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19日,毛主席親自批准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在祖國的召喚下,錢三強、王淦昌、朱光亞、鄧稼先等愛國科學家相繼回國,開啟了核科學研究的偉大征程。
在當時的環境中,研究核科學是一項必要且正義的工作。居里夫人的女兒約里奧·居里即曾託學生楊承宗轉告毛主席:你們要反對原子彈,就必須要有原子彈。對此,毛主席本人更是在1955年的時候高瞻遠矚地說道:
我們要不要搞原子彈啊,我的意見是中國也要搞,但是我們不先進攻別人。別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禦,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不是消極防禦的……我們不僅要有更多的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之後,毛主席領導編制了未來十年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發展戰略,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則被列為第一重點任務。毛主席下這個決心是需要極大魄力的,因為研製原子彈是當時世界上最浩大的科技工程。美國“曼哈頓工程”集結了當時西方最頂尖的科學家,累計投入資金摺合黃金1500多噸,歷時多年才完成。
我們的漫漫征程則走得更為艱辛,就在研究剛起步不久之後,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並帶走所有重要圖紙和資料以及停止供應裝置材料。這對新中國的核工業建設造成了極大困難,但毛主席和科學家們沒有被困難嚇倒。當時,毛主席說: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很難還的。
除了技術方面的困難之外,當時我們的經濟也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國際上有不少人斷言道:中國20年也搞不出來原子彈。1961年夏召開的國防工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上,有人主張暫時停止研究原子彈,等經濟好轉再說。陳毅、聶榮臻、賀龍等元帥則主張不能停下,應該抓緊時間繼續。
毛主席心知,中國人要想真正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安心生產,就必須要儘快搞出原子彈。當時我們的核工業也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只要各項保障跟上去,很有可能在未來四到五年內試爆。最後,毛主席一錘定音——繼續搞,抓緊進行!於是,我們的原子彈研製之路最終克服難關,繼續前行。
1962年11月,研製進行到關鍵階段,羅瑞卿大將向毛主席遞交了一份報告,提出實現原子彈爆炸必須取得全國人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援,併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毛主席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之後成立了以周總理、賀龍、聶榮臻等人為首的專門委員會,大大加強了對原子彈研製工作的領導。
全國上下更是齊心協力,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大力支援原子彈研製工作。比如僅僅是提取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材料鈾-235,便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工人、農民和專家緊密協調、通力合作,使原料得到保障。對此,美國學者劉易斯曾感嘆: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一枚“人民炸彈”。
但就在我們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為同一個目標而奮鬥之時,外界的風言冷語卻始終不斷。比如當時有不少西方人嘲諷道:窮得褲子都要穿不起了,還妄想搞什麼原子彈。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聽到這話之後,為了堅定全國人民的信心,在1963年10月2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
他們有原子彈、核子彈,了不起嗎?他們如此欺侮我們,他們笑我們窮,造不起。我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
陳毅元帥的豪言壯語可謂是相當提氣,即使是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我們聽到這番話也會覺得熱血沸騰。當然,這番話也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先輩們的艱辛,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繁榮與富強。值得注意的是,陳毅的這番話在當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論。那場爭論,首先是由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引起了。
當時的金庸創作出了《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重要作品,已經是“新武俠”的代表人物。大家可能會感到奇怪,1963年的金庸怎麼不好好寫自己的《天龍八部》,卻對原子彈發表起意見來了?
那是因為金庸早在1959年時就創辦了《明報》,辦報紙才是他的主業,寫小說可以說只是副業。行內人曾說:查良鏞的第一生命是報紙。為了帶動人氣,金庸在《明報》上連載了《神鵰俠侶》等小說。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
當然,金庸並不滿足於僅僅在報紙上連載小說。《明報》有了穩定的發行量之後,金庸便緊盯時事動態,寫下了很多時評。這不,陳毅元帥說完那番話的第三天,金庸便在《明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目叫《要褲子不要核子》的時評。在這篇文章中,金庸這樣寫道:
不知陳毅是否瞭解,一個人民沒有褲子穿的國家即使勉強制造了一兩枚原子彈出來,這個國家也是決計不會強盛的。製造原子彈,不知是什麼用處?能去轟炸USA嗎?能去轟炸USSR嗎?當英法聯軍攻打蘇伊士運河時,英國早已擁有核子武器,但蘇方一聲恫嚇,說要以飛彈轟炸倫敦,英國只好乖乖地收兵。中國再努力十年,也決計及不上英國在攻打蘇伊士運河時的核子成就,請問幾枚袖珍原子彈,有何用處?還是讓人民多做幾條褲子穿吧!
