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不少人因為感冒、發燒要去醫院看病,但在就診之前,醫生總是安排患者檢查一下血常規,雖說檢查費用不算貴,但平白無故的就要去抽血化驗,總是讓人難以理解。有些人還比較害怕抽血,也會想,我只是個感冒,為什麼非要抽血化驗?
為什麼一到醫院看病,總是要抽血化驗?
抽血化驗是醫院很多檢查的第一步。比如血常規需要抽血化驗,肝功能檢查需要抽血,血糖檢查也要抽血,腫瘤標誌物也要抽血。有非常多的疾病需要透過抽血化驗才能確診,貧血、病毒感染、肝病以及艾滋病等。
有的人覺得自己只是不小心感冒了,想著醫生看兩眼,開個藥方回家吃就行了。但為了準確地掌握病情,醫生會建議大家去做一個血常規瞭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咳嗽、流鼻涕、發燒,是流感還是普通風寒,是季節性的流感,還是特殊的病毒流感,這些都能在血常規檢查中窺見一二。
所以,在醫院看病的時候檢查血常規是一個比較基礎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能夠在較小的負擔下,檢查出人體內的很多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血常規到底有哪些作用。
血常規檢查,能發現哪些問題?
在抽血結束後,會對血液進行檢查。這也是瞭解人體血液系統比較好的方法。要知道,血液迴圈是人體內最大的迴圈系統,能為體內的器官提供血氧、營養以及代謝物質,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檢查血常規,也能幫助人們發現3大疾病。
問題一:貧血
瞭解血常規的檢查報告後,如果發現血紅蛋白指數低於正常值,很可能暗示存在貧血的問題。這是因為血紅蛋白能為人體輸送氧氣,帶走沒用的氣體,幫助人體完成迴圈。當血紅蛋白減少後,就會引發貧血。人們更容易出現面色蒼白、失眠、耳鳴等問題。
疾病二:細菌感染性的疾病
發現這種疾病的方法主要是觀察血常規檢查中的白細胞。作為人體的免疫細胞之一,白細胞可以劃分為很多不同的型別。但他們的共性是,在碰到外界的細菌、病毒後,會“奮起反抗”,以此消滅細菌。檢查報告中就可能出現淋巴細胞、粒細胞等水平升高。
如果你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醫生也能以此診斷病情。和普通的風寒感冒相比,流感患者也可能出現白細胞相關的指標異常。
疾病三:血小板疾病
顧名思義,和血小板有關的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血小板增多症。比較典型的特徵就是血小板水平升高,並且還可能伴隨著白細胞增高或正常。如果出現了血小板減少的問題,也可能存在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可以看到的是,血常規檢查雖然看上去是抽個血化驗就好了,不怎麼耽誤時間,需要花費的金錢也不算多,但能夠發現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哪怕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感冒,在沒有明確的檢查結果之前,醫生也不能隨便開藥,這是對人們負責任的表現。
最後為很多人解答一些疑惑,我在抽血的時候,總是看到護士手裡拿著很多不同顏色的試管,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紫色的,是區別每個患者的嗎?還有別的用處?
試管的顏色不同,確實是一種分類的手段。但不是用來區分患者的。而是區分血液的用途。有些患者在醫院檢查不僅要檢查血常規,還要化驗肝功能、腎功能,這幾項檢查都需要抽血,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避免同一管血液輾轉於各個科室造成汙染,就會將抽血的試管分配成幾個不同顏色的管子。
在絕大多數醫院,血常規檢查的管子顏色是紫色的,也是比較常見的。裡面需要新增一定的抗凝劑,採集全血,便於後續的血液檢測。而橙色的試管內部有促凝劑,大多用於急診化驗血清。而很多人會看到紅色的試管,裡面往往不含別的東西,只用於採血,或進行常規的血清生化檢查,或者血庫檢驗。
現在你明白了嗎?血常規檢檢視上去簡單,實際上卻能發現不少問題。在醫生診斷、開藥之前,也需要藉此更準確地瞭解病情,對人們的健康也有好處。建議大家配合醫生的指示,耐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