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度玉門關,又見才子伴樂談。
熟悉才子伴樂談的老玩家會發現,這篇的題目,不再是某某器材的試玩手記,而是明確了入手的使用手記。可能在不少普通HIFI玩家眼裡,音響評論員是一個可以把愛好和職業完美統一的存在,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去體驗各種新品,甚至有些人會誤認為,評論員的自用器材都是白 嫖的,前陣子才子在微博上還真遇到了這樣的留言,相信這樣的想法,不止一個人會有,這樣的情形,也不止一個評論員會遇到。
而真實情況是,評論員固然會接觸到不少新品,但這只是一路沿途的風景,並不是歸宿。一個合格的評論員,一定是要保留屬於自己特色的一畝三分地兒,無論是把玩過高階的HIEND器材,還是和入門級產品親密接觸,在盡享溫柔之後,還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港灣,靜待下一次出發。對音響評論員來說,長期擁有一套風格和素質比較穩定的器材,同時要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保持獨立的審美和評論風格,尤為重要。所以有時候,略顯固執或者老派的行文,在我看來會比天天手持各種“天花板級”當紅炸子新機的潮評,更有客觀上的參考性。當然,這麼想或許也是因為中年人趕不上時代的變化吧。
所以,當一個整日流連在煙花中依舊不改初心的柳下惠,忽然動了納妾的凡心。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真命天女的出現。這種機會其實不算多見,今年讓才子遇到了一次,也因此更換了使用了近5年的XIAudio P1000前級。這臺全平衡前級,來自於一個初來乍到的新品牌:Clover Audio(三葉草音訊)的首部作品:Geisha(藝姬/瑰夏)。
最初見到Clover Audio:Geisha這個名稱時候,自己一些年輕時候的回憶倒是被勾起了,學生時代因為一個女孩,粉過一陣子CLAMP,彼時CLAMP便有一部叫做《Clover》(翻譯為四葉三葉草)的漫畫作品,憂鬱而唯美的氣質很契合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可惜那時候的愛情和這部作品一樣永遠定格在未完結的狀態。若干年後,一部叫做《蜂蜜與三葉草》(Honey & Clover)的日式小眾動畫又一次用含蓄而美好的純情致敬了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期不久我們便看到了那部華美的《藝姬回憶錄》(Geisha),三段回憶其實都和日式不無關係,但目睹Geisha前級龐大沉重的軀體之後,你實在無法將它和名稱中蘊含的日式審美結合到一起,不知道Clover Audio的主事人姜兵先生是不是有意透過這樣的對比反差來加深燒友的第一印象。
Clover Audio的主事人姜兵,是在國內高階音響玩家群體中頗有影響力的一位,本來進階到HI-END的玩家就非一般人之力所能及,更況乎是斥重金打造自己的品牌。才子和姜兵先生雖相識較久,但期間僅有數面之緣,對其品牌和團隊聽聞寥寥,這也是姜兵先生帶著Geisha前級找到我之前,我們之間所有的故事。所以實話實說,對於Geisha的來訪,最初才子的期待值,並不高,當時知道的資訊只有:新品牌,內部正負8組放大的全平衡,以IM49710與637的op運放為核心的石機,音訊牛入牛出,3w級別定價。至於瞭解到Geisha這個名字其實來源於瑰夏咖啡豆,則是很靠後的事情了。
書回前傳,文初所言,評論員自當有一套作為參考的系統,雖然才子因為工作關係分享耳機耳塞或便攜產品的機會比較多,但是大多數在家欣賞音樂的時間,都是用音箱,這麼做的好處有兩個,第一是延緩聽力的減退,第二則是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去評論耳塞和耳機的表現。我們都知道音箱系統中前級出聲後級出力的古訓,才子自用的前級,一直是臺灣蚊式品牌XIAudio(曾經是國內品牌)的P1000,前端連線Chord旗艦轉盤BLU MK2+DAVE解碼,後端連線更換了德根6211和早期西門子長屏肥環ECC83的力士MQ-88U膽後級,驅動同樣來自臺灣的LALS C15M號角箱,這套的特點是,音源西裝提供的資訊量比較大,但聲音整體會容易偏薄偏衝,加上後級配管也走的是“井井有條”的聲音風格,因此最終整體聲音的韻味和厚度,或者說直白點,就是聲音的“模擬感”,就需要前級和線材去潤色。這也是P1000這臺原本為搭配真力有源音箱而設計的前級一直在才子的參考系統中屹立不倒的原因,它擁有醇厚卻不顯暖糊的聲底,讓最終的聲音可以更加穩定和從容,而15寸的號角箱也用敏感的體質及時提示著系統中每一點點改動。
