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搞特殊化一直以來都是毛主席家風中最醒目的標籤。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無論是對家人還是好友全部一視同仁。
而居住在湘潭市雨湖區窯灣街道唐興寺社群的毛敏老人更是深有體會,而這份深入的體會還要從他的祖父毛嶽喬和毛主席的故事說起。
16歲的毛澤東
1910年,16歲的毛主席從私塾畢業,那時本不願意讓毛主席繼續求學的毛順生(毛主席父親)要求跟隨他去學習記賬,希望毛主席能在自己死後繼承家裡的田地祖業。
毛主席被迫同父親學了一段時間記賬後,就被送到湘潭縣城的寬裕枯糧行當一個賬房學徒。
寬裕枯糧行的老闆叫做毛魁林,和毛主席也是沾親帶故,都是韶山毛家的一份子,算下來和毛主席的父親毛順生還是同輩。
也就是在毛魁林處,毛主席認識了毛嶽喬,那時毛主席的父親希望毛主席能像毛魁林一樣長大之後也開一家糧鋪,自產自銷壯大家業。所以毛主席只能跨越50公里左右的山路,一路從韶山沖來到湘潭縣城。
湘潭縣城在年幼的毛主席眼裡就像是一個‘聖地’是嚮往的地方,毛主席還在書房讀書時,因為教書先生的打手板的教育方式,毛主席就曾離家出走過,年幼的他想著到湘潭縣城闖個名頭再回家,但那時的他實在太小了,走得走得就迷了路,兜兜轉轉直到在大山裡餓了三天才被找到。
當時湘潭十八總沙灣是湘江一帶重要的糧食貿易疏散基地,而毛魁林掌握的寬裕枯糧行也是當地的大糧行,做的是批發貿易。
圖丨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為毛澤東
寬裕枯糧行雖然是當地有名的地方,但這間店鋪本身卻很小,16歲的毛主席已經是一個高大的小夥子了,所以毛主席在糧行打工時僅身體上的侷限就讓他很難受,更不要說當學徒時,受老闆的氣,沒有多少工資,還要幹各種各樣的爛活髒活。
再加上毛主席和毛魁林雖然都是本家人,且毛主席父親和毛魁林的關係也不錯,但行規擺在那裡,學徒剛來收的氣毛主席是一點都不能少,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毛主席都要替毛魁林到洗腳水。
而毛主席雖然也是一個能吃苦的人,但在那個年代也是屬於鳳毛麟角的讀書人,他雖然能忍受清貧,但絕不能容忍被欺負。所以當時的毛主席就寫了這樣的詩句:
沙水對沙洲,源源不斷流。
人住人腳下,何日待出頭?
不願被行規欺負的毛主席自然無時無刻不想著離開,但心裡話又不能和毛魁林說,所以毛魁林的兒子毛嶽喬就成了毛主席無話不說的好玩伴。
當毛主席渡過行內師傅為難土地的時期,他的生活也就輕鬆了,毛魁林多少還要看在毛順生的面子上照顧一下毛主席,因此毛主席往後的工作大都以招待客商為主,沒有客人的時候,毛主席就跑到樓上讀書,日子也算安逸。
一段時間以後,毛魁林雖然能看到毛主席身上讀書人的亮點,但也發現她並不真的適合做生意,便特意找來毛主席溝通,而毛主席也坦然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讀書不想當個商人。
而毛魁林聽到毛主席的真心話也沒有生氣,畢竟是在縣城立足的人,比毛順生還是有些見地的。毛魁林認可了毛主席的想法,還鼓勵他讓他好好讀書,並取消了他的工作讓他專心學習。
後來湘潭高小學堂招生毛魁林在徵求毛主席的意見後還為他報了名。而在毛順生得知毛主席放棄工作,打算繼續上學時,毛魁林還特地召集毛家的族人勸說毛順生。
毛魁林:“老弟,如你有困難,我一定分擔,但潤之上學的事一定不能落下,能當個讀書人肯定比當個商人要有出息得多。”
事實證明當個讀書人的毛主席不止有出息,還有大出息。
