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雖然說是逐漸地穩定了下來,但百業待興,仍然有太多的事情在等著諸位領導人去處理、去解決,作為新中國主要締造者的毛主席更是如此,每天都被公務纏身。
因緣巧合之下,為公事操勞而無暇顧及其他的毛主席透過自己的大兒子毛岸英得知,在湖南有這麼一個人,曾打算上京找自己討債,只是在旁人的勸說下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
這個人就是鍾瑾懷,與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楊開慧,也就是毛岸英三兄弟的母親,是表姐妹。想到這裡,主席難免回想起,在剛過去的那一段艱難歲月裡,向家和楊家對革命事業給出的支援和幫助:
頂著巨大的壓力幫助轉移“逃犯”、在敵人手中寧死不屈被迫英勇就義的身影、以及支援“文化書社”開辦起來的那100光洋,這些過往不斷地在主席的腦海裡徘徊著,思及此,主席開口,說欠的這些債是這輩子都還不清的了。
遇恩師牽紅線,得良人獲支援
說起毛主席跟向、楊兩家的緣分,得從主席的恩師,楊昌濟說起。
楊昌濟從國外留學歸來後,在長沙教書。這期間,楊昌濟對一名學生印象十分深刻,這位學生也就是後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楊昌濟與年輕時的主席經常在一起就各種事項、學問交流溝通,長時間下來,楊昌濟越發肯定和賞識這位學生,認為他將來必定能“扶危濟世”。也因此,楊昌濟越發地重視這位學生,不僅傳授知識,還盡力感染薰陶他的個人品格。
年輕的主席本就生性好學,遇到楊昌濟這麼一位益友良師,就如同旅途中乾渴至極的人遇上了一汪清泉,本能的就想從老師身上汲取知識。
為了請教學問,年輕的主席時常往楊昌濟的住所跑,也因此認識了楊昌濟那與自己差不多歲數的女兒,楊開慧。
時間漸長,楊開慧與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互生情愫,再加上父親楊昌濟順其自然的態度,二人順理成章地開始交往。
最疼愛的女兒與最令自己驕傲的學生之間有這樣的緣分,做父親、做老師的自然也很期待著二人修成正果那一天的到來,但可惜被工作拖垮了身體的楊昌濟,最終還是沒能等到愛女與愛徒的婚禮,於1920年1月17日離世。
楊開慧等人將楊昌濟的靈柩帶回了湖南板倉,之後,二人在這一年的冬天舉行了婚禮。
婚後二人工作繁忙,於是為了讓二人能安心工作,二人的三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都交由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照顧。
向振熙就出自開頭中提到的向家。
當時中國的革命事業能成功,與毛主席等人的正確領導分不開,另外,人民群眾的支援也是至關重要的。這裡說的人民群眾,就包括了向、楊兩家。
向家住在湖南省平江縣的向家鎮山陂村。向家鎮當時有一個人叫向國源,向國源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叫楊書樵的人,這對小夫妻就是楊昌濟的父母。
向國源的大兒子向泰椿生的兒女中,大女兒叫向振愷,二女兒也就是楊昌濟的妻子向振熙。
兩家人的關係本就親近,後來在毛主席的影響下,兩家人一同走上了為革命做貢獻的道路。
楊開慧的二表弟,向均,就是一位值得讓人尊敬的革命烈士。
毛主席當時領導的革命運動,向均積極參加。此外,向均還在1923年,也就是國內局勢尚不明朗,中國共產黨也才剛剛建立兩年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25年,“五卅慘案”過後,剛剛畢業不久的向均,選擇聽從毛主席的意見,全身心投入到工農運動中去。
1927年向均在一次會議上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為了從他身上套取情報,國民黨的審訊員用剪刀將向均的虎口剪開,但即使是遭受到如此非人的折磨,向均仍舊是緊咬牙關,哪怕是一個字也沒有向國民黨當局透露。
1928年1月24日,年僅22歲的向均英勇就義。
除了向均,向、楊兩家的其他人也對毛主席的革命事業十分支援,有一次正是因為楊開慧的舅舅嚮明卿的及時報信,才讓毛主席及時避開了大軍閥趙恆熙的抓捕。
另外,楊開慧三叔的兒子楊開明,也是革命的積極分子。
毛主席回到湖南,組織秋收起義,聽到訊息的楊開明積極響應,還在之後跟著毛主席一起去了井岡山。
後來,楊開明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於1930年2月22日英勇就義,年僅25歲。
1930年8月,湖南軍閥派人搜捕楊開慧,在向家人的幫助下,楊開慧帶著三個孩子四處躲藏,可後來還是於1930年10月被捕入獄,並在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義。
楊開慧犧牲後,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她與毛主席的三個孩子由向家人輪流照顧。在這之後,為防萬一,向家又想盡辦法將三個孩子送離湖南。
