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的11月10日,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突然去世。在那個時候,中國和蘇聯之間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斷絕人員往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按照鄧小平的指示,中國這次派出了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黃華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這在當時是一個大新聞,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被當時的媒體稱作中國的“葬禮外交”。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事件。
一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國實行的是向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當時的蘇聯也給了中國許多幫助。此後,中蘇之間維持了近十年的友好關係。但是到了1958年的時候,相繼發生了“長波電臺”等事件,使得中蘇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裂痕。到了六十年代,中蘇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以至於在1969年發生了中蘇邊界珍寶島衝突,造成了雙方的大量傷亡。此後的十年,兩國之間的關係降至冰點。
中國和蘇聯兩國之間的這種對抗、對立關係,其實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對於兩個偉大的鄰國來說,讓雙方的關係回到合作友好的軌道上,是兩國的共同願望。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在鄧小平復出以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我國致力於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將工作的重心放到經濟建設上。這樣的決策,成為了緩和對蘇關係的現實依據。在另一方面,蘇聯也對自己的對外戰略作出了調整,逐步緩和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正是中蘇之間關係最惡化的時期,但是到了他執政的最後階段,他已經意識到了改善中蘇之間關係的重要性。到了1982年的時候,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再次對中國發出了改善雙方之間關係的訊號。
在1982年三月的一次講話中,勃列日涅夫談到了對華關係,他談到了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問題,並反對“兩個中國”。這在他歷次的講話中還是第一次這樣正面表態。
二
鄧小平收到勃列日涅夫發出的訊號以後,立刻作出了回應。當時中國外交部立刻舉行了新聞釋出會,表示已經注意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講話,並強調要看蘇聯方面的實際行動。
這次新聞釋出會雖然不長,只有短短77個字,但卻是中蘇之間在對抗了二十多年後,首次有了和解的可能性。在此之後,為了改善雙方之間的關係,鄧小平又作出了一系列行動。他先是請當時的羅馬尼亞領導人向勃列日涅夫轉達口信,後來又派人秘密前往蘇聯傳遞資訊。這兩個舉動,都為推動雙方關係的改善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在勃列日涅夫的那次重要講話以後,僅過了230天后,他就去世了。此時,鄧小平又抓住了這個機會,作出了兩項重要決定。
首先是派出特使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當時決定要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名義發出唁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前往蘇聯駐中國大使館進行弔唁,並且還派出了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黃華為特使前往蘇聯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這些決定都是在鄧小平的授意下完成的,可見他他老人家的深謀遠慮。
其次,在黃華特使離開北京前往莫斯科的同時,我方以明碼電報的方式釋出了黃華特使的書面談話。在這篇談話中提到,勃列日涅夫是蘇聯卓越的國務活動家,他的逝世是蘇聯國家和人民的巨大損失。並且還在談話中提到,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前不久,他還在多次講話中表示要致力於改善中蘇關係。
這篇談話中提到的這些新觀點,比之前的新聞釋出會談話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這顯然也是鄧小平的又一次重要決定,是借參加這次葬禮的機會,進一步改善中蘇之間的關係。
三
黃華特使抵達莫斯科之後,在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時候,被蘇聯方面安排到比較靠前的位置,他所進獻的花圈也被擺到了比較顯著的位置,這顯然是蘇聯方面的一種超規格接待禮遇。
第二天在紅場參加葬禮的時候,黃華特使被安排在列寧墓左側的觀禮臺,在臺階的第一級上。當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斯大林葬禮的時候,才享受了這樣的禮遇。
葬禮之後,安德羅波夫接見了黃華特使。這位蘇聯的新任領導人緊緊握住黃華特使的手錶示歡迎,黃華特使轉達了中國領導人對他當選的祝賀,並表示希望中蘇關係在雙方的努力下實行正常化。
這次來參加勃列日涅夫葬禮的外國代表團有一百多個,國家領導人也有四十多個。和他們相比,黃華特使的級別並不算很高,但蘇聯方面還是給出了超規格的禮遇。這也從一方面體現蘇聯方面也想借助這個契機,改善中蘇之間的關係。
四
其實,在安德羅波夫接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比較嚴重的疾病,但迫於當時的形勢,只有他能挑起這副重擔。當時的蘇聯人民,也對安德羅波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整治蘇聯社會的種種弊端。
但因為身體的原因,安德羅波夫只在任了僅僅一年零三個月就去世了。他的接任者契爾年科也在一年後去世。萬里副總理和李鵬副總理分別參加了他們兩人的葬禮。
在李鵬副總理參加契爾年科葬禮的時候,新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與他進行了正式的會晤。這也是在時隔二十年之後,中蘇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正式會晤,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以上就是中國對蘇聯的幾次“葬禮外交”,這些行動,使得雙方之間的關係堅冰被打破,到了1984年和1985年的時候,中蘇之間實現了二十多年來的首次第一副總理互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