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不打人”,我們從小就被這樣教育著。
所以,當我們有一天發現自己活潑可愛的寶寶開始動手打人時,頓時會覺得腦袋大。
2歲的歡歡坐在遊戲墊上,正和小夥伴瑤瑤搭著積木呢。
看他們玩得很開心,旁邊的兩位媽媽開始自顧自地喝著咖啡、聊著天。
突然“啪啪”兩聲,歡歡媽驚訝地發現歡歡正舉著手。顯然,歡歡又闖禍了!
最近,每當歡歡和小朋友玩得高興時,都會突然舉起小手打人家的臉,打得啪啪響。
很快,小區裡的媽媽們都不讓孩子和歡歡玩了。
這可愁壞了歡歡媽:沒人跟寶寶玩了,可怎麼辦?如何才能幫歡歡改掉這個壞毛病?
01
打人是本能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由於肢體活動技能剛養成,因此,這一階段的伸手打人,也可以說是本能。
一種練習
現在媽媽們都懂了寶寶的生長髮育期間有幾個敏感期,而伸手打人這一行為竟然是寶寶手的敏感期在“作怪”。
在寶寶快到一歲時,他的手部功能分化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也就是飛速發展時期,這時候他需要做一些手部肌肉練習,打人,就是這種練習。
一種表達
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的學習期,情感的表達,情緒的反應,還無法完全透過語言來完成。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兩個小寶寶在一起玩耍,有個小寶寶會突然抓住另一個寶寶的頭髮,或跟媽媽在一起,玩得開心的時候會突然伸手打媽媽。
往往這種時候打人,都是寶寶一種情感或情緒的表達。
喜歡你,玩得很開心,語言跟不上,他就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一種反抗
寶寶兩歲半開始進入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反抗期。在語言詞彙還沒有學習和積累到足夠他表述自己的想法時,這時候他常常會用肢體來反抗。
如有的時候我們不同意給他買玩具,他會一邊打媽媽一邊哭;
爸爸不讓他繼續看動畫片了,他哭著喊著,甚至用腳踢爸爸……
他用打人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一種模仿
除了本能和表達以外,有的寶寶打人就是在模仿。
現在幾乎沒有寶寶不接觸動畫片的,動畫片裡的暴力鏡頭會讓寶寶耳濡目染,自己也渴望比畫比畫實戰兩下。
有一段時間,某動畫片就被指裡面的暴力鏡頭太多,讓很多寶寶都在模仿。
其次便是生活中的模仿,如果寶寶經常看見大人動手打人,他也就學會了,這也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個寶寶特別喜歡咬人,開心了,或見到喜歡的人就撲過去咬兩口,一問這位寶寶的媽媽,原來她就經常“咬”寶寶。
02
打人是不對的行為
儘管以上說明寶寶的打人行為是一種本能和這一時期發展的正常表現,但爸爸媽媽們卻不要因此而鬆口氣後,對寶寶打人聽之任之,想著他長大了就好啦。
我們不隨便給寶寶貼“愛打人”“小暴力狂”“壞孩子”的標籤,但我們在看見寶寶伸手打人時,一定要做正確的引導。
引導寶寶表達
當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伸手打人時,媽媽可以看準時機把寶寶抱過來跟他好好說。
媽媽可以溫柔地問寶寶他是不是因為不喜歡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而動手打人。
如果寶寶說是,媽媽就再告訴寶寶,如果下次這樣,就告訴小朋友“我不想讓你玩我的玩具”;
如寶寶一時學不會說這麼長的話,就教會寶寶自己把玩具拿開,但不要動手打小朋友。
這個時候如果給他講要懂分享,那就是跑題了,也不會起到什麼效果。
多一些擁抱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是學習自我控制的階段,我們也不可能馬上讓寶寶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特別是一些男孩子的語言發展通常比女孩子晚,而男孩子動手打人的現象又比女孩子多。
我們可以教會寶寶擁抱。平時我們就要多擁抱孩子,讓這個溫暖動作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媽媽可以告訴寶寶:
如果喜歡這個小朋友可以擁抱他;
如果和小朋友玩得非常開心,可以擁抱這個小夥伴;
如果喜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那麼就擁抱吧。
打人會疼
疼是一種不好的感覺。我們一定要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因為被打的人會疼。
有的寶寶可能還對疼這種感覺很陌生,就像對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的他們來說,也不知苦的味道一樣。
我們可以在寶寶伸手打人後,告訴他被打的人疼了,然後打一下他的手板心,讓他知道疼的感覺。
但我們不要太用力,也不要打太多,一下就夠了。
媽媽也可以陪著寶寶看動畫片,看到打鬥的場面趁機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為。
溫柔地制止
我們在對待打人寶寶的語言和行為上要儘可能平和,不必過於嚴厲,甚至懲罰寶寶,可以就事論事,但不要厲聲喝道:“你這孩子怎麼回事?”“誰教會你動手打人的?”“給我站一邊去!”
如果父母自身有動手打人的行為,這個行為包括體罰孩子,就更要成人做好自我調整,再來和寶寶談。
來 源
父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