承恩義記心間,尋機會謝恩情
知恩圖報、為人光明磊落的毛主席,從來沒有忘記過向、楊兩家在艱難的革命歲月中所作的一切貢獻。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毛主席得知自己的岳母、也就是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還健在的訊息,當即給老太太的兒子楊開智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到毛岸英,有時間的話會安排他回湖南。
此外,毛主席還託打算回湖南省親的朱仲麗,將一些禮物以及希望向振熙老太太能來北京住的口信兒帶給老太太,但是向振熙老太太拒絕了這一建議。
在向振熙老太太八十大壽之時,毛主席讓長子毛岸英帶著自己親筆寫的祝壽信回湖南為老太太賀壽。
毛岸英去拜壽之時,順道拜訪了自己的三舅姥爺向定前,還參加了向、楊、毛三家的大型家宴。
在宴會上,毛岸英不見姨外婆向振愷的身影,遂開口詢問。得到的回答是向振愷臥病在床,來不了。
宴會後,毛岸英親自去到向振愷家中,看望自己的這位姨外婆。二人聊了很長時間,談話到最後,向振愷對毛岸英提到,希望毛主席能將當年借的那筆錢還給自己。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在1920年,長沙民眾可以自由結社、出版,腦子十分活泛的毛主席覺得這是一個宣揚馬克思主義的好機會,於是他趕緊聯絡了新民學會的何叔衡等人,準備組建“文化書社”,用於宣揚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
毛主席等人興沖沖地做足了準備,在準備實施時才發現沒錢。面對這樣的情況,毛主席等人只能找人支援贊助。
當時的向振愷,透過紡紗攢下了一點錢,在得知毛主席等人的大事業困於沒錢的境地之時,當即借給毛主席100光洋(銀元)。
後來,毛主席等人不懈努力,終於籌集到519銀元,讓文化書社得以順利開辦。在這之後,由於太忙,毛主席一個不小心就將這筆債給忘了。
向振愷的女兒也就是鍾瑾懷,在得知此事之後,就將這個情況告訴給了當時的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李維漢知道後,就給鍾瑾懷開了一個證明,讓她帶著證明去北京找毛主席“討債”。
但是,在鍾瑾懷出發前,她的家人就紛紛勸她,於是鍾瑾懷就此作罷。毛主席也沒能想起這事,直到兒子岸英帶話給自己,毛主席才記起來自己還欠著這麼一樁債。
其實透過對向振愷及其家人之前的言行中可以得出,這一筆錢他們本來已經沒打算要了。
但是正好遇上毛岸英到湖南,順便來看望自己,再加上自己的病情實在是很嚴重,而家裡也已經沒有能力負擔得起自己看病治療的費用。
於是向振愷只好對著毛岸英開了這個口,告訴毛岸英自己曾借給他的父親毛主席一筆錢,因為現在生活十分困難,還希望這位“毛姑爺”能把錢還了,讓自己可以看病再多活幾年。
毛岸英記下了這位姨外婆的話,回到北京,毛岸英除了告訴父親自己在湖南的所見所聞所感,還把向振愷的話帶給了父親。
聽了毛岸英的話,毛主席對兒子岸英說,正是因為當初有向振愷老太太的幫助,中國的革命事業才能算是平安地度過了一個難關。
另外當初楊開慧犧牲,苦於國民黨當局蠻橫態度,很多人都不敢給她收屍。若是沒有向振愷老太太跟鍾瑾懷的幫助,楊開慧的身後事也沒有人處理。
毛主席還告訴毛岸英,就讓向振愷搬去跟向振熙住在一起,從此她們二人都由他來贍養。
於是,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向振愷就這樣搬到了長沙,跟妹妹向振熙也就是毛主席的岳母一起居住生活。
毛主席每月按時給她們每人寄過去100元的生活費,還不時寫信慰問她們。
20世紀60年代,向振愷老太太逝世,毛主席聽到訊息,託人給其遺屬寄去了300元錢,作為給老太太處理喪葬事項的費用。
兩家的忠烈兒女,不論地位出身,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志士一起,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奮鬥,為此他們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和犧牲。
偉大的領袖毛主席之所以偉大,除了其領導人民為中國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還在於其無上的人格魅力。對於向、楊兩家這種革命家族,毛主席向來不吝惜自己的讚賞和回饋。
從向、楊兩個家族的成員的身上,毛主席得到了許多支援,這些支援中的許多在那一條艱難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於是在革命勝利後,受益於這一切的毛主席等人自然會帶著感恩,回饋給他們一份來之不易的安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