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與美軍裝備差距懸殊,敵人擁有先進的飛機大炮坦克,而我軍既無坦克也無飛機。我軍之所以能克敵制勝,除了捨生忘死的勇敢之外,還因為我軍戰士擁有過人的戰鬥智慧。而一級戰鬥英雄郭恩志,就是這樣一個善於運用戰術的志願軍連長。
一、鐵原阻擊戰戰術:從堅決防禦到機動防禦
1951年6月1日,殘酷地鐵原阻擊戰打響了。在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先勝後敗,險些被“聯合國軍”切割包圍。經歷了令人痛苦的損失,我軍主力最終撤到了三八線以北,並且穩住了陣腳。
然而就在此時,“聯合國軍”卻憑藉自己機動性的優勢,向我軍洶洶襲來。李奇微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和坦克組成的先遣隊為先導,在飛機的掩護下,向我軍發動大舉反撲。
為掩護我軍的北移,彭德懷決定讓63軍在鐵原組織防線,防守10天到15天。彭德懷嚴厲地說:“就算將63軍拼光了也要守住。”要知道,彭德懷絕非不近人情的將領。但是當時的事態太過緊急,如果不下這個死命令,中朝聯軍只會面臨更大的損失。63軍,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他們只能勝,不能敗。
鐵原是拱衛志願軍後方基地的最後防線,一旦讓敵人突破,對19兵團乃至於整個戰局都將構成重大威脅。63軍必須像一顆釘子一樣,牢牢守在鐵原一線。彭德懷作為一個百萬統帥,必須接受戰爭的殘酷性,這便是慈不掌兵的無奈。
63軍,是一支能征慣戰的老部隊,曾參與過太原戰役以及解放大西北的歷次戰役。在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他們曾全殲英國王牌部隊格羅斯特營。
但是第五次戰役結束後,63軍減員非常嚴重,全軍已經不足2萬人;糧食彈藥更是嚴重不足,傷病員每天都只能喝一碗炒麵湯。而他們所面臨的敵人,卻包括了以美國為首的10個國家的部隊,總計4個師4.7萬,還有1300多門火炮,400多輛坦克和大量飛機。
敵眾我寡,武器裝備對比更是懸殊。鐵原阻擊戰,註定是一場慘烈的硬仗。他們的首長楊得志,不禁為63軍捏了一把汗。這仗能打嗎?到底該怎麼打。
一開始,63軍軍長傅崇碧採用了老辦法,以縱深梯次和少擺兵多屯兵的方法,用多個戰鬥小組和敵人糾纏,使敵人不能過早地接近主陣地。這樣一來,既可以守住陣地,又可以儘量減少傷亡。
然而真正到了戰鬥中,卻發現這樣的戰術差強人意。美軍將領範弗利特崇尚火力,主張不計成本,利用炮彈和航空炸彈摧毀敵人有生力量。用鋼鐵換取志願軍寶貴的生命。這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來說,是很划算的。
在初期的戰鬥中,志願軍遭遇了難以想象的火力,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即便如此,志願軍戰士仍高喊著“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的口號,依託臨時構築的工事,居高臨下拼命阻擊敵人。有的陣地被攻佔了,立即組織反擊。一天之內,陣地往往要易手很多次。在這場絞肉機般的戰鬥,一些連排被打光了,甚至連後勤、文職人員也上了戰場。但即便如此,敵人依然取得了突破,部分陣地被敵人攻佔,形勢越來越危急。
在這緊急時刻,彭德懷給楊得志去電,他首先表揚了63軍的頑強抵抗。同時也指點傅崇碧:
“要愛護戰士,愛惜戰士,注意儲存戰鬥力。”
楊得志很快理解了彭總的用意,他對傅崇碧說:
“你們的任務是防禦阻擊,不是固守某一陣地,應允許部隊有失有得,失而復得,得而復失,關鍵要在總體上頂住敵人。”
