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一百年,是美術創作最寶貴的源泉。
值此建黨一百週年之際,《人民畫報》特精選一組經典美術力作,講述作品蘊藏的黨史故事與時代精神,並邀請畫家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
從今天起,我們將與您一起,走進歷史深處,回望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光輝歷程。
(橫屏觀看 效果更佳)
油畫《遵義會議》
沈堯伊 (2021年)
這幅作品描繪了遵義會議召開前的20位參會者。畫面中,毛澤東雖然位於畫面左側,但形象突出,他的旁邊是周恩來和張聞天。在周恩來另一邊,博古正拿著檔案苦苦思索,李德則被安排在會場門的旁邊。畫面中的人物之間既有呼應,又有動靜差異,整個畫面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從人物位置安排來看,《遵義會議》看似描繪的是會議前夕,實則暗含了會議的結果。畫面人物身著灰色紅軍裝,使得灰色成為主基調,給觀者以肅穆而深刻的視覺感受。
畫家 沈堯伊(攝影 張也/人民畫報)
★《遵義會議》是我在連環畫《地球的紅腰帶》的基礎上創作的單幅油畫。關於遵義會議這個重大事件,我就畫了28幅連環畫。遵義會議最重要的意義,一是實事求是,二是獨立自主。中國革命能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遵義會議是個很重要的起步。
這幅畫選擇的節點是會議前夕。當時紅軍已經遭受了巨大挫折,損失重大。大家認為不能再追隨博古、王明、李德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會議就在這樣凝重的氣氛下開始。這不是劍拔弩張的鬥爭,而是擺事實、講道理,心平氣和的交流。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要表現這樣一種很內在的東西,基本的氣調要把握住。
★描繪開會的場景,很多人會覺得枯燥,但它實際上是畫一組群像的好節點。遵義會議,沒有那種靚麗的環境和穿著,服裝都是灰軍裝,也沒有豐富的裝飾,就幾個玻璃窗,可以透出後面一點環境。既然是樸素的,那就按照實事求是的路子走。
我當時的想法是,參加會議的20位代表都要畫出來,他們都是對中國革命程序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都要把臉露出來,這是對歷史的尊重。這20位參會者的位置也很講究。正式開會,肯定有人揹著,不可能大家都轉過來,但如果大家都排排坐,這畫也沒法看了,等於就是一張會議照片。所以要生動一點,但也不能為了生動而生動,而是客觀地表現會場的氣氛,氣氛是凝重的,但既嚴肅,又活潑,還是帶著一種討論的性質。
★這些革命領導人有一種重要的精神氣質,他們很樸素,也很崇高,非凡出自於平凡之中,整個審美風格是這樣的走向。比如,毛澤東是很瀟灑的,周恩來服裝總是很整齊,是一種軍人風範,朱德有敦厚之風。這樣的風格要在畫面裡體現出來,很難拿捏,但我儘量貼近他們本人的氣質。
畫的時候,很重視氣氛的表現。色彩上,我用了“減色法”,把色彩減弱到一個統一的層次上,加強歷史感。我在連環畫裡也用了這種方式,畫面看起來像老照片,但比老照片有力度。這個力度就在它的骨架,也就是線條—短線條、粗線條、黑線條,表現出人物鋼鐵般的氣質。
★這幅油畫我一共畫過三次。第一次是1994年到1997年,用三年時間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完成的;第二次是2006年,收藏在中國美術館;第三次是2020年,應新建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邀請又畫了一張。對於重大題材,反覆變體、調整,總希望畫得更好一點,更完美。很多名畫都有這個過程,每一幅變體有不同效果,甚至變體畫都可以出一本畫冊,讓人們瞭解創作過程。這說明了畫家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藝術嚴謹的追求。
★我去過遵義很多次,找了很多歷史資料,為畫《遵義會議》,又專門去寫生。我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畫時,當年參加遵義會議的代表還有幾位健在,大概在1995年,我把草圖送給他們看過,他們的意見都還是挺肯定的。當時也請了一些老紅軍來看。這幅畫能有遵義會議的與會者審看,是很榮幸的事情,也是很幸運的事情。
歷史背景
1935年1月,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託張聞天起草《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
召開遵義會議的會議室。
遵義會議陳列館內雕塑《歷史轉折》。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內容來源 | 2021年7期《人民畫報》
圖片來源 | 中國專題相簿
影片製作 | 張也
編輯 | 袁夢
校對 | 王伊奕
值班審校 | 黃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