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作家畢淑敏出版了長篇小說《女心理師》,透過講述在女心理諮詢師賀頓身邊發生的事和那些有關係的人,表達出自己對生命及人心的思考。如果說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購買並拜讀了,你相信嗎?事實就是這樣,因為我喜歡畢淑敏老師的文字,她寫的每一本書基本上都有購買,還記得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那篇《崑崙殤》,用溫情的文字訴說著殘酷的青春。
說實話,《女心理師》剛上市時,沒有引起人們太多關注,因為那時候對心理諮詢瞭解的人真不是太多,而且還有很多誤解,比如說覺得心理諮詢就是在忽悠人,心理諮詢師就像算命先生,聽別人囉嗦一個小時,再說幾句話就把錢給賺了,根本沒有什麼用。所以這本書的面世,以通俗易懂講故事的形式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個個困惑人們的案例剖析出來,還是很有意義的。
那麼這本書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故事一開始就像一部懸疑片,一個官員的夫人,因為丈夫的意外去世,讓她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完美的丈夫竟然在外面有情人,在受到雙重打擊後的她幾近崩潰,人生崩塌,她想大鬧追悼會,讓身為領導的丈夫身敗名裂,經過和諮詢師數次的傾訴和溝通,揭開了藏在內心裡一個又一個的疤痕,最終放下過往,為了孩子和父母而選擇妥協,讓離開的人成為過去,而活著的人繼續生活。書中還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等一系列的故事,有的司空見慣,有的匪夷所思,當時閱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些來自生活中讓人震撼的故事要是以後能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應該很精彩,沒想到英雄所見略同,十來年後,這本書真的被搬上了熒屏,還賣出了4900萬元的攝製合作權。
故事內涵精彩,演員陣容強大。對這部劇的演員陣容,我覺得還是很期待的,本身就是發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不需要太誇張用力過猛,接地氣就行。諮詢師都是普通人,不是萬能的神,她們在生活中一樣有困惑和矛盾,不同的是因為懂得一些心理知識和技能,能夠較好的察覺和解決問題,並幫助到需要的人,助人自助。
心理諮詢師救贖了很多人的心靈,可是諮詢師本人也有很多痛苦的事情,需要救贖。賀頓就是這樣,人前風光,受人尊重,可是關上門來,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卻向毒蛇一樣吞噬著她的心靈,她的苦沒法說,或者說出去後又遭受到更大的侮辱和傷害,她心如死灰,直到柏萬福的出現,作為賀頓的丈夫,一個有輕微殘疾的下崗工人,雖然他沒有什麼大本事,還是個遺腹子,但是柏萬福擁有足夠多的愛別人的能力,他說:“我不必知道你的過去,這就是我愛你的方法。”用無條件的接納終於融化了賀頓冰冷的心,讓賀頓打破了原生家庭的牢籠,完成了自我救贖。
我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我的心理諮詢室,求助者多為白領,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50多歲的阿姨,她衣著樸素,甚至可以說有些寒酸,其實,她在菜市場賣菜,收入不多,但是她不怕別人嘲笑,願意花幾百元錢諮詢一個小時,只為了緩解心中的痛苦,否則她已經生無可戀。諮詢幾次後,效果還不錯,她很感謝我,非要送最新鮮的菜給我,我沒有收,還對她的諮詢費進行了適當的減免,因為我感到,她讓我看到了心理諮詢的春天——當我們的普通大眾都能把諮詢作為一種生活的需要,坦然面對諮詢師說出自己的苦惱時,我們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會大大的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才會真正提高。
卑微同樣可以活出尊嚴,每一個生命,都可能成為另一個生命的天使。愛是一切的根源,願這部首次以心理題材的電視劇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愛,讓更多受到心理困擾的人們感悟生命、療愈心靈,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於泥沼中奮力前行,獲得愛的力量,救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