圖丨1919年10月,毛澤東和父親毛貽昌(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澤覃在長沙合影
毛順生在族人的勸說下礙於家族面子也就同意了毛主席繼續讀書的想法,但心裡還是不舒服的毛順生並不打算給毛主席學費,所以毛主席上小學的學費還是有毛魁林出了一部分才勉強夠用。
只是在考取湘潭高小學堂毛主席因為年齡太大並沒有被錄取,還是毛主席的表兄文運昌出力把他介紹到湘鄉的東山高等小學堂,才讓毛主席沒中斷學業。
由此可見毛魁林一家對毛主席來說是有大恩的。
雪中送炭的毛魁林
1911年,毛主席成功考入湘鄉駐省中學,也從湘潭縣城來到了長沙,那時的毛主席感念恩情一直沒和毛魁林、毛嶽喬斷了聯絡,時不時就會寫信給糧行詢問這對父子的近況。而在寒暑假時還會特意去看這對父子。
當然毛主席的感念恩情也是有原因的,在毛主席求學期間,毛魁林一家給毛主席的幫助不可謂不大。
圖丨1925年,毛澤東在廣州。1925年,毛澤東回到韶山,一面養病一面開展農民運動
一次,在教室聽課的毛主席突然出現腹痛,被送到醫院後經診斷是闌尾炎,而闌尾炎又是要開刀才能治癒的病症。
那時家裡不給錢醫院是不給手術的,而毛主席的闌尾炎又是急性的,在交通不便的舊年代,從長沙到韶山每隔十天半個月根本到不了。情急之下毛主席只能求到毛魁林,借錢進行手術。
毛魁林在收到毛主席的訊息後,也沒多想就從家裡拿出二十幾個銀元交到毛嶽喬手裡,讓他先去長沙把手術錢給掏了,並囑咐說用剩下的錢買些雞蛋,肉等補品給毛主席補充營養。
這次幫助讓毛主席和毛魁林一家的感情更深了,在深厚的情誼驅動下,哪怕是在毛主席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後,與長沙進行革命時也不忘經常去湘潭探望這兩父子。
只可惜,在毛主席參加革命不久後,40多歲的毛魁林就因急性胃炎而去世。
毛魁林去世後,毛嶽喬子承父業接手了糧行,但那時的毛嶽喬年紀太小,社會上的爾虞我詐根本弄不明白,糧行在他手裡月月虧損,一直到1921年,毛嶽喬被迫關閉糧行,原是掌櫃的毛嶽喬在抵押店鋪後,只能靠給人打工勉強維持生計。
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毛主席再次來到湘潭發動革命運動,以配合北伐軍作戰。當時毛主席因為身上的任務重大,自己揹負的風險也不小,所以就沒住在毛嶽喬家,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拜訪。
在見到毛嶽喬是毛主席說出了自己回到湘潭工作,動員元、亨、利、貞四家合作社糧行的職工,保證北伐軍在途徑湖南時有足夠糧食補給及兵源補充。
當時毛嶽喬一想,糧食買賣那不是家傳的手藝,雖然早年自己不諳世事致使家道中落。但行裡行外的事他都門清,便決定保住毛主席動員元、亨、利、貞四家糧行的員工。
湘潭的糧行運動十分成功,但後來的大革命卻失敗了,毛主席不得不離開韶山,逃出湘潭,帶領農民進行秋收起義建立農工武裝革命根據地。
自此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毛主席都和老家的族人沒了聯絡,其中就有毛嶽喬這位讓他沒還完‘恩情’的二哥。
兄弟情義
時間來到1937年,這年抗日戰爭爆發,這年遠在延安的毛主席收到了老家的來信。這封不遠萬里而來的書信由毛嶽喬所寫,信中希望毛主席能接納自己的弟弟毛嶽生,因為他的弟弟毛嶽生想到延安參加革命。
毛主席在收到來信不久後就給出了回信,信中說道:
嶽喬兄:
來信收到,知悉一切,甚為高興。
賢弟嶽生要求參加革命,深表贊同,希於近期來延安。
嶽生到延安後,可先進抗大學習,再分配工作。