傅崇碧得到訊息後,立即改變了戰術,將堅決防守改為機動防禦。與此同時,傅崇碧注重發揮戰士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明了一系列的新戰術,從而最大限度殲滅敵人,儲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一時間63軍各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尤其以郭恩志所發明的“三朵花”戰術最為突出。
二、死守高臺山
郭恩志,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他於1926年生於河北省任丘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年少時,他家窮困潦倒,不得不跟隨母親四處討飯,受盡了地主惡霸的欺凌。
在郭恩志18歲那年,作為家中獨生子的他毅然加入了八路軍。他作戰勇敢,打起仗來虎虎生風,第二年就加入了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郭恩志多次立功,參加了大同、井陘、固城、莊町、太原、小寧縣等 20 多次重大戰役、戰鬥,多次帶傷連續作戰,單獨完成攻堅爆破任務,曾 6 次獲得物質獎勵,8 次榮立戰功,並被評為模範共產黨員,先後榮獲 "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 五一勳章 "。
到了朝鮮戰場,郭恩志被任命為63軍188師563團8連的連長。在鐵原戰役中,郭恩志帶領所部連隊,冒雨進入陣地,負責防守高臺山。高臺山主峰是255.1 高地,主峰向左延伸的山樑是 200 高地,向右延伸的是無名高地。遠遠望去,255.1 高地就像一隻臥虎。東側主峰似虎頭,由主峰向東、向南伸出的兩條山嶺似兩隻虎爪,緊緊抓住山下的公路和鐵路。
而這裡,是美國王牌部隊——騎兵第一師的必經之所。郭恩志非常明白,這場戰鬥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首先,敵人武裝到牙齒,坦克、飛機、大炮齊備,而我軍最強大的武器只是幾門六零炮;其次,敵人數量眾多,而8連說是一個連,實際只剩下40人。
要頂住敵人的飛機大炮,防禦工事自然不能少。於是郭恩志要求每個戰士都必須修“一洞三位”,即防空洞、防空炮位、堅守位和機動戰鬥位置。既要堅守,同時也要留下反擊的餘地。
郭恩志觀察了一下地形,發現200高地坡度較為平緩,從上到下長著很多白鶴松以及寬葉樹;而南側的無名高地,則坡陡崖多,易守難攻。針對這個敵人,郭恩志讓大家暢所欲言。
1排排長表示,要是他是敵人指揮官,必然先攻200高地,該地地勢平緩,樹木眾多,易攻難守。最終,郭恩志採納了1排長的意見,於是將戰鬥力最強的2排放置在200高地,1排防守無名高地,3排作為預備隊,隨時支援防守兩個排的戰友們。
佈置妥當後,美國騎兵第一師便洶洶而來。像之前一樣,美軍在進攻前,先將8連的陣地狂轟濫炸的一通。在凝固汽油彈和重磅炮彈的轟擊下,8連的陣地很快就化為焦土。然而郭恩志指揮得當,提前預備的防禦工事也起到了作用,因此傷亡很少。
炮火準備結束後,美軍即以2個連的兵力,黑壓壓地向200高地撲來。他們滿以為,經歷瞭如此狂烈的炮火,陣地上應該沒有活人了。誰知敵人推進到30米的位置時,2排的戰士們突然鑽出掩體,輕重武器一起開火。美國佬猝不及防,瞬間被撂倒60多人。
經過短暫的驚慌失措,狂怒的敵人發動了更猛烈的炮擊。先是數架飛機輪番轟炸,接著是密集的炮火轟擊,整整炸了一個鐘頭。8連的陣地很快就化為一片火海。原本已經成為焦土的200高地,似乎又被犁了一遍。
不過郭恩志早就料到了美軍的套路,他和戰士們躲進了隱蔽部,美滋滋地抽了幾根菸。炮火一停息,郭恩志便走出隱蔽部,爬上一處斷崖,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敵情。結果郭恩志發現,敵人已經轉變了目標,將矛頭指向了1排防守的無名高地。許多美國鬼子正貓著腰,利用山的陰影以及煙霧彈,向無名高地靠近。於是郭恩志當機立斷,立即招呼六零炮手和重機槍手直奔1排的陣地。