花了很多篇幅去講述元件,主要想表明的是“系統”這個概念,音響器材的搭配就和烹飪的食材組合一樣,需要主次,需要突出特點,也需要掩飾弱點。前級作為承上啟下的一環,在最終聲音風格的體現上是佔據主角,還是徹底隱形,每個人的系統給出的答案都不會一樣,所以要強調的是,這是一篇使用分享,而非試聽評測,吾之蜜糖,汝之砒霜,是不是適合自己的系統,大家還是摸透自己的系統秉性之後,再做判斷。
在不變更任何周邊的前提下,我用Geisha替換下了P1000,重新點亮系統。Geisha前級的開機方式比較特別,它的面板上有兩個旋鈕,左側是開關兼音量旋鈕,扭動開關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內部有一個力阻尼,當你稍稍用力把這個阻力突破過去之後,湖藍色的螢幕便會點亮,閃過Clover Audio的LOGO之後,便停留在工作顯示頁面,左側是音量,右側是輸入訊號選擇,而關機則是上述過程的反向操作,將音量減到0,繼續突破一個阻力,就關閉了,據廠家介紹,這樣的靈感來自於寶馬7系列的車內開關,他們在開關旋鈕內部增加了一個馬達去模擬類似的手感,作為一個連3系都沒摸過的車盲,我只能表示,每次開機都要重新調整音量,略顯繁瑣,好在,音量調節是沒有阻力反饋的。
我知道肯定不止我一個人覺得這樣的音量調節過於儀式化,但其實廠家是暗埋了彩蛋的,當你插上電源線的以後,哪怕不開機,Geisha內部的藍芽模組也已經激活了,我是在一次用手機連線藍芽耳機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當時還奇怪為什麼周圍有一個叫做Geisha的藍芽裝置,後來問了廠家才知道,他們後續會推出一款app,用家可以在手機上實現音量調節和訊號切換。Geisha是一臺全平衡輸出前級,它擁有兩組XLR輸出,用於連線分體後級,輸入訊號則包括一組RCA和三組XLR,這三組XLR中,特別有一組是適配唱放阻抗的,方便了黑膠的玩家。在端子設計上,Geisha比P1000多了RCA和一組平衡輸出,這也更方便一些玩法的連線,後文會說到。
Geisha在才子系統上的第一次開聲,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地方在於,整體的資訊量多了不少,主要是一些微動態的小細節,而這些細膩刻畫,往往是中高階機種和高階機種的分水嶺。光是從這一點上看,Geisha前級的檔次是高於P1000的。但是讓我不適應的地方在於,Geisha換上之後,隨著整體的聲音重心向上提了一些,聲音風格開始有些咄咄逼人,有一種炫耀感的強勢,彷彿是刻意提醒用家,這臺機器在HIFI元素上面的各種特質,聲場各種大,分離度各種高,動態各種迅捷,當然,這些特質雖然都是優勢,咋一聽也會是驚喜,但是聽久一些之後,就會有一種賢者時刻的乏味。加上那陣子經常加班,所以Geisha前級很快就轉發到下一個試聽者的手裡。本以為這個故事到這裡就寫完了。後來過了一陣子才想起來,Geisha到手以後自己換過一次保險絲,所以便聯絡讓試聽的最後一站從我這過一趟,於是相隔甚久之後,我又一次將Geisha擺上了書房的器材架。
久別重逢之後的開聲和初啼並不一樣,整體聲底厚實了不少,低頻也變得比先前蓬鬆,考慮到Geisha那陣子的輾轉巡迴,方才想到最初不太滿意的原因之一,是新機沒有煲開造成的,不免覺得有些錯怪它了。雖然整體能量分佈還比較匹配自己的系統,但彼時Geisha聲音當中的銳氣還是比較多,尤其是高頻還有些許明亮讓人愛恨糾結。按照以往和姜兵先生的交流,突出穿雲裂魄的高頻並不是他的審美風格,所以我便找他要了一些官方的影片雲試聽一番,很快發現兩者最大的區別:聽音室聲學環境。
限於空間,才子的聽音室採用的是小房間大號角的玩法,房間不到20平米,牆面處理是以強擴散+適當吸音為主的,雖然消除了駐波的存在,但是在大音量鳴放的時候,空間仍顯侷促。而姜兵先生的聽音室則是目測50平米以上的,所以這就不難理解高頻的差別,同樣能量的高頻,在大空間裡面可以自然地擴散開,到達玩家耳朵裡就沒那麼刺激,但是在小空間裡面,加上聆聽距離的接近,就不免會顯得更有壓迫感,先前的咄咄逼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換句話說,這臺Geisha前級,設計出發點就是以大空間大系統使用者為目標人群的,如果你是近場桌面音箱系統用家,Geisha前級不一定適合你。
