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四大國恥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略中國,拉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序幕。
1842年8月29日,中國清政府全盤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列強憑藉船堅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由此開端。
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才站了起來,獨立自主,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中,中國遭遇了列強無數次經濟、軍事、政治全方面的侵略,中國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與恥辱。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爭……
在長達百年屈辱中,有四個被中國政府官方認定的國恥!
分別是:1915年的“五·九國恥”、1931年的“九·一八國恥”、1937年的“七·七國恥”和“一二·一三國恥”。
“五·九國恥”指的是1915年5月9日,袁世凱北洋政府和日本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
“九·一八國恥”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侵華日軍(關東軍)不經日本參謀本部,採取下克上方式,悍然進攻東北軍,東北軍司令張學良由於錯誤估計形勢,執行不抵抗政策,撤回關內,以至於東北三省相繼淪陷敵手,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七·七國恥”指的是1937年7月7日,蓄謀已久的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
駐守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宋哲元)第37師(師長馮治安,兼任29軍代軍長、河北省政府主席)219團(團長吉星文)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就此拉開全面抗戰的序幕,史稱為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一二·一三國恥”指的是1937年12月13日,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失敗後,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
滅絕人性的日本畜生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時間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30多萬同胞在大屠殺中不幸遇難,史稱“南京大屠殺”。
以上四大國恥,全部和日本人有關,其中以“九·一八國恥”、“七·七國恥”和“一二·一三國恥”最為人們所熟知。
但是, 對於“五·九國恥”, 卻鮮為人知。
實際上,“五·九”國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官方機構正式認定的國恥日。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首先得從日本侵略中國開始說起。
02、日本崛起
清同治七年(1868年,日本明治元年)1月3日,日本提出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進行了一場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就是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
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崛起,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唯一一個帝國主義國家。
很快,日本就向亞洲鄰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國臺灣。
光緒元年(1875年),日本入侵朝鮮,
光緒五年(1879年),日本併吞琉球;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日本又參加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簽訂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從此,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光緒三十年(1904年),日本為爭奪東北,又和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了日俄戰爭,11月,日寇在旅順製造了旅順大屠殺。
兩個強盜在中國大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清政府居然恬不知恥,宣佈恪守中立。
何其荒謬!
自日俄戰爭後,中國東北被日本和俄國瓜分。
自日本崛起以來,雙手就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
日本在侵略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大陸政策——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中國已經成為日本侵略者眼中最大的侵略目標。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主戰場在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佔的各種權益。
歷史再次重演,袁世凱政府和當年清政府在日俄戰爭中一樣,宣佈中立,坐視日、英、德在中國領土開戰。
1915年1月18日,歐戰正酣,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派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著名的“二十一條”。
1月20日, 日本正式向中國外交部提出簽約。
2月2日,袁世凱派代表與日本談判,一直到4月26日, 雙方共計召開了25次正式會議, 進行交涉。
5月7日, 日本對對袁世凱政府的發出最後通牒,限袁世凱必須於5月9日下午6點前簽字,否則就要發動戰爭, 強取豪奪。
當時正值袁世凱圖謀復辟帝制,希望借日本人力量鎮壓革命勢力。
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 5月9日,袁世凱委曲求全,最終決定答應日本人的要求,並於5月25日正式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
03、《二十一條》
小日本提出的這個《二十一條》總計有五號、二十一條侵略內容(因此得名《二十一條》,又由於1915年是民國四年,因此這些條約又總稱為《中日民四條約》)。
《二十一條》主要內容有:
1,中國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交給日本,並不得轉讓或租借給他國;
2,中國承認日本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
3,中國將旅順、大連租借給日本,同時將南滿、安奉鐵路交由日本管理,期限為99年;
4,中國將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採;
5,中國所有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
6,中國內地所有由日本人所設醫院、寺院、學校的土地所有權歸日本所有;
7,中國將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各鐵路建築權讓與日本,允許日本修建煙臺或龍口接連膠濟路線的鐵路;
8,中國允許日本在福建省有開礦、建築海港和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
9,中國所需武器須半數購買日本武器、設立中日合辦之軍械廠聘用日本技師,並採買日本材料;
10,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
11,中國地方警察均為中日合辦,地方警署,必須聘用多數日本人……
整個《二十一條》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治安、財政、領土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赤裸裸的賣國條約。
條約簽訂後,日本的侵略勢力不僅在東北、山東得到鞏固和擴充套件,在華中華南也有所增進,並且控制了中國重工業的命脈,控制了中國經濟、軍事、政治、治安。
這是自《辛丑條約》以來中國與列強簽訂的又一大重要的不平等條約。
日本暴露了企圖吞併中國的狼子野心,日本已經成為中國最兇狠的敵人,沒有之一。
簽訂此條約,無異於自甘亡國, 中華民族便無生存之可能!
籤此條約者,國賊也!
