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零時整,五星紅旗與香港特區區旗,伴著莊嚴鄭重地國歌聲,在特區政府前緩緩升起,在外漂泊了155年的香港終於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香港的順利迴歸,是幾代人付出無數努力的結果。
說起來,香港迴歸這條路並不好走,英國最初並不肯做出讓步,中英兩國關於香港的問題一度陷入僵局。當時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甚至以武力威脅,但對於香港問題,兩代領導人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毛主席早就預料到英方在香港問題上,絕不會輕易放手。他老人家曾不止一次地和鄧小平討論過香港的問題。
而鄧小平同志則在在長達兩年的中英香港談判中,與英國進行了整整22輪的關於香港的談判。
可以說,是中國兩代領導人的共同努力,香港的問題才得以妥善解決。
香港,位於我國南部,區域包括香港島、新界、九龍半島三個部分,是華南地區得天獨厚的港口。也因地理位置優異被英國殖民者竊取。
18世紀60年代,英國展開了工業革命,與此同時,清王朝正在日趨落沒。為了擴大商品市場,掠奪更多的原料產地,英國殖民者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抗擊西方列強的第一次戰爭,鴉片戰爭就此爆發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在英國殖民者的逼迫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份不平等條約中,香港島被永久割讓給英國。之後,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腐朽的清政府在戰敗之後,又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次,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地區被割讓給了英國。19世紀末,英國殖民者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被英國強行租用,租期自1898年至1997年,共99年。
自此,整個香港地區都落入到了英國殖民者的手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政府宣佈廢除之前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債務,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同時沒收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財產。所以,英國殖民者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自然也在廢除之列。但新中國成立之際,我國的綜合實力還不夠強盛,並且我國始終希望能夠透過談判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香港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
隨著1997年的臨近,香港迴歸成為了中英兩國議程上一件亟待解決的大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同志代表我國率先發聲,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希望以此為解決臺灣、香港問題的解決方案。英國方面也開始不斷對中國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進行試探。
1979年3月,香港總督麥理浩到大陸來訪,鄧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會見了麥理浩一行。
在這次會晤中,鄧小平直截了當地談起了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鄧公說:“我很清楚,香港將來的前途和地位問題,人們現在就開始擔心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著一貫的立場,這一點,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我們歷來認為,香港地區的主權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過香港確實又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人們擔心,到了1997年新界問題會出現。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麼辦,到1997年還有18年,18年時間並不長。我們可以到那時再根據具體情況來討論商談怎樣從政治上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前提是: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問題本身不能討論。
