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個大江湖,江湖中有很多傳說,而傳說最多的,就是受傷,“別跑太快,跑快了容易受傷。”這不失為一個忠告,但也成為很多人的誤區。正確看待受傷:酸、痛、可逆傷和不可逆傷的邊界
人是一種潛力巨大的生物,大自然為我們做了很多冗餘設計,使我們不能發揮全力。首先從神經層面就會保護我們,讓我們總是以相對保守的能力來生活,過量了就會不舒服。
無論是體力、精神注意力還是持久力上,人都不會自主的一次耗盡自己的所有能力,或者說發揮百分百的潛力。
所以,同一個人,有時候能跑的很快,有時候卻又跑不動。這就是自主意識在起作用。我們也發現跑友們的訓練,有的輕鬆愜意但沒啥成長,有的艱苦卓絕成效顯著,而有的拼命三郎會導致受傷。
心理學家把我們可能面對的學習內容分成了三個區: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的內容對你來說太容易,恐慌區的內容太難,成長的刻意練習要求你始終在二者中間一個特別小的學習區裡學習——這裡的難度對你恰到好處。
而就運動而言,也與之類似。運動強度決定了我們處在舒適區、成長區、還是潛在受傷的風險區。而這三個區不是一成不變的,透過鍛鍊,這三個區域都會不斷擴大。
回顧你的跑步生涯,很可能在舒適區、成長區、風險區之間往復遊走。對強度控制是一門技術也是藝術,這也是運動的迷人之處。我們自己也在不斷拓展這這三個區的範圍。
舒適區很容易理解,我們平時做的輕鬆跑就是這樣,習慣的速度、習慣的距離,跑完神清氣爽,但是也沒啥能力上的進步,更可以看作是一種保養。
而進入成長區,標誌就會比較明顯,比如會有乳酸產生,強度大點的,還會有輕微的痠痛。
這種輕微的酸、痛是成長而必須過程,如果你跑完了沒啥感覺,那多半是效率不高。跑完步腰痠腿疼不是個壞事,那意味著你在成長。
再往上加量加強度,就會到達受傷風險的邊界,會影響繼續運動,這時候就要停下來,避免傷勢擴大。
受傷往往都會伴隨著紅、腫、熱、痛,受傷任何人都是感覺得到的。受傷後再繼續硬撐,往往就會變為不可逆的傷病。
鍛鍊的本質,就是走出舒適區進入成長區又避免風險區的過程。不可逆的損傷要極力避免;小傷我們也允許它存在;而痠痛是我們成長中應該追求的。
受傷的核心原因:信封效應
受傷的種類千奇百怪,但從原理上講,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單次負荷過重,一種是低強度重複過多。有個專門的詞語解釋這種現象,叫做信封效應。
什麼是信封效應呢?我們到郵局郵寄信件,如果信封裡的東西裝的太多,信封很容易被撐破,也就是單次過量帶來的損傷。
或者信封裡裝的東西並不多,但是信郵寄的很遠,比如從深圳郵寄到北京,要經過長途運輸,多次交接,信封也容易損壞。
單次大負荷和低強度的重複累積都會造成損傷。前者的例子就是從高處往下跳、崴腳等,後者的例子就是跑馬拉松跑不動了硬撐造成磨損。
日本田協做過統計,日本跑者1年之內的受傷人數佔到跑者總人數的72%。受傷的原因重要為兩類:1、訓練過度。2、訓練不足+比賽太拼。
中國跑者的受傷比例同樣不容樂觀,60-70%的跑友曾經發生過跑步傷痛,而全馬完賽者中跑步傷痛發生率更是高達90%以上。
跑步是一種低強度但高頻次的積累性負荷,所以我們更容易見到的受傷來自於“苦熬硬撐”。
跑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瞭解自己
看到那麼多人受傷了,是不是就別跑了?
其實也沒必要氣餒,跑步就是一個不斷了解自己界限的過程,而瞭解自己的過程伴隨著試錯,有試錯就可能受傷,這也是高手之路所必須揹負的命運。
你的能力邊界在哪裡?需要自我瞭解過程,一個好的跑者,身體感覺會敏銳,自己肌肉的力量有多強、耐力能量還剩多少、當前跑動的時速是多少……跑的多了,就有感覺。
你可以想想馬拉松比賽中的領跑員(兔子),他們的速度精準到每公里都分秒不差,那一定不是一直看錶的結果,而是對自己瞭解透徹,才能夠有這樣的表現。
你的每一次速度訓練,都形成了“我能跑多快、能吃多大的苦”的記憶,你的每一次長距離,都逐漸形成“我能跑多久”的概念,你的每一次乳酸門檻跑,都形成“我在什麼情況下主要為有氧、什麼情況下進入無氧消耗”的感覺……使得你在不斷地奔跑中逐步發現“我到底有多大能耐”。
進而更加深刻且動態地探知自己當下的“舒適區”“成長區”“風險區”到底是什麼樣子。
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區是動態調整的,並且每個人的這三個區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初學者拼命跑5分配速10公里,已經達到了風險區,一個高手可能5分配速10公里還在舒適區。所以不要“和別人硬拼”,不要“盲目挑戰極限”。
最容易發生風險區受傷的情形,往往出現在馬拉松賽場,“訓練不足+比賽太拼”說的就是能力有限,但是環境要求很高之間的落差。跑快不可怕,可怕的是級別不夠還要硬拼。
不受傷的核心秘密:你的能力大於要做的事
當你瞭解自己的能力範圍,瞭解所做運動的難度和強度,就能避免受傷。
跑快,意味著更大的步幅、更高的步頻、更大的衝擊力,對於身體各種能力要求也更高。透過你對自己的瞭解,不做超出能力範圍內的事,就是相對安全的。
是否受傷?其實就看身體的能力範圍和你如何去使用它。把自己的三個能力圈和要進行的運動做個對比就知道結果了。在運動中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範圍,保證運動強度不進入風險區。
循序漸進提高身體各項能力,在成長區不斷強化自己——結果就是別人的風險區只是你的舒適區。這樣,你就能在多變的環境中安全起舞。
只有在跑步中訓練跑步,你才能跑得更好!願你輕如羽,跑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