袁世凱對此心知肚明,一旦公佈出來,自己必將身敗名裂。
因此自從他和日本人開始交涉,就嚴格保守秘密,很多北洋政府高層都只知道詳情,外界更是不得而知。
但是,《二十一條》的詳細內容還是被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澳大利亞人)在簽訂過程中,給公佈了出來。
訊息一出,舉世震驚,輿論一片譁然,全國國民無不痛心疾首。
各地愛國團體紛紛集會,怒斥袁世凱政府,抨擊日本帝國主義;上海各界召開國民大會,到會數萬人,一致表示拒不承認“二十一條”,誓雪國恥;
北京、上海、漢口、廣州、奉天、吉林、哈爾濱、長沙、漢口、鎮江、漢陽、福州等地各階層,一起進行各種形式的抗議活動。
甚至有人自殘、自殺,以喚醒國民,堅決抵制《二十一條》。
這一系列的抗議活動,凝聚了民心,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團結,促進了民族思想覺醒,增強了國民愛國之情,為之後的五四運動奠定群眾基礎,鼓勵廣大愛國青年走上革命之路,最終挽救了中國。
04、國恥日
1915年5月10日,在當天出版的《甲寅雜誌》第一卷第五號上, 著名愛國人士章士釗署名秋桐發表《時局痛言》, 並在文章結尾處明確指出“五月九日, 即國恥紀念日” 。
5月12日, 京師總商會向全國商會發布通電,大聲疾呼道:
“五月七日之恥,此生此世,我子我孫,誓不一刻相忘!”。
不久,北京商界聯合各界群眾發起組織成立“五七會” 。
為了專門以紀念國恥,凝聚人心,號召國人,勿忘國恥, 共同奮鬥,抵抗侵略,“五七會”提議每年5月7日開紀念會一次, 每個月7日開一次會。
在此之前,中國雖然經歷了很多屈辱歷史,但是民眾及政府都沒有正式設立國恥的概念。
直到此時,“五·七”國恥在民間流傳出來。
5月13日, 天津教育聯合會決定在每年5月9日開會, 紀念國恥。
不久, 天津教育聯合會通電全國教育界,將每年5月9日,設為國恥日,
天津教育聯合會的這個要求得到各地教育聯合會以及教育部的支援。
袁世凱迫於社會輿論壓力,加上他也想借機向日本施加壓力,因此他授意北洋政府預設5月9日為中華民國國恥日。
中國近代第一個國恥紀念日就此產生。
注:“五·七國恥”和“五·九國恥”,指的都是同一事件,前者時間是日本提出最後通牒的5月7日,後者時間是袁世凱答應簽訂的5月9日。
國恥,就是因為外國的侵略而使國家蒙受恥辱之意。
因此,最後中國決定選擇5月9日為國恥日。
這就是“五·九國恥”的由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許多非正式場合,開始把9月18日做為國恥日進行紀念。
“五·九國恥”逐漸被淡忘。
1940年,國民政府正式規定,為紀念七七事變,以後每年7月7日做為國恥紀念日,並且廢止5月9日紀念日。
05、毛澤東與國恥日
《二十一條》公佈後,全國各地掀起了反對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浪潮,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生先後湧上街頭,進行抗議活動。
有個學子參加、並領導了長沙學生抗議活動。
這個學子叫毛澤東,當時他正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求學。
毛澤東把幾篇反對賣國條約的言論編印成冊,題名《明恥篇》,而後他在封面上用毛筆寫下4句誓言: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在全國人民的反對下,袁世凱雖然簽訂了《二十一條》,但此條約未經國會透過,屬於非法條約。
1916年,日本大隈內閣風雨飄搖,即將改組。
訊息傳到中國,當時很多人希望大隈重信下臺後,日本對華政策就會有所改善。
可毛澤東卻不這麼認為,
7月25日,毛澤東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中分析道:
“大隈閣有動搖之說,無論何人執政,其對我國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勁敵!感以縱橫萬里而屈於三島,民數號四萬萬而對此三千萬者為之奴,滿蒙去而北邊動,胡馬駸駸入中原,況山東已失,開濟之路已為攫去,則入河南矣。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
愚意吾儕無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孫,止有磨勵以待日本。
吾之內情,彼盡知之,而吾人有不知者;彼之內狀,吾人寡有知者焉。吾願足下看書報,注意東事,祈共勉之,謂可乎?”
毛澤東以驚人的判斷力,預言中日兩國,二十年內必有一戰。
此戰是中國救亡圖存之戰,一旦失敗,中國必將滅國!
毛澤東成為最早預言中日必有一戰的幾個有識之士之一,他還在信中對日本侵略路線做了初步估計。
果然,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戰爭正式爆發,而且日寇侵華路線和毛澤東設想基本一致。
在毛澤東《持久戰》理論支撐下,中華民族同心協力,經歷八年血戰,終於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廢除所有列強強加於中國人民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真正走上了獨立自主,當家做主之路。
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中國人民從此再無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