同時,鄧小平也明確表態:“既然現在人們擔心的是繼續投資是否靠譜。那麼,中國政府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告訴英國政府,即使那時迫不得已做出某種政治解決,也保證屆時不會傷害到繼續投資人的利益。”
而麥理浩則提出了英國方面的方案,他表示,雖然鄧公的保證十分讓人高興,但是恐怕人們還是難以解除由於土地租期逐漸縮短而產生的種種憂慮,要消除這種憂慮,除非消除1997這個截止期限。
鄧小平同志當即便嚴詞拒絕了這一說法,鄧小平表示,這些投資者的投資利益並不會被中國政府的立場所影響,還告訴麥理浩回去之後可以鼓勵香港的商人到中國內地來進行投資,尤其可以到即將成為經濟特區的深圳大力投資,幫助其發展。
麥理浩還問鄧小平,深圳和香港之間的“邊界”是否會消失。
鄧小平回答說:“不會,深圳和資本主義之間必須要存在一個邊界。但是香港的資本主義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可以毫無疑問地並存至下一個世紀。
會見結束前,麥理浩問:“我應該給香港人一個怎樣的答覆呢?”鄧小平總結:務必請他們放心。
這次談話後,香港問題成為了世界上備受關注的大事,解決香港問題就此被中英兩國政府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1982年7月,馬島之戰結束之後,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前途的問題,專門召開了會議,她的主張是拒絕接受中國的建議。並決定為解決香港問題一事,出訪中國。
馬島之戰之於英國解決香港問題一事影響為何這麼大呢?那是因為在1982年同阿根廷發生的這場著名的“馬島戰爭”,打出了英國往日的威風。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英國,已經不再是往日那個被稱為“日不落”大英帝國了,在國際上地位逐漸開始往後站了。而在1982年4月的“馬島戰爭”中,英國竟然傾盡了全國之力去爭奪一個萬里以外的小小島嶼。英國出動的一支包括航母、核潛艇以及其他各種型別艦船組成的特遣艦隊,向世界彰顯了英國作為老牌帝國的底蘊,告訴了世界英國的大國實力依然還在。
雖然在國力下降的情況下,英國這支特遣艦隊的出征存在著一些困難,而且和一戰二戰期間英國海軍輝煌時期比起來弱到不值得一提,但還是遠超阿根廷當時的實力。
這支艦隊出征兩個月之後,阿根廷軍隊就戰敗投降了。並且,這場馬島戰爭對當時的戰爭理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精確制導武器從此被開始使用。
那這場戰爭又對中國迴歸產生了什麼影響呢?為什麼撒切爾夫人會選擇在馬島之戰結束之後,決定訪華解決香港問題呢?毫無疑問,想要以武力威脅,向中國示威施壓,讓中國屈服,最後在香港問題上做出讓步。
1982年9月24日,撒切爾夫人處理好馬島戰爭之後,就立即訪華。
撒切爾夫人在國際上被稱為“鐵娘子”,執政期間她打敗了許多頗有手腕的男性政治家最後連續三屆蟬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還是與我國討論如何解決香港問題。態度強硬的她希望透過與我方中央領導人的直接交流,在香港的問題上,得到一些“特權”,甚至是“主權”。這是這位“鐵娘子”首次訪問中國,但她碰到的是態度同樣堅決、強硬有著“鋼鐵公司”之稱的鄧小平同志,所以最終撒切爾夫人沒能撈到任何便宜。
上午9時左右,撒切爾夫人乘坐專車來到了人民大會堂,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門口,迎接了撒切爾夫人。
兩人剛一會面時,還保持著很友善的態度,撒切爾夫人笑眯眯地說:“今天我作為現任英國首相進行訪華,很高興與您見面。”
鄧小平回答道:“也很高興看到您,英國的首相我認識的有幾個了,不過我認識的現在都下臺了,十分歡迎您的到來。”
簡單的兩句寒暄,表達了友好之後,雙方便移步到了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緊接著兩人便開始了緊張的會談。
撒切爾夫人首先就提出了《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有效的。
面對撒切爾夫人的三個條約有效論,鄧小平同志堅持我方的態度:
“我國在香港問題的立場上從來都是堅定不移的,所以在香港的主權問題上,中國絕對不會做出任何形勢的退讓,這一點,毋庸置疑。另外就是,在香港迴歸中國之後,要採取什麼方式對香港進行管理,好繼續保持香港地區的繁榮。還有,中英兩國政府如何保證香港從今往後的十五年裡不出現大的波動。我方認為這些才是會談的目的。簡單來說,1997問題、1997後問題以及1997前問題,才是中英方面關於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關鍵所在。”
這出乎撒切爾夫人所料,在她的預想中,我方領導人首先應該與她辯論三個條約是否有效的問題,並不是上來就與她討論香港迴歸以及迴歸之後的治理問題。這雖然有點令撒切爾夫人始料未及,但她強硬慣了,便又將問題拉回了香港的主權問題上。
