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患者,58歲,在晚上的時候,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牙關緊閉,面紅,右半身手腳不能動,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這是陽亢風動,氣血上逆,矇蔽清竅,所以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牙關緊閉,以至於清竅失靈,脈絡瘀阻,導致半身不遂。
在治療上,應先辛涼開竅,而後平肝潛陽,豁痰通絡。
先用安宮牛黃丸1個沖服,清心開竅,另用仿鎮肝熄風湯意加減。主要用代赭石、龍骨、天麻、鉤藤以平肝熄風;麥冬、生地黃、白芍、甘草柔肝滋陰;青蒿疏肝鬱;豨薟草、紅花活絡行瘀;天南星、竹瀝豁痰開竅;重用牛膝,使逆上的氣血返之於下。共2劑。
另外輔以針灸,針刺穴位為十宣(刺出血),人中、曲池、足三里、頰車、陽陵泉用平補平瀉手法,行間(瀉)、太溪(補)。
複診的時候,患者神志漸漸清晰,面赤轉淡,右足稍能舉動,右手不能動,言語不甚清晰,舌質紅,脈弦滑。於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了雞血藤、桃仁、全蠍、蜈蚣,又服用了10劑。針刺照前減去人中、十宣。
第三次就診的時候,患者已經能扶杖慢慢步行了,右手也能舉動了,握物較差,言語清晰,舌現淡紅,脈亦緩和,後以潛陽益氣活絡以善其後。隨訪至今5年,能從事簡單家務勞動。
整體來說,中風大多是因為陰陽失調,本虛標實,偶受外來刺激,或痰火內動而發。就像巍峨大廈,基根不固,一遇大風,則頹廢崩倒。
中風一經發作,多難於治癒,雖經急救,但之後可能還有其他症狀,往往短期不容易恢復,且還有復發的可能,在治療方面可針藥合用,療效顯著。
而在沒有中風之前,要及時發現中風的先兆,做好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中風發作之前,會常常出現眩暈,手足麻木,頭痛,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動,頭重腳輕,一時性語言不清等先兆症狀,切記要多加註意。
平時除飲食、情志慎養外,還要採用藥物防治。
如果是肝陽偏亢的患者,則平肝潛陽;如果是陰虛風動的患者,則滋陰熄風;如果是痰火互熾的患者,則宜豁痰清火,可隨其症而化裁。
另外還可採用氣功、太極拳鍛鍊預防。
注:本文章僅用於經驗交流,不作為臨床指導用藥。若有相似病症,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