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釋出的文章,還可點選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1948年,在湖南大學任教的李達,收到一封神秘來信:
“鶴鳴兄:
吾兄系本公司發起人之一
現公司生意興隆
望速前來參與經營。”
落款是:毛澤東
這封用暗語寫成的信,所提到的“公司”,指的正是中國共產黨。
100年前,一群年輕人,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創業”。
100年後,我們這一代,享受著他們成功的果實。
他們是“最強合夥人”,改變了中國,書寫了歷史。
但我們,卻從未真正瞭解過他們。
01
平均年齡28歲的“最強合夥人”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
於我們,這是教科書上的一個知識點,都學過。
然而,對黨的建立背景及過程,我們並不清楚;
對參加“一大”的13位代表,更知之甚少,甚至說不全他們的名字。
不過,最近的一部電影,讓這些書裡的名字,一個個鮮活地走到了我們面前。
他們年輕、熱血、有理想、充滿魅力……
甚至讓人有重翻教科書的衝動,只為更多地走近他們。
這部電影就是——《1921》
1921年7月,上海。
13個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準備召開一個秘密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他們分別是:
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
北京代表張國燾、劉仁靜;
長沙代表毛澤東、何叔衡;
武漢代表董必武、陳潭秋;
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銘;
廣州代表陳公博;
旅日代表周佛海;
以及由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平均年齡28歲(45歲的何叔衡和35歲的董必武還拉高了平均年齡),最小的劉仁靜僅有19歲。
放到現在,就是妥妥的“00後”和“90後”。
所以在他們身上,很容易看到我們現在年輕人的影子。
比如愛笑愛玩,熱衷於新鮮事物。
片中有一段,是說大家在上海集合後,劉仁靜他們迫不及待地跑出去逛街。
他們在上海“大世界”的光怪陸離中穿梭,看什麼都很新奇。
而作為心繫國家的讀書人,他們也同樣懷揣抱負,個性飛揚;
對事物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對社會充滿思辨和洞察。
曾經,在長沙的新民學會上,毛澤東與好友蕭子升,經常就“中國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爭論不休。
在“改良還是革命”上,各有各的主張,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並不會因此把觀點強加給對方,而是用一生去實踐自己的理念。
“君子和而不同。”
這一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群熱血青年聚在一起,即便是在“一大”會議上,意見也很難達到統一。
在黨的組織原則、目標、策略等問題上,大家經常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不過,無論爭論過程如何激烈,他們的目標始終一致:
誓死推翻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中國。
02
為什麼要“創業”?
彼時的中國什麼樣?
與我們想象中的“浪漫民國”截然不同,那時的中國軍閥割據、租界混亂、民不聊生。
人們亟需覺醒,卻習慣麻木。
即便想要抗爭,也不知從何而起。
片中有個情節,能對那個年代的黑暗窺見一斑。
由於常年被殘酷壓榨,工人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他們開始意識到反抗的重要性,罷工運動初見苗頭。
而為了維護“洋主子”的統治,擺平這些“麻煩”,法租界督察長宴請工頭吃飯,意在讓他們放棄抵抗。
在遭到拒絕後,督察長竟一不做二不休,命令手下直接在飯桌上勒死了工頭。
在他們眼裡,工人的命如同草芥,不值一提。
而剩下的工人見此情景,也落荒而逃,不敢再“造反”。
不難想象,在當時的中國,這種事情有多常見。
此外,還有一個片段也令人感慨。
上海的法租界區,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法國人在慶祝自己的建國日。
外出的毛澤東碰到這個場景,感到很好奇,上前一探究竟,卻被警察粗暴地拉開,強行把他拖出牆外。
一堵牆,似乎就此將人分成了兩個階級。
牆裡,是金髮碧眼的法國人,在別人的土地上,慶祝著自己國家的節日。
牆外,是祖國被侵佔而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他們麻木地圍觀這一切。
沒有比這個更諷刺的了。
據統計,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國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竟然有1000多個。
數字之大,讓人難以想象。
“弱小”“悲哀”“任人宰割”……
都成了外界刻在我們身上的烙印。
而身處自己的國家,竟沒法隨意走動,沒法站起來挺直腰桿,自由地看世界。
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嗎?
面對中國的現狀,深感“中國亟需改變”的青年們率先覺醒,義無反顧地衝在前面。
他們眼中含淚,但心中有光,決心向著信仰前進,無論前路如何也無怨無悔。
因為那時的中國,太需要屬於我們自己的“火種”了。
03
他們和我們一樣年輕,卻在黑暗中創造了火種
關於火種的描述,來自電影中李達所講的一個故事:
當時,他帶領大家抵制日產,卻在準備燒掉日貨時發現:
火柴竟然也是日本造的。
“偌大的一個國家,我們連自己的火種都沒有。”
那一刻,茫然、悲哀,各種情緒湧上心頭。
為此,他堅定了一個信念:
要改變這現狀,要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火種。
可這又談何容易呢?
在當時的條件下,每天都有很多組織成立、取消。
而那時,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還沒得到廣泛傳播。
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是沒有現成的道路可以複製。
就像有網友說的那樣:
“偉人之所以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偉大和悲壯,是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他們當時看不到的。”
如今我們是知道了,從中國共產黨建立,到新中國成立,僅用了28年。
但在當時,這個過程是要50年、100年、還是1000年?
沒人知道。
一切都藏在黑暗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勝利,甚至是否會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一往無前的勇氣,才令人敬佩。
正如片中毛澤東的那句話:
“為理想奮鬥,為真理獻身,即便是一無所獲,也值得。”
電影看到最後,你很難不為之動容。
前面有多熱血,後面就有多悲壯。
參加中共“一大”的13個人,有的犧牲,有的依然在戰鬥,有的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最終僅有2人,站到了宣佈新中國成立的天安門城樓上。
克服我們難以想象的困難,為我們今天的幸福而奮鬥。
他們做到了。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段評論,說的是在那個年代中,覺醒奮鬥的人們:
“今天的大多數青年根本無法想象:
他們在政治課上死記硬背的那些他們自己根本不相信的東西,
曾經真的被一群人當作畢生的理想信念去奮鬥。”
這也是我看過電影后最大的感受。
我很慶幸,有諸如《1921》這樣的影視作品,讓我看到了那個年代,那群心懷天下、有血有肉的青年志士,曾經那群和我們年齡差不多的人們,如何為了理想,全情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
今年是我們建黨百年。
去電影院看一部講述我黨成立背景和過程,傳遞愛國精神的電影;
一起懷念先輩,緬懷先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對此,我們還和電影中青年毛澤東的扮演者——王仁君聊了聊。
透過他的視角,給我們講述電影臺前幕後的動人故事,讓我們一起更好地去理解那個時代。
我們很幸運,先烈們的奮鬥,成就了今天的中國,帶來了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
他們不只是歷史書上冰冷的名字;
他們值得我們真正去了解和銘記。
文末互動:
對於1921那個年代,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感受?
對於那些先烈們,你又有怎樣的認識和理解?
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們吧!
我們會隨機抽取10位朋友,每人贈送《1921》電影票2張。
讓我們一起去電影院,感受那段崢嶸歲月吧。
銘記,
是最好的致敬!
【版權宣告】文章轉自:視覺志。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