到了無名高地,郭恩志立即組織人員開了一個小會。會上,郭恩志將他構思已久的新戰術——“三朵花”戰術和盤托出。而這個精妙的戰術,成為8連守住高臺山的關鍵。
三、三朵花戰術
所謂“三朵花”戰術,是一個有順序、有步驟的戰術,分為“梅花”“一串紅”以及“荷花”。
所謂“梅花”戰術,就是當連長髮出第一聲槍響後,六零炮就向敵人隊形前後左右各打一枚炮彈,形成一個梅花形。這樣做,是為了將分散的敵人聚攏。
所謂“一串紅”戰術,就是當連長髮出第二聲槍響後,重機槍向聚集的敵人猛烈掃射,給敵人送上“一串紅”。
所謂“荷花”戰術,就是讓反擊小組從陣地兩翼迅速出擊,形成“荷花”,用手榴彈和刺刀殲滅敵人。
此戰術是結合郭恩志多年作戰經驗所制,從前從未實踐過。事實上,郭恩志心裡也沒有底。但是到了戰場上,郭恩志的戰術卻取得了奇效。
大家按照連長佈置,各自進入陣地,做好了戰鬥準備。而美軍為了避免被我軍集中火力打擊,將部隊佈置成散兵緩慢推進。
當敵人距離我軍迫擊炮陣地60米左右時,迫擊炮班的炮手急忙拿起炮彈放在炮筒口。就在這時,郭恩志舉起手槍向天空開了一槍。
說是遲,那時快,宋乃成等炮手的六零炮立即發射,4顆炮彈準確地在敵軍四周炸響,恰好形成了一個梅花形。我軍炮手射擊之準確,由此可見一斑。
剩下敵人見勢不妙,趕緊向中間靠攏,而這正中郭恩志下懷。他立即開了第二槍,然後機槍手王森茂馬上用重機槍向敵人掃射。
猛烈的子彈在敵群中穿過,形成了一道血渠,竟掃出個“衚衕”。150發子彈,瞬間打死了數十個美軍。敵人的哀嚎聲響徹山谷。
見此機會,郭恩志立馬開了第三槍,副連長滕俊英帶領兩個反衝鋒小組撲向敵人,一邊投擲手榴彈,一邊向敵人開槍。近身後,我軍戰士發揮刺刀見紅的優勢,殺得敵人抱頭鼠竄。
然而此時,我軍兩個衝鋒小組已經堵住了敵人的退路,美國鬼子逃無可逃,最終被全部殲滅。正如一朵大荷花,將敵人“包”起來。《孫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古人誠不欺我。
值得一提的是,郭恩志非常注重細節。在衝鋒前,先讓戰士們甩動衣服,再衝出戰壕,這也是他們減少傷亡的一個作戰經驗。
激戰了一天,郭恩志和他的戰士們運用“三朵花”戰術,消滅了許多敵人。我軍的確沒有坦克、飛機和大炮,但是郭恩志卻利用一切條件,創造出最適當的戰術,發揮我軍近戰以及射擊準確的優勢,最終一舉全殲該敵。
四、“敵人的屍體覆蓋了整個陣地”
無名高地的敵人被全殲後,惱羞成怒的敵人再次以猛烈的炮火,向我軍襲來。這種無能狂怒,自然被郭恩志所料到。戰士們躲進防空洞,好好地休息了一番。
天近黃昏,敵人的大炮啞火了。晚上,就是咱們志願軍的天下了。因此,敵人決定暫時休整一下。郭恩志趁此機會,趕緊命令部隊打掃戰場,修築工事。他告訴大家,打掃戰場時,除了拿子彈,別忘了把敵人領章撕下來儲存,這是把他們交給閻王爺的憑證。
僅僅第一天,8連官兵就撕掉了200多個領章。而這也意味著,敵人在當天損失了200多人。
到了晚上,郭恩志和他的戰士們也沒有放鬆警惕。3排長劉明甫急匆匆走進掩蔽部,向郭恩志報告:
“連長,敵人在山腳下修築工事。”
郭恩志笑道:“敵人想困住我們啊!現在就端掉他!”說著,郭恩志和炮手宋乃成到了山頂,很快就發現了正在熱火朝天修築工事的美國兵。
郭恩志指了指敵人:“幹掉他們!”話音剛落,炮彈出膛,10多個美國鬼子被炸上了西天。
最高明的防禦,絕非僵硬的死守。事實上,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入夜後,郭恩志安排3排長帶領3名戰士奔襲敵人陣地。一陣手榴彈過去後,剛才還舒舒服服躺在睡袋裡的敵人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等敵人明白過來時,我們的戰士早就將繳獲的一大堆武器連揹帶扛地帶回陣地了。
6日早晨,敵人以一個連的兵力發動進攻,郭恩志靈活用兵,將3排分別加強到1、 2排的陣地上,將敵人進攻所擊退。
敵人見強攻不成,於是決定用智取。負責偵查的三排長向郭恩志報告:
“我剛才聽到山下的敵人用中國話說:“攻不上來就不攻了,讓炮火把山頭炸平吧!””
