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間,在各行業市值增長最快的20家企業中,科技型企業拔得頭籌,對於其他行業,那些採用科技驅動型戰略的企業同樣表現突出。貝恩公司日前釋出的《2021年中國高科技行業報告》顯示, 伴隨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不斷迭代與廣泛運用,高科技已經不僅僅是工具,而是逐漸成為經濟中重要的顛覆性力量和價值創造引擎。
高科技行業的吸引力持續走高
貝恩報告顯示,高科技行業的吸引力持續走高,推動股權價值和利潤池隨之攀升。具體看,雲技術、人工智慧是流行的高科技投資賽道。過去10年以來,投向這兩大細分領域的風險投資總額在整個高科技行業獲得的風投總額中佔比超過1/3。報告點明,以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微軟、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全球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在高科技行業中佔據了主導地位。透過兼併購,上述超大規模高科技公司得以降低服務價格、開闢創新的體驗渠道、全方位升級產品,提升消費者體驗。此外,這些交易還能促使企業創新,並且降低市場集中度,從而吸引更多的風投注資。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高科技業務主席成鑫表示:“縱觀今年的高科技行業格局,貝恩研究發現,三大方面值得關注。第一,高科技已突破行業邊界,推動各個行業發展。第二,雲服務商領跑,混合雲和多雲解決方案備受青睞,雲計算未來可期。第三,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高科技行業處於重構浪潮的中心。值此關鍵之際,所有行業的企業都應當與時俱進,融入高科技的潮流,從而贏得新一輪增長。“
缺“芯”危機是否能緩解?
本次報告針對半導體行業開展了相關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專用晶片(即專用積體電路,ASIC)的市場規模不如通用晶片(general-purpose chips),但是,在現有資訊科技環境的推動下,雲服務提供商紛紛自主研發定製晶片,對於專用晶片的需求或將升溫。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通用晶片,專用晶片的程式設計難度更大、靈活性較弱,因此,通用晶片依然佔據一席之地。
放眼全球,為了強化本國高科技供應鏈的獨立性,多個主要國家紛紛加碼研發投入。比如,2020年,中國的研發投入超過了3500億美元,且計劃在未來數年斥資14000億美元發展人工智慧、半導體和5G網路等底層技術。今年5月,韓國宣佈投資4500億美元,並計劃到2030年躋身世界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對此,貝恩認為,未來,全球高科技行業仍將保持相互依存的關係,廣大企業應當調整短期和中長期戰略,以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目前,全球市場缺“芯”危機持續蔓延,未來是否會有緩解?成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缺“芯”危機來自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疫情影響生產、正常的需求上漲以及一些廠商因為恐慌而大肆囤貨,面向未來,那些對於製程要求不高的中低端晶片而言,產能上量較快,因此涉及汽車、家電的晶片短缺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是高階晶片的供應主要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上量、爬坡至少需要3到4年的週期。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朱永磊表示,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那些積極擁抱並且善於運用高科技的企業將有機會構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而全面提升價值。企業高管們可以從運營創新、外部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以高科技賦能企業,以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態度應對挑戰,降低風險,逆勢增長。
作者:徐晶卉
編輯:張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