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就把魚腥草作為野菜佐食,到了魏晉時期,魚腥草便作為藥用收入一點藥劑,在歷史變遷發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藥、食兩用的雙重角色,為民眾養生保健、治病發揮著作用。
近幾年來,大家更加崇尚自然,想吃一些純天然的食物,於是就紛紛去田間野外尋找一些野菜,而魚腥草也成為大眾餐桌上的野菜。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豬鼻孔,一般生長在溝邊、溪邊以及潮溼的樹林下,用魚腥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
但是由於魚腥草的味道有些奇怪,很多人都受不了,時也很少關注,不過近幾年來魚腥草卻因為其中含有的物質重現江湖,這對於魚腥草來說並不是好事,而是副作用導致大家對魚腥草更加排斥。
2017年的《科學-轉化醫學》中表示近80%的肝癌與馬兜鈴酸有著很大的關係,而魚腥草中則含有馬兜鈴酸,一聽說容易患上肝癌,很多人就不敢再吃魚腥草了,還有人說吃魚腥草還會導致腎毒性。
魚腥草含“馬兜鈴酸”,會致癌,不能再吃了,是真的嗎?
馬兜鈴酸是由馬兜鈴屬的植物提取出來的,這些植物曾經也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中,在2008年的時候,馬兜鈴酸被列為了一類致癌物,其表現的腎毒性也比較明顯,長期攝入馬兜鈴酸有可能會導致腎癌發生。
馬兜鈴酸分子和DNA分子結合非常牢固,你吃下去的每一個馬兜鈴酸分子都會永久地結合在DNA上面,持續不斷地帶來傷害,引起基因突變。
有研究顯示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發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而馬兜鈴酸的代謝物馬兜鈴內醯胺I具有腎毒性。
因此馬兜鈴酸的致癌性是無可爭議的。
在我國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基本上都已經被管控或禁用了,普通人一般都買不到,包括青木香、關木通。
不過在這裡給魚腥草闢一下謠,魚腥草所含有的並不是馬兜鈴酸,而是馬兜鈴內醯胺,馬兜鈴內醯胺是馬兜鈴酸的代謝物,這兩種是不同的物質不能混為一談。
而且魚腥草中只檢測出含有馬兜鈴內醯胺-Bll、All、Fll這幾種物質,且含量十分低。
目前沒有任何臨床資料顯示這幾類物質會致癌,馬兜鈴酸確實會致癌,但是魚腥草裡並沒有這種化學成分。
說起致癌,其實很多東西都可能含有致癌物,比如酒可以治肝癌,粉塵可致肺癌,太陽紫外線可致面板癌,但是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不嚴謹的。
光談毒性不談益處也是不科學的,只要不是大量過量的吃,根本就沒有必要擔心致癌的問題。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魚腥草具有致癌性,甚至有研究顯示魚腥草還具有一定抗癌的作用,魚腥草對小鼠移植腫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癌細胞分裂指數下降。
癌症確實讓很多人聞風喪膽,但是大家也要學會正確判斷,不要盲目跟風,誘發癌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齡以外也有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要想遠離癌症,最好從自身飲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