美軍絞盡腦汁想出的“奇謀”一下子把郭恩志給逗樂了。“敵人既然要用炮轟,為什麼還要用中國話告訴我們?直接打不就完了嗎?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很顯然,美軍是在設定圈套。
隨後郭恩志分析:
“我們研究敵人,敵人也會研究我們。他們已經掌握了我們的防跑規律,因此想騙咱們進洞,然後偷襲我們!兵不厭詐,我們就將計就計,給他們來個反其道而行。”
隨後,郭恩志命令全連戰士:“各排注意,注意警戒,不要進防空洞,馬上做好迎敵準備。”
果然在不久後,敵人在沒有進行炮火準備的情況下,派遣一個營的兵力向前摸來。和之前的戰術一樣,我軍戰士將敵人放到60米的位置,然後再次祭出“三朵花”戰術。迫擊炮“聚敵”,重機槍“掃敵”,刺刀、手榴彈殲滅殘敵。雖然我軍不過40人,卻好似4000人,打得敵人狼奔豚突,潰不成軍。
惱羞成怒的敵人再也想不出什麼好招了,既然炮擊不成、“智取”不成,那就人海戰術吧!就像美軍一貫汙衊我軍的那樣。
隨後,美軍成排成連地向8連陣地撲來,從山腳到山腰,從樹叢到空地上防禦正面,到處都是敵人。郭恩志見情況緊急,端著衝鋒槍,輾轉於各個陣地,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衝。連長身先士卒,戰士們士氣大振,個個奮勇爭先,子彈打光了,就地用刺刀捅。石頭砸,頑強地守衛著陣地。
在1排陣地,王森茂將機槍管的子彈打得通紅,水冷機幾乎失去了作用,槍口下至少送了50多個敵人見了上帝。於是敵人趕緊呼叫炮兵支援,十幾發炮彈下來,王森茂被埋在了土裡。王森茂掙扎著從土裡鑽出,然後吶喊著向敵人繼續掃射,很快又打翻了十多個敵人。
戰鬥是如此激烈,子彈呼呼地呼嘯、彈片肆意亂飛,硝煙遮天蔽日,敵人屍體堆積如山。到了最後,我軍的子彈已經打光了,全連僅剩13發子彈和1枚反坦克手雷。更可怕的是,8連早就和團部失去了聯絡。
傅崇碧聽聞此事後,曾命令團長一定要將八連接回來,哪怕只剩一個人也要接回來。隨後團長馬兆民、政委劉炎田想辦法讓 3 營教導員劉國欣組織 40 多人前去接應,但由於敵人的阻擊,都沒有成功。
彈盡援絕,郭恩志意識到,自己和8連的戰士們可能要犧牲了。在這危急時刻,郭恩志對戰士們說:“我們是革命軍人,決不能貪生怕死做俘虜!”隨後,8連的戰士們掩埋好烈士的遺體,然後高唱戰歌,從敵人較為薄弱的西面跳崖。為此,郭恩志和三排長劉明甫打了頭陣。
非常幸運的是,山崖並不高,大夥兒們都安全回到了營指揮所——400高地。全連戰士補充了糧食彈藥後,又趁著夜色回到了陣地。6天6夜,敵人始終沒法前進一步。8連以犧牲16人的代價,消滅了800個敵人。
鐵原阻擊戰接近尾聲時,8連剩餘的戰士在9連的接應下突圍。令9連戰士驚訝的是,敵人的屍體是如此之多,甚至連插腳的地方也沒有。
戰後,8連被授予“保衛開城鋼鐵連”的稱號,郭恩志榮立特等功,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榮獲朝鮮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三次受到金日成接見。
1953年,郭恩志作為“志願軍英模團”的一員,榮幸地參加了國慶典禮,4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接見。1980年6月,郭恩志以63集團軍188師副師長之職離休。1984年,郭恩志重回朝鮮,接受了金日成的敬酒。
值得一提的是,郭恩志後來還接受了魏巍的採訪,成為塑造長篇小說《東方》主人公郭祥的鮮活素材,成為這名主角的原型之一。
郭恩志曾18次受傷,身上彈痕累累,但是他從不以功臣自居,生活上簡單、低調。他對子女們說:
“我很多戰友都在戰爭中犧牲了,我和他們比起來,算是幸運的,黨和政府已經給予我很多,完全沒有必要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了。”
1991年,郭恩志去世,享年65歲。
《司馬法》有云:“凡勝,三軍一人者,勝。”郭恩志和8連的戰士們,用他們的智慧和生命闡釋了何為“三軍一人”。
“三朵花”戰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容錯率極低,哪一個環節出了錯,都將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然而8連的戰士們榮辱與共、密切配合,戰術執行嚴絲合縫,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阻擊任務,將“三朵花”戰術演繹得淋漓盡致。
郭恩志和8連的戰鬥,只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以弱勝強、以劣勝優戰例中的一個。正是因為戰士們戰鬥智慧的百花齊放,才讓63軍以巨大的代價,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敵人,拯救了中朝聯軍數十萬部隊。
志願軍的付出和犧牲不朽,他們的智慧同樣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