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27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1],無草木,多博石[2],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3]。
【註釋】
[1]漆吳之山:漆吳山,疑指今浙江東部海外諸島。[2]博石:可以用作棋具的石頭。[3]次:駐止、止宿。
【譯文】
再往東五百里,有山名叫漆吳山,山中不長草木,到處都是可用於博戲的石頭,沒有玉。此山處於東海之中,在山上可以望見一座山,那山光影閃爍不定,是太陽所在的地方。
【原文】
1.28 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璧瘞[1],糈用稌[2]。
【註釋】
[1]毛:用於祭祀的有毛的動物,如豬、牛等。璧: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瘞(yì):埋葬。[2]糈(xǔ):精米,古代用以祭神。稌(tú):稻子。特指糯稻。
【譯文】
總計南次二經中的山,從櫃山起到漆吳山止,共有十七座山,距離為七千二百里。諸山山神都是龍身鳥頭。祭祀諸山山神的儀式是:把帶毛的動物和一塊璧一起埋入地下,用糯米作為祭祀山神的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