金庸質問“原子彈有何用處”,結合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實在是文人之見。歷史也早已證明,當時縮緊褲腰帶研製出原子彈,對中國的未來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金庸這番話一出,立即在港島引起了軒然大波。《文匯報》《新晚報》等報紙馬上組織文章,對金庸的文章進行反駁。
《文匯報》率先發表了《怕中國有?是什麼人!》一文,批評金庸的言論“一望而知這是毒舌嘴裡的玫瑰”以及“裝成一副悲天憫人的偽善面孔”。《新晚報》亦發表了題為《褲子固要,核子也要》的社評,對金庸的觀點進行反駁。此外,《大公報》《商報》等報紙亦組織了文章反駁金庸,有些文章甚至帶有人身攻擊的意味。
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金庸沒有承認錯誤,而是選擇了迎戰。金庸相繼在《明報》發表了《制核彈,無益加有害》《有核無褲、無核有褲與核褲皆無論》《我們關於褲核問題的十點立場》等文章,著重表明他的反核立場。事實上,這個問題我們在文章開頭就分析過,用著名科學家約里奧·居里的話來說就是:要反對原子彈,就必須要有原子彈。
金庸作為一個文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較為片面的。金庸反覆強調要全面銷燬核子武器,這種想法當然非常美好。但問題的關鍵是,別人有而你沒有,別人怎麼會聽你的話呢?事實上,別人不僅不會聽你的話,還會用它來欺負你,欺負你的朋友。
但金庸的文人脾氣這個時候已經徹底上來了,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從1963年10月底一直到第二年10月,整整一年的時間裡,金庸總會時不時重提他的“原子彈有什麼用,不如多做幾條褲子穿”,有時甚至用《明報》所有的版面來表達他的觀點。而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的原子彈研製工作也到了最後的階段。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4時59分40 秒,歷史性的時刻終於到了,主控站工作人員按下了起爆按鈕!10 秒鐘之後,控制系統進入自動控制狀態,10秒倒計時開始。倒計時到0的瞬間,正是下午15時整。羅布泊地區天地轟鳴,巨大的蘑菇雲翻滾而起直上藍天。那一團蘑菇雲,仿若一頭挺立的東方雄獅。那一片閃亮,正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當天晚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播報了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訊息。人們聽到這個訊息後,無比振奮。無數人湧上街頭,就像是慶祝盛大的節日。此外,這個訊息更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極大轟動,各大媒體紛紛用頭版對此進行報道。
當時美國的約翰遜總統急忙中斷了在白宮召開會議,向全世界公佈了一份事先準備好的聲名,試圖以此降低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影響。但是,所謂的聲名在事實面前是極為無力的。新中國此刻展現的巨大影響力,是誰也無法阻擋的。
東方雄獅,在蘑菇雲升騰而起的那一刻,已經完全挺直了身軀,屹立於世界之上!那一聲巨響,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維護了安全,保衛了世界和平。有位領導人曾說: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我們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在這種情況下,曾接連在報紙上發文章問“原子彈有什麼用”的金庸是什麼反應呢?金庸在聽到這個訊息後口氣依然強硬,堅持聲稱:我們社評中的意見,沒有改動的必要。不僅如此,金庸又接連在《明報》發表了多篇文章強調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可把大家惹怒了,多家報紙立即再次組織文章反駁金庸。
起初,金庸的口氣依然強硬,但很快就軟了下來,不得不表示:我們的批評可能是錯的,但我們堅持有批評的權利。按理來說,其它幾家報紙應該會乘勝追擊,畢竟金庸可是持續唸叨了一年的時間。但是讀者們等了很久,都沒有看到其它幾家報紙的文章。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陳毅元帥在這個時候對金庸的觀點進行了回應。據曾任《文匯報》總編輯的金堯如回憶,陳毅元帥認為《明報》社論並不全對,尤其是不要核子的立場;但陳毅也承認“要核子不要褲子”的談話有些片面和絕對,應該同《明報》那個查先生的社論合起來,那樣就全面了。陳毅元帥說:
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有什麼民族尊嚴呢?再說有了核子,沒有褲子又怎麼打仗啊!今後,我們就要努力做到既有褲子,又有核子!我說褲子,當然是個比喻,就是要做到中國人豐衣足食,手上還有個不大不小的核子彈。
因此,就在《文匯報》《新晚報》《新華社》分社等報社準備組織文章乘勝追擊之時,陳毅制止了這一行為。陳毅告誡金堯如等人,對於善意批評要虛心接受、加以改進,對於不正確的意見,也要有則戒之、無則加勉。而對於金庸個人,陳毅更是大度表示道:
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他若罵得我有道理,我當他是摯友、諍友。《明報》那個社論,要中國人有褲子穿,那還是愛中國人嘛!請香港新華社對《明報》的那個查良鏞先生高抬貴手!
陳毅元帥的胸襟實在是令人敬佩,作為當事人的金庸深受感染。此後,金庸多次在文章中提到陳毅元帥,稱讚陳帥“性格豪爽,心直口快,令人敬佩”。對於陳帥在那場“核子褲子之爭”中的大度,金庸始終沒有忘記,曾在文章中重點提起。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金庸懷著愛港愛國之情,透過《明報》和自己的影響力,為祖國統一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金庸受邀前往大陸之後,欣然接受記者們的採訪,明確表示對祖國實現改革開放必然成功和社會未來快速發展充滿信心。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邀請金庸到港督府會見,撒切爾夫人明確表示:希望金庸支援英國人。金庸則十分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香港必須歸還中國;第一,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地方,當然應該歸還;第二,條約說定是99年,現在到期了,就應該守信用。
此後,金庸多次在不同場合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贏得了祖國人民的尊重。金庸的武俠小說及其改編的影視劇作品,更是深得讀者和觀眾們的喜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先生可被稱為俠,陳毅元帥同樣也有俠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