鄧小平有條不紊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首先指出:
“在主權問題上,中國方面始終是沒有迴旋餘地的。直白地說,主權不是中英兩國需要討論的問題。現在的態勢已經清晰,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一定會將香港收回。也就是說,屆時中國收回的是整個香港,除了新界,還包括香港島和九龍。”
撒切爾夫人臉色極為難看,她沒有想到中國人的態度竟然這麼堅定和強硬,但她依舊不死心,
她說:“許多國家的投資貿易業務,會隨著香港的迴歸而撤出。”並直接指出,“一旦香港迴歸中國,那麼香港的繁榮經濟就會一落千丈,這會給香港的經濟帶來不可磨滅的打擊,香港屆時極有可能會喪失現有的經濟地位,這個結果對於香港來說是沉重的,香港承受不來。”
對此,鄧小平同志回應道:“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取得英國方面的合作以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但香港的繁榮發展未必只能在英國管理下才行。香港的繁榮發展最終會取決於,香港迴歸時,中國對其實行的政策。”
面對步步緊逼的撒切爾夫人,鄧小平綿裡藏針,總能輕鬆應對。不管對方如何發難,最終話題的主動權都掌握在鄧小平的手裡。
撒切爾夫人眼看在鄧小平這裡佔不到任何便宜,就亮出了最後的王牌,表示必要時刻,會採取“非和平的方式”威脅中方。鄧小平直截了當地回覆她:“中國人窮是窮了點,但打起仗來是不怕死的。”
鄧小平同志的話音一落,撒切爾夫人的臉色變得煞白。沉默良久,撒切爾又提出了“主權換治權”,表示願意歸還香港的主權,但英國對香港方面仍有管理的權利。
看著英國彎彎繞繞就是不肯順利地將香港歸還給中國,鄧小平對撒切爾說:“毛主席早就預料到了今天的局面。現在香港的淡水供應全部來自內地,如果中國政府切斷水源,香港就會變成死港。”這一次撒切爾夫人才是終於明白了鄧小平同志的強硬態度。
香港問題上毛主席的確有著深謀遠慮,鄧小平也確實是一直在毛主席早已定好的戰略部署下,靈活應用的。
其實早在1946年,毛主席就預言了香港的問題。那時的他在延安的窯洞裡思考出了日後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思路,他提出,要充分尊重香港地區自身特有的歷史過往與發展現狀,最終香港問題要以協商、和平的方式去解決。
1946年12月9日,哈默等三名西方的記者來華採訪毛澤東,會見上,針對香港問題,毛主席還專門做了回答。
哈默問道:“中國共產黨在香港問題上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
毛澤東表示,我們現在不會讓英方立即歸還香港,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中國還有很多地方急需管理和建設,不急於先在這一小塊地方浪費精力,將來可以協商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
所以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欲派兵收復香港時,高瞻遠矚的毛澤東這樣說:“暫不收復,任其發展。”即後來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
並且,毛主席在與米高楊的會面中,談到過關於香港的問題:“目前中國還有將近一半的領土尚待解放。大陸上的事情可以直接派軍隊過去,但海島上的事相對而言就複雜許多,需要以一種和平過渡的方式去慢慢解決,這就意味著要花很多的時間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急於解決香港等問題意義不大。並且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還要有賴於香港的發展,總之香港方面要依據形勢的發展,做相關決定。”所以在1949年年初大致形成了“暫時不動香港”的外交政策。
而毛主席的深謀遠略還不止於此。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香港大旱,用水一度十分緊張,毛主席當機立斷,決定立刻為香港解決用水困難的問題,下發檔案為香港修渠引水。中央還公開解釋道:“香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都是我們自己的同胞,香港的供水工程理應由我國來辦,所以,將其列入國家計劃。”
也正是因為有國家供水這一計劃,才取代了英國政府原來確定的海水淡化工程。所以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時候,是中國政府在保證香港供水工程正常執行。
甚至包括收復香港的鄧小平同志也是毛主席選定的。在毛主席的眼裡,鄧小平同志做事有分寸,能夠軟硬兼施,在許多棘手的問題上他都能拿捏的遊刃有餘。仔細考量之後,毛主席便將收回香港地區的歷史重任交給了鄧小平同志。鄧小平也果然不負重任為解決香港問題注入了新思想,1972年之後,香港問題的解決,就漸漸落在了鄧小平的身上。
1974年,毛主席會見了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在會議上,他們毫無疑問的談到了香港迴歸的問題。
毛主席問周恩來:“租借給英方的九龍,現在還有多少時間?”
