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932字,閱讀約5分鐘。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函谷關。
前東周國的國家檔案館及圖書館館長李耳(老子)因為國家不斷的衰落,在深感自己也無力迴天後決定出關隱居。
在關卡,一個叫“喜”的守關總兵認出了他。在得知老先生隱居的想法後,喜懇求老子把他的思想記錄下來,讓大家學習。
這一攔,不僅意味著《道德經》橫空出世,更讓老子智慧留存下來,成為中國三大哲學基礎之一,現代管理思路的源泉。
管理的根本性思考
近年,國內借鑑了大量西方的管理方法、技巧和工具。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這些工具的確能在特定歷史環境中大幅提升我們的管理效率。
但是當經濟發展開始減速,當“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的價值觀轉變,這也意味著人們的底層需求變了。
當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溫飽,那麼“我必須”就不再能作為前進的主要動力。讓人感覺好像一夜之間,各種“隊伍不好帶了”等類似的聲音突然就開始瀰漫,對於“內卷”的情緒也充斥著網路。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似乎不得不從急躁中靜下心來,去認真地思考: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如何帶好一支隊伍……
彼得·德魯克曾指出:“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員工的善意,讓員工能幹,並且想幹”。其實對於這個根本性問題,老子在兩千年前就給出了他的答案。
在老子看來,好的領導者需要洞穿管理的本質,做到通達事理。領導者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士、侯王、聖人。
雖然時間已經走過兩千年,當時所定義的不同層次的領導者已經不能跟現代管理崗位直接做對應,但其針對領導者的根本性思考,就還是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因此,我們還是可以從老子對於不同層次領導者的描述中體會和領悟管理之“道”。
士:基層領導者
士是老子定義的基層領導者,在他眼中,一個好計程車需要具備六種品質。
第一,謹慎,"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猶和豫是兩種動物,像豫走到冰面上一樣小心,像猶環顧四周防止有人偷襲。只有時刻保持謹慎,才不會再關鍵時刻掉鏈子。
第二,嚴肅(公共場合),"儼兮,其若客"。如果大事當前而不能端正舉止甚至言行輕浮,這樣的人能讓上級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嗎?
第三,溫暖。"渙兮,若冰之將釋"。說話做事,要像能把冰融化一樣。尤其是講話,一定要謹慎溫暖,因為語言有時候是一把利劍,直戳人心。語言造成的傷害就像釘子釘在牆上,你把釘子拔出來,那個眼還在,很難癒合。
第四,厚道。“敦兮,其若樸”。如果一個領導者,凡事都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最前方,什麼好處都自己佔盡,長此以往還會有人願意真心跟隨嗎?
一個懂得分享的領導者才能聚攏團隊,凝聚人心,取得組織最終的勝利。
第五,寬容。“曠兮,其若谷”。一個領導者需要有格局,能夠容人,不要看人不順眼,人家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對。還要能夠容事,事與願違的時候先進行自我反思。
第六,和諧、融入。"渾兮其若濁"。不涉及原則問題上,不要非黑即白,不要非此即彼。
侯王:高層次的領導者
第一個要求還是厚道。老子講“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位置越高就越需要有樸實厚道的品質,需要持續付出且不過於計較個人得失,真心別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才能讓人死心塌地的跟隨。
第二要無為而治。"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老子講的無為,指的是去人為,"人"和"為"合到一起就是"偽"字。
只有去偽存真,摒棄過度的慾望、氾濫的情緒和過分的自私,迴歸事物本身,才可能更好的把事做好。
碧桂園集團曾提出“三個迴歸”策略,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迴歸生意的本質”,摒棄無謂的行為和繁瑣的管理,直擊核心,才能把組織經營好。
第三是不要身居高位後迷失自我。“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
古時候皇帝自稱"孤"、"寡人"就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變成孤家寡人,沒有群眾的支援何來領導者;沒有牢靠的基礎,站得越高倒得也越快。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嘛。”周恩來也說:“我們應該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由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因為脫離群眾,上位後沉迷權欲、放縱自我,最終“引火自焚”。
被譽為當代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寫到了對領導者的要求,核心觀點就是德重於才。
“違規違法的精英們,他們都具備出色的才幹,也有熱情及使命感,付出的努力也在常人之上。但關鍵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很可惜,他們的能力和努力無法用於正道。他們的錯誤不僅危害社會,也給自己套上了絞索。
這裡所講的思維方式是指人生態度,就是哲學、思想、倫理觀等,也可以說是包括上述各項在內的“人格”。而謙虛這項品德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人格扭曲,或者人格邪惡,不管能力多強、熱情多高,帶來的結果都是負值。
聖人:最高層次的領導者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作為最高層次的領導者,不是上位來享福的,更不是來耀武揚威、放縱自己想掌控別人的人生。在越高的位子,就越要承受更多的壓力,直接面對更多的困難。
這條道路,是寂寞卻佈滿荊棘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有這麼一個人。他憑藉個人的智慧和意志,帶領大家不斷的衝鋒陷陣,主動承擔最艱苦的任務。
有成果了又不居功自傲,把功勞都說成是大家的。有什麼好處都第一時間與團隊共享,對人好,對社會好,追隨他的人卻心甘情願地為之全身心付出。
對於萬物來說,這個人叫"天";對於人來說,這就是一個"聖人"。
管理的核心:不在於巧,而在於誠
永遠說“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這是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對區域總裁的要求。
任何時候,我們希望的領導者都不是一個只願意躲在隊伍的後方隔空指揮的人;每個領導者都應該在各自所處的位置上,為所當為。
永遠衝在隊伍的最前頭,就像一面旗幟,讓身後的人看到方向。如果一個領導者,每到關鍵時刻不僅沒有挺身而出,失敗了還只會甩鍋下屬,那還會有人願意真心追隨嗎?
為何聰明不是領導者最關鍵的素質?
換句話說,你願意被什麼樣的人領導?
你心中的答案是不是這樣?這個人:
不是極致聰明,但是厚道;
要平易近人,不耀武揚威;
公平公正,不以權謀私;
篤信真誠並且一生踐行;
能為人著想,不自私自利;
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帶團隊把事做好。
很多時候當有機會走上管理的崗位,權力、名聲、利益也總是隨之而來,這些私慾的誘惑是如此的大,人們總是一不小心就被衝昏了頭。
其實,在這些名利面前如果我們能迴歸初心,想一想當自己還是一個小兵的時候,最希望自己的領導是怎麼樣的,我們不就得到了如何做好一個領導者的答案嗎?
一個領導者,最可怕的事就是回頭時候,發現空無一人。
結語
《大學》曾言,"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當我們靜下心來,迴歸本質的思考,得到答案往往是不難的。我們都知道好的領導者需要的不是機巧而是真誠,但是在這條登上山頂的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誘惑,或讓你回頭,或讓你轉向。
以誠為本,知行合一。只有得到答案之後矢志不渝的堅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才有可能成為站在山頂那個人。
✎
THE END
出品 | 思道未來編輯部
編輯 | 思道君 校審 | 蘆葦先生
投稿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