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賬目
毛主席在1976年9月9日去世後,關於毛主席生前賬目的相關資料卻一直並未現世,因此這也引起了無數人各種的猜想。然而猜想終歸是猜想,沒有現實的物品作為佐證終究還是不行。
於是,大家開始期盼有一天可以見到毛主席生前的賬目,瞭解偉人生前的生活方式。
終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這批毛主席的賬目得以重現世間,並且最終揭開了人們心底的疑問。
1990年10月的中南海,一場關於毛主席生前遺物的交接儀式正在熱熱鬧鬧地進行著。
交接的雙方,一方是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的館長劉斌珍,而另一方則是以毛澤東原生活秘書周福明為首的主席生前最親近的一批生活人員。
當大部分的東西都交接完畢,在劉斌珍的團隊即將離開中南海時,周福明叫住了他:那個,我們還有一些東西,需要交給你。
聽到這番話的劉斌珍頓時停住了步伐,隨後,他跟隨著周福明來到了塵封已久的地下室。
這個地下室,在毛主席走後的第二天,就被封存了起來,從此再也沒有開啟過。因此裡面積蓄的灰塵自然不會少。周福明在一堆灰塵裡面尋找著,隨後他指了指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對著劉斌珍說:就是這些東西。
跟著周福明的眼光,劉斌珍放眼望去,只見那個不起眼的角落裡面堆著一堆紙張,而那堆紙張看上去非常的整齊。
劉斌珍急忙上前檢視,接下來看到的那一幕,卻出乎了他的想象,“賬本,是賬本!”劉斌大聲地呼喊著,引來了同行的注目,眾人紛紛圍了上來。
隨即在經過簡單的檢查之後,他們將這些紙張帶出了地下室,運出了紫禁城,帶回了毛主席的故鄉——韶山。
或許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看似廢紙的一大堆紙張,竟然解開長期以來困擾著無數人的猜想:那就是毛主席的日常生活,是怎麼樣的?
劉斌珍團隊其實也有這樣的疑問,他們雖然屬於研究毛主席歷史的專家,但是他們也並不知道毛主席進入中南海後的日常生活,因此也對此充滿了好奇。
帶著這樣的疑問,回到韶山的他們,開始對這批賬本進行仔細地檢視,並最終從裡面得到了答案。
這批賬目背後所蘊藏的價值可能連當時的親歷者都無法想象,根據當時的整理者回憶。這批賬目幾乎記載了主席到進入中南海直至去世之時家中所有開支的賬目,其跨度之大,年代之長令所有人都歎為觀止。
與此同時,這批賬目記載的內容也是十分的豐富, 既有主席家中房屋租金這樣大的記錄,同時也有伙食費,水費,電費這樣名目較小的記載,可謂是事無鉅細,每一筆都記錄在冊,沒有遺漏。這讓在場的人都無不感嘆於賬本進行深入的研究嚴謹的做事風格。
就這樣,塵封了10餘年的毛主席的生活賬目,終於在這次偶然的機會當中重新現世,進而解開了人們心頭多年的猜想。
賬目內容,發人深省
這些賬目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當是屬於房屋租金這一欄的內容了。也許大家會奇怪,中南海難道不是國家分配給領導人的住房嗎,為什麼還要交房租呢?其實這算是絕大多數人的一個誤區。
事實上,當時的確具有政策,那就是國家領導人可以擁有獲得住房的福利,可是誰又會想到,這個福利,居然被毛主席拒絕了。毛主席在經過深思熟慮後自己主動放棄了這個住房的福利,堅持自己交房租、租房子的要求。
於是,我們才會在賬本上看到這樣一筆的賬目。
其實不只是房屋的租金,就連房屋裡面所配備的傢俱,床,架子,桌椅板凳,這些東西也是需要交錢的。
看到這裡,我們或許會有疑問,主席每個月房租要交多少錢,他是不是在這上面也有什麼特權呢?其實,主席和我們平常人一樣,並無任何特權,他交的房屋租金也和一般人家相差無幾,也是當時國家規定的80元左右。
此外,毛主席每個月還需要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取暖費以及其他各種費用。
當有人勸說他可以少交或者不交時,毛主席總是斬釘截鐵地說:我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公家的東西,怎麼可以不交錢呢?如果不交錢,那我和那些地主老財有什麼區別呢?
每每看到這裡,都為毛主席的這種精神所佩服,是啊,一個大國的領導人尚且如此,我們其他人為什麼不能也向著這樣的榜樣學習呢?
