險,同時長期服用可引起骨密度降低的藥物(如頻繁口服類固醇,有累積效應)、患有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是骨密度降低的高危因素。
處理措施:
規範的ICS治療對身高影響很小,益處要遠高於風險高劑量ICS僅限於短時用於急性發作及強化治療,一般不超過1~2周。開始使用ICS控制哮喘時,尤其存在影響身高的危險因素時,需評估ICS對兒童生長潛在的不良影響,監測身高增長(尤其是在治療後的前1~2年應每3~6個月測量身高),發現身高出現>2SD降低或增長速度下降時,及時分析原因。
長期使用ICS的哮喘患兒應增加每日日照時間(1~2h)、營養均衡(避免碳酸飲料)等,有助於提升骨密度。
《圍手術期糖皮質激素醫-藥專家共識(廣東省藥學會2021年)》中指出,長期大劑量ICS,應定期檢查面板、骨骼等情況,必要時檢測血清皮質醇及相關激素水平、血清骨鈣素水平,以監測不良事件的發生。
注意兒童“血糖”
糖皮質激素主要透過促進肝臟糖異生和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而引起高血糖,高危因素包括藥物使用劑量大、藥物使用時間長、C反應蛋白升高、高齡、高體質指數、腹型肥胖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使用ICS有增加糖尿病患兒血糖惡化的風險,且對葡萄糖水平的影響呈劑量依賴性,同時無糖尿病家族史的兒童使用ICS也需考慮高血糖的潛在風險。
《物聯網輔助霧化吸入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中指出,有研究表明吸入糖皮質激素對血糖影響小。
處理措施:
糖尿病兒童在開始或調整ICS劑量時需同時調降糖藥物,對肥胖、糖尿病高危或存在家族史的非糖尿病兒童(尤其出現多尿、煩渴時)需注意血糖的監測。
《圍手術期糖皮質激素醫-藥專家共識(廣東省藥學會2021年)》中指出,長期大劑量ICS,應定期檢代謝情況。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愛生活的溪流,碼字不易,如果上面的健康科普知識對你們有所幫助,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或者請你把這篇文章轉發,讓更多醫學愛好者看到,謝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