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一點,傳統食療養生是一種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傳統食材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恢復身體的方法,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維生素,礦物質,蛋白粉等則屬於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範疇。
說到中醫食療,大家一定會想到枸杞,阿膠,人參,黃芪等滋補性中藥材,當自我感覺狀態不佳,身體被掏空時,就會去購買一些補品服用,但很多人服用後出現“上火”的感覺,認為自己虛的太厲害,虛不受補了。虛不受補一般是指人體體質虛弱,而不能接受滋補性中藥,反而出現各種不適感。這是由於我們對“虛”的概念僅僅停留在能量不足的理解上。
“虛實”屬於中醫八綱辯證體系,所謂“正氣奪則虛”,但實際上沒有理論上的“純虛”證,正氣虧虛一般都伴隨著臟腑功能減退,代謝產物堆積,比如我們經常講脾虛溼盛,氣血不足,由於脾胃功能減退,運化功能減退,無法將水谷精微運榮到指定位置進一步加工為氣血,而導致氣血不足,水谷精微轉化不了氣血,就變成無用的痰飲水溼。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人體表現出氣血不足,缺乏能量的狀態,但根本卻是脾胃功能減退,同時還有痰飲水溼堆積。將脾系統比作一條生產氣血的生產線,脾胃功能就好比裝置,飲食水谷就好比原料,氣血津液就是產品,但產品產量不足時,如果你是工程師,你會怎麼辦?
實際上,滋補性中藥也屬於原料的範疇,滋補性中藥營養豐富,也就意味著它不好被加工,如果不把裝置先修好,強制性加入原料進行加工,裝置高負荷運轉,自然會“發熱”。
如果出現自我感覺狀態不佳時,要先考慮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在服用滋補性中藥時要考慮調整臟腑功能,同時特別要注意代謝產物的排出。中醫滋補講究“通補”,“滋而不膩,補而不滯,中正平和”才是滋補身體的大原則。
你平時有透過食療調理身體麼,歡迎留言討論
[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