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門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具有開竅聰耳,洩熱活絡的功效。根據其穴性,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顳下頜關節炎,面神經麻痺,中耳炎,面肌痙攣、突發性耳鳴、耳聾等疾病。
首見於《針灸甲乙經》,耳即耳竅,門即門戶,此穴居耳前,如聲音入耳之門戶,故名耳門。
【定位】
在耳區,耳屏上切跡與下頜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如下圖
【解剖】
耳門穴下為面板、皮下組織,有顳淺動、靜脈。
【取穴方法】
正坐位或側俯位。微張口,耳屏上切跡前的凹陷中,聽宮直上。
【主治病證】
1.耳部疾患:如耳鳴、耳聾、聤耳;
2、齒痛、頸頜腫痛。
【操作方法】
直刺0.5~1寸,避開耳前動脈。
治耳聾時,斜向內前下方深刺1.5~2寸,區域性有酸脹感。
治口眼喎斜時,可向對側眼球方向刺入0.5~1寸,耳底脹痛,有時酸脹感可擴散至舌前部。
【注意事項】耳門穴不宜針刺過深,以免刺傷頸內動、靜脈。針刺留針不宜過長,以免發生彎針、折針。可灸。
【常用配伍】
1、耳門穴配翳風、中渚、聽宮、聽會治耳鳴、耳聾。
2、耳門穴配翳風、合谷治中耳炎。
3、耳門配頰車、下關、合谷治齒痛。
4、耳門配顴髎、頰車、翳風治下頜關節炎。
【保健】
每天早晚各揉按耳門穴1次,每次1~3分鐘,可改善和治療耳嗚、中耳炎、耳道炎、重聽等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