於是在毛主席這種精神的影響下,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養成了這種節儉的好習慣,同時毛主席對他們也是進行過“約法三章”。
根據毛主席的衛士長汪東興回憶,主席曾經害怕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擺架子亂花費,於是和他們制定了這個守則:
一、凡是首長需要的一切的東西,託當地辦理的必須倆清,對方不要錢我們不能要東西,同時我們不能隨便收取對方官員的東西;
二、不得大吃大喝,請客送禮,鋪張浪費,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地方收取東西不付錢;
三、嚴格執行中央的五項通知和指示。
正是因為毛主席這樣的以身作則,所以身邊的人從來沒有過任何鋪張浪費的行為。
毛主席自己的餐飲費都是自己支出的
眾所周知,毛主席喜歡請客吃飯,他曾經請過自己的革命戰友吃飯,也請過自己的師長好友吃飯,然而每次毛主席說要請客吃飯時,餐飯的花費全部都是他從自己的生活費當中支出的。
當時和毛主席關係密切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他們不願意說出來,只能以每次吃飯偷偷結賬來回復毛主席的這份情誼。可是這種事情每次讓毛主席知道之後都會生氣霆,然後他會讓那些人將錢收回去,然後自己結賬了事。
自從新中國成立後,從湖南來看望他的老鄉不計其數,而他們每次來,負責接待他們的所有住宿費和餐飲費也都是由毛主席本人出的,以至於他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生活都非常拮据。
但即使如此,每次有老鄉來,他依然還是很好地去招待人家,並且臨走還從自己的稿費中抽取一部分用來做老鄉的回鄉之資。
除此之外,在賬本上還記載著毛主席每次出去開會時所支付的出差費
按照國家的規定,領導人每次出行開會,他們的餐飲和住宿以及其他雜費應該都是要從地方接待的費用當中扣除的,為什麼會在賬本中有這樣的一項費用呢,難道地方招待所不給報銷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最後在詢問了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吳連登才得到了答案。根據吳連登的敘述,主席在出差時候的費用,幾乎都是自理的,並沒有由地方上負責接待的同志去進行報銷。
尤其是一些茶水錢,幾乎沒有不是毛主席自己出的,吳連登每次和主席外出,茶葉幾乎都是要自帶的,即使有時候忘了帶茶,毛主席也會讓吳連登定期去把茶錢給人家交上。
其實這些錢都是沒必要去交的,吳連登說:但是毛主席還是堅持要去交,他每次都告訴我不要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道理。有一次我沒有去交茶錢,毛主席還埋怨了我一通。
賬本上幾乎記載了各個時期毛主席出差的支出款項,包括廬山,井岡山,北戴河,上海。這些地方所支出的款項,無論是多麼小的一筆款項。毛主席都牢牢地記在了這個賬本上,以便日後可以更好地核對賬目。
從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上,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毛主席的節約精神。
在這筆賬目的最後面,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人名,這些曾經作為主席的恩師,摯友,革命戰友,親人與主席一起奮鬥過。他們名字後面,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數字。
根據吳連登的回憶,這些數字,其實就是主席當年資助他們的款項。
原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雖然得到了解放,但是生活上依舊還是很拮据,這其中也包括著曾經毛主席的一些師長和朋友。他們的生活也並不是太好,但是他們也不敢去問毛主席去借錢。
但是當毛主席知道了這些人的拮据後,居然親自將自己的錢借給了曾經的好友和師長,以此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即使是毛岸英50年代回韶山村祭祖和拜會的錢,也都是毛主席自掏腰包。這些事情都如同釘子一樣死死釘在了那本賬目上,同時警醒著前人和後人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
看到這些,我們不禁為毛主席的公正無私豎起了大拇指。
除去這些讓人醒目的款項外,毛主席的賬本上還記載著他家庭其他成員的開銷。當我們看到賬本上的賬目時,不禁感嘆:毛主席一家也是千千萬萬家庭之中的一員啊。
在這些賬本的賬目上,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主席一家全部的花銷和開支,其實就如同千千萬萬家庭一樣,毛主席一家的開支並沒有非常的巨大,相反,甚至比普通人家還要少。
在賬本上清楚地記載著某年某月某日的全部花銷,包括買雞蛋,水果和一些衣服的賬目都記錄在冊。同時還包括著李敏李納倆妹妹上學的費用。
在60年代的賬本上,還記載著當時撫育侄子毛遠新的費用。從這些費用中,我們其實就能看出來毛主席一家和尋常人家並無不同。他們的吃穿用的,其實就是普通人家的一個縮影。
在看完這些賬目的之後,我們不禁感嘆主席日常生活的節儉和生活的拮据,但是同時又有新的問題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毛主席的開支雖然並不是特別大,那麼主席的收入從何而來呢?
吳連登:主席的錢,難管在於,沒有錢
帶著這樣的疑問,重新開始審視賬目上關於收入一欄的內容。最終發現,主席的收入其實非常的單一,只有工資和稿費,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的額外收入。
看到這些賬目之後,其實依舊還是非常的疑惑:這可是國家主席啊,他的收入怎麼可能只有這些,這個收入,在當時其他國家領導人收入當中,真的不算過高,甚至於非常之低了。
毛主席的衛士,吳連登最後給出了答案:他從1964年開始管理主席的賬務,直到主席去世,他都一直在管理。對於主席的賬目,他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主席的錢,既好管,又不好管,好管在於數目少,難管在於,沒有錢。
當有人提及毛主席是不是稿費很多時,吳連登擺了擺手說:毛主席的稿費其實並不是外界傳說的那般出版一本《毛選》,《毛詩詞合集》就可以擁有動輒上萬的收入。
毛主席的稿費其實並不多,他雖然幾乎隔幾個月就會收到新華社的約稿,但是每次約稿的錢卻是很固定的,並且這筆錢都是由中央特別會計室管理,只有當毛主席日常開支不足時才會去動用,並且每次動用都要有毛主席自己的親筆簽字。
在經過吳連登的解釋之後,一直困擾人們心底的疑問終於解除了。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1976年,毛主席去世。他並沒有給子女留下任何的錢財。他這些年寫稿所獲的稿費,也都分毫未留,全部上交給了國家。
毛主席的手頭上只有7張新中國初期發行的舊幣,價值還不如今天的10元錢貴重。就是這樣的一位主席,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獻給了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
他雖然沒有給予子女任何的物質財富,但是卻給他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從小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要自立自強,不要以為自己是毛澤東的子女就搞特權,擺譜子。
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毛主席的子女都非常的節儉和低調,長女李敏被分派在供銷所,最後在這個地方工作了一輩子,次女李納也和姐姐一樣都是在底層的崗位上度過了一輩子。
毛主席的這種勤儉節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肅然起敬。更對於喚醒當代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先輩們的英勇犧牲。
對於他們我們應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且要更好地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國家才會真正的富強,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