所以,雖然第二次的搭配效果仍然不夠完美,但是這一次Geisha前級的表現起碼給了我足夠的信心去做一些調整,首先是音箱上的調整,LALS的號角箱,其壓縮號角高音單元的衰減是可調的,最終結果是將高頻單元的衰減多增加了1db。其次是墊材方面的調整,將佛山器材架原配的玻璃橡膠複合薄墊,換成了一塊厚度5cm,重量25kg的人造大理石(黑晶石)墊板,其三則是電源線和保險絲的處理,一方面更換搭配了中性偏厚潤的電源線,另一方面直接把原配保險絲換成了純銀棒的直通(非常不推薦市電不穩定地區的玩家這麼做,一般配個百元級別的歌詩德保險絲就夠了),三方面的調整下來,基本就算到位了。這裡多插一句,有人猜測高階器材應該是自身完成度很高,對於周邊不那麼敏感才對,但至少從我接觸的器材來看,只有入門級的器材才會顯得遲鈍,到了中檔以上就沒有對周邊不敏感的。就如同上海的張文宏吐槽的大實話:都覺得醫學大神應該平易近人,但實際上越牛的教授,大多數脾氣一個比一個臭。
經過一番調整,此時搭配Geisha前級的系統,開始展現出令自己滿意的聲音特質。Geisha是一種偏向於現代風格的聲音走向:高動態、迅捷、大聲場,強調頻寬延伸和微動態。它的身上沒有P1000那種帶著模擬味的濃郁,其本身也只有點到為止的一些韻味,所以玩家可以很容易地透過周邊去增減自己想要的味道,這樣的風格也使得Geisha特別契合各類古典器樂的演繹,和P1000同平臺對比,Geisha的聲場會明顯寬一截,深一層,聽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或者拉威爾的波列羅這類強調配器的作品,看著本已井井有條的器樂群結像被解構得更加層次鮮明,莫名會興起一種強迫症的狂喜。
Geisha前級的音色是偏中性略帶韻味的,但不偏不倚不代表死板,相反,從器樂表現上,是有厚度且很鮮活的那種,這個特質體現在人聲作品上,尤其是爵士歌曲或者流行人聲上,會讓人聲顯得輕快自然,但是如果你想強調類似阿姆斯特朗那種帶著粘滯感的肉嗓,對不起,Geisha做不到,這個時候還真的有點應驗了它的名字:藝姬,註定是帶著距離去欣賞才更加美好的存在。雖然P1000也不是血盆大口的風格,但是在純人聲表現的韻味上,它是勝過Geisha一些的,況且人聲表現上兩者的資訊量差距也不大,所以現在,在非器樂類的作品上,我還是會偶爾切換一下Geisha和P1000。
前面說到,Geisha前級的輸出,有兩組XLR,方便用家連線雙後級,這其實也側面應驗了這是一臺為大型系統設計的前級,而對耳機音箱兼修的玩家來說,多出來的一組輸出,恰好可以用來連線“耳機後級”,沒錯,我說的就是搭配STAX靜電耳機的玩法。前陣子,才子同時借到了STAX的前後兩代旗艦耳機009BK和X9000(當時國內應該不超過3只),以及700S,T8000這兩臺耳放,兩臺耳放都有by pass功能,換句話說,你可以把它們當成純靜電耳機後級,在實際應用裡,我也很建議大家這麼用。雖然這兩臺耳放單獨使用,水準已經夠高,但是才子還是要說,STAX的耳放,搭不搭前級,是兩個境界。尤其,當它們搭配的是Geisha的時候,700S表現出更為出色的潛力,將兩隻旗艦靜電驅動得極為出彩,甚至某些音樂表現和細節還原上壓過了新貴耳放T8000。究其原因,個人覺得700S這臺“耳機後級”的聲底比較素,而T8000帶有STAX刻意為之的美學修飾,在韻味上可能與Geisha有些衝突,故而影響了一些透明度上的表現。所以這裡又要call back一下文初的觀點:“搭配”在音響系統中,是極為重要的,這也是很多時候選擇品牌西裝更為保險的原因。說到西裝,Clover Audio其實在Geisha前級釋出不久就推出了西裝搭配雙mono後級,不過因為體積和重量的原因,我實在沒有信心也沒有體力讓它們在我小小的書房裡鳴放,我能做到的,只是將調整妥當的Geisha前級反覆確認對比後,下定決心將其購入,更新到自己的參考系統中長期服役。
本來想寫成一篇從硬體方面切入的分享,畢竟如果你拆開看,會發現Geisha前級內部幾乎全是補品元件或者訂製牛,但是最終還是寫成了一篇記錄折騰過程的流水賬,只能說很多事情並非只如初見,也正是因為這些兜兜轉轉的分分離離,我們才會有更多也更深的感觸。相信在今後若干年的才子伴樂談中,你會經常看到Geisha前級的身影,我們下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