“九龍是1898年被租給他們的,租期99年,到1997年屆滿。”周恩來答。
毛主席又問:“現在還有多少時間?”
周恩來答:“還有24年。”
對此,希思表示:“到1997年,香港會有一個平穩的交接。”
毛主席笑了,扭頭看了一眼周恩來說:“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恐怕到那時我們就不在了。”然後,用手指著鄧小平說:“到時候,具體的事情就交給他們年輕人去辦了。”
之後,“香港在1997年會有一個平穩的交接”這一毛澤東與希思共同設計的目標,也確實在穩步的進展。
1982年,鄧小平就臺灣和香港問題,正式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這給香港迴歸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局面。
同年4月,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再次訪華,會見中他與鄧小平達成了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意願。
但這一切因為撒切爾夫人的一意孤行出現了一點意外,中英香港問題的談判也陷入了僵局。
在與撒切爾夫人的會面的最後,鄧小平還堅決的強調了:“收回香港的時間已經不能再等了,假如香港發生了大的波動,或者中英雙方在原則性的問題上始終不能達成共識,中國將會重新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言外之意,收回香港一事,如果英方同意那麼便還可以按照之前的合約,將期限履行至1997年,如若不然,那麼中方將立即採取強硬措施收回。
這場談判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才結束,談判結束之後,依舊光鮮亮麗的撒切爾夫人面色極為凝重地離開了會場。場外大會堂的記者們早已在北門的石階下等候多時了。看著人頭攢動的記者群,撒切爾夫人立即調整自己的狀態,好使自己看起來是鎮定、從容不迫的狀態。
但是這次談判帶給她的打擊依然還在心裡沒有消散,面上雖然能夠裝作風平浪靜,但內心的慌亂掩蓋不了。走下臺階時,她的思緒還在剛才談判中的各個問題上,所以沒有留意腳下的臺階,不幸被自己絆倒。失去了平衡的撒切爾夫人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摔倒在臺階上,而這萬分狼狽的一幕,還恰恰發生在各國記者的“長槍短炮”之前。
撒切爾夫人的這一摔也彷彿在告訴英方,如果在香港問題上英國還是不肯就範,最後必然只能以狼狽收場。
談判雖然處於僵持狀態,但這場談判也不是毫無進展。當天下午,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記者招待會。記者會上撒切爾夫人強調自己與中國領導人是在十分融洽、友好的氛圍中,進行的談判,而自己也十分認真的聽取了中方對香港問題的看法。
但不管怎麼說,這場談判撒切爾夫人並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所以,之後沒多久撒切爾夫人就再次向中方發起了新的談判,不過中國代表團態度堅決的駁回了英方的不合理要求。
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雙方以各自的立場為本,陸續進行了22輪的談判。但中方在這個過程中始終維護主權完整的態度不動搖,撒切爾夫人對此曾無奈的說:“中國政府在香港主權問題上絲毫不讓,就這一方面來說,我確實十分失望。”最終,英國也只得放棄繼續主導香港的幻想。
1984年12月18日,撒切爾夫人再次抵達北京。這次,中英雙方在香港的問題上已經達成了共識,次日,中英雙方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聯合宣告》。至此,香港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中方取得了這場沒有硝煙的勝利。
1997年7月1日,香港如願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香港問題的妥善解決,是兩代領導人的共同努力。毛主席深謀遠慮,早早為香港謀劃了未來的道路,鄧小平同志則是一位出色的執行者,二者缺一不可。我們中國有這樣兩位充滿智慧和魄力的偉大領袖,解決好香港問題是註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