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歲感統訓練到底有多重要?乾貨實操建議奉上!
科學研究發現:有些孩子大了以後,總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手腳不協調,動不動就攻擊他人,喜歡摔東西……
這些行為,預示著孩子有了感覺統合失調的苗頭。
中國有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0-7歲是嬰幼兒學習、思維和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剛剛產生感統能力的時期,錯過了這段時期將是一生的遺憾。
什麼是感覺統合:
大腦對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資訊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並作出正確的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
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
感覺統合三大主要系統
觸覺系統
負責接收觸控、重力、質地、冷熱、疼痛,以及面板上汗毛被拂動等感覺。
前庭平衡感覺系統
負責感受地心吸力的牽引及身體在空間中加速和減速的變化。
本體感覺系統
感受肌肉關節活動的感覺,就算不用視覺,還能在目的及自如地控制身體各關節的活動。
感覺統合易失調的三大系統
分別是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
除非孩子有特殊的生理異常,否則一般來說,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順利發展出各自的功能,幫助孩子接收外在的資訊,所以,孩子每天醒來自然就會看、會聽、會聞到味道、會吃東西,因此,前4個感覺系統不大容易被關掉或被忽略,但是感覺統合裡的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則是3個容易出現失調的系統。
感覺統合功能影響著兒童的方方面面,好的感覺統合能夠形成習慣、塑造個性、決定孩子的未來。
為了孩子能獲得更好的感統能力,平時不上課在家時家長們可分階段對孩子進行訓練,芝士象感統將0-3歲嬰幼兒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促進感覺統合發展的訓練。
0-6個月:吮吸、按摩、伸展、觀察、傾聽
讓嬰兒吮吸奶嘴、固齒器來滿足寶寶觸覺的需求;在20-30釐米的距離內對寶寶做一些表情、說說話,寶寶會專注凝視並傾聽,以此刺激寶寶的視覺與聽覺;為寶寶進行按摩,做肢體的伸展達到練習動覺的目的;讓寶寶的頭靠著父母的肩,扶著他的頸和背左右搖晃或雙手將寶寶從腋下抱起,轉圈,可以訓練寶寶的前庭覺。
6個月-1歲:搖鈴、敲擊、取物、爬行、扶走
家長可以讓寶寶自己搖搖鈴、敲擊桌面發出聲響刺激聽覺發展;讓寶寶玩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玩具,讓寶寶感受玩具間的差別,以此促進觸覺發育;給寶寶下指令,例如:“爬到這裡”“開啟抽屜”“把球拿來”這些動作可以訓練寶寶的動覺,同時也能促進寶寶的協調發展;家長也可以牽著寶寶的手在家中到處遊走。
1-2歲:行走、攀爬、追跑、模仿說話
這個階段的寶寶有了一定的精細動作能力,家長可帶著寶寶一起玩插棒、積木、按電視遙控器、玩具電話鍵等刺激手部觸覺與精細動作發育;牽著寶寶的手上下樓梯、倒退著走或追跑以練習寶寶的前庭覺;讓寶寶聽簡單的指令做事、模仿家長說話。
2-3歲:律動、扮演遊戲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大,寶寶能夠自己穿脫褲子、鞋襪,能夠解開大衣的紐扣、洗臉刷牙等,家長可每天讓寶寶自己完成這些動作,練習寶寶的動手能力;給寶寶多聽音樂,並帶著寶寶一起跟隨韻律做動作或帶領寶寶一起玩扮演遊戲,如過家家、老鷹捉小雞等,綜合練習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
2-3歲:體驗下雨
下雨天的時候,準備好透明雨傘或雨衣及雨鞋,帶孩子到屋外看看雨點打到傘上的樣子、在地面上濺起的小水花。等雨停後讓孩子在小水塘裡踩一踩,把花草樹葉上的雨水擼下來,再挖條小水渠讓積水排到陰溝裡去。
讓孩子趴在窗戶邊看雨和親自在外面體驗雨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自然界的變化是很有趣的,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增加孩子的知識積累,幫助其審美情趣的形成、膽量的培養。雨中和孩子一起去賞雨,空氣中的負離子成分很高,人的心情也會變得輕鬆起來。
最後,有一點需要大家牢記,感覺統合訓練≠問題兒童!從小培養孩子的感覺能力,是為今後的行為能力打好基礎,培養寶寶的良好“執行力”,也是寶寶社會化中的重要一環。我們經常會說有些孩子聽話,懂事,那正是因為他們具備足夠的“行為能力”可以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