見到自己的兄弟同意,毛嶽喬也沒再耽擱,立刻又寫了一封書信,詢問去延安的路該怎麼走。毛主席也覺得自己這位老實兄弟誠懇的厲害,再次回信寫明瞭線路,並點明到延安革命時沒有餉錢的。
毛嶽喬收到回信後,便不再多說些什麼,等到弟弟毛嶽生和兒子毛遠道收拾好行囊後,就把他們一起送到延安學習,只是因為兒子毛遠道還有其他事情,不能前往延安,便失去了此次機會。
毛嶽生來到延安是1938年,在抗大接受教育一年後,便趕赴寶雞進行革命工作。1940年以為一次任務被特務逮捕,後被送到西安的監獄。1944年秋,嚴刑拷打的毛嶽生強忍痛苦在監獄中秘密組織暴動,得以逃出監獄,並在西安繼續進行革命。1945年,被敵人二次抓捕,同年12月份被槍殺,那年他才33歲。
毛嶽生的犧牲讓毛主席的內心又一次覺得虧欠,毛魁林、毛嶽生兩代人都為自己付出太多,但自己卻沒有什麼好報答的。
新中國成立後毛嶽喬給毛主席寫信說希望能顧念兄弟之情,為自己安排一份好工作,但主席卻解決了。但因為虧欠,因為感激毛主席又不好意思直接回信說,特殊照顧在自己這裡是不可能的,請你另尋他法。
圖丨1949年,開國大典,毛澤東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所以當毛嶽喬遲遲未能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後才會憤怒地寄出第二封信,並在其中寫道:“你當上了國家主席就不認舊人了?”
收到毛嶽喬的信,讓毛主席十分傷感,無奈之下毛主席寫了一封回信。
收到回信的毛嶽喬,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書信,還是從前熟悉的字跡,但卻多了不少滄桑與成熟。
嶽喬兄:
你的生計困難,甚為繫念,但我不便有所介紹,仍望在原地自己設法解決。
此復
順頌清吉
毛澤東 二月十五日
一般毛主席給人回信經常都是,信一收到便一言以畢,但在這封信裡卻道出了太多的無奈。在信中毛主席直言拒絕了給毛嶽喬找工作的請求,但卻從自己的稿費了拿出兩百元錢寄了出去。
而收到毛主席回信的毛嶽喬則拿著毛主席給的錢擺了地攤,養了幾頭豬仔,再沒說過任何工作上的事,自顧自地做起小本買賣,在外向任何外人說過自己和毛主席的關係。
此後的一段日子裡,毛主席和毛嶽喬再未有過書信上的往來,但知道毛嶽喬生活不易的毛主席借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的名義給毛嶽喬寄了4次錢,並一直通過當地政府瞭解毛嶽喬一家的生活狀況。
到了1954年的9月,中共湖南省委派毛主席的家族後被毛特夫到北京的中央政法幹校學習,在離開老家前,韶山毛家為數不多的族老毛特夫寫了一封信要他親自交給他的族叔毛主席。
毛特夫抵達北京以後,專程趕到中南海去拜訪毛主席,毛主席則在豐澤園的會客廳熱情地接待了自己的家族後輩。
見面時,毛主席詢問了老家的很多情況,而毛特夫也把家裡發生的事一一做了說明,就在聊到湘潭時,突然毛主席向毛特夫問了一句:“二哥還在嗎?家裡還好嗎?”
這裡有一個疑問,毛主席在毛家的同輩中雖然是老三,但他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堂哥,只有幾個姐姐,他的堂哥本來是有兩個的,但出生不久,就因為夭折不幸去世了,所以毛主席在同輩中其實是老大。
而這裡毛主席提到的二哥就是毛嶽喬,毛嶽喬也是從韶山毛家下來人,是毛主席的親戚,但因為是遠方支脈,所以不被納入族譜主脈,而毛嶽喬又比毛主席大一歲,所以毛主席就把毛嶽喬叫做二哥。
聽到毛主席的詢問,毛特夫立刻回答說:“還在,他身體比過去差了一點,家裡人還好,後人都不錯,都參加了革命工作。”
毛主席聽到,‘二哥’的身體還算硬朗後,立刻露出寬慰的笑容,以一口家鄉話笑著說:“就要咯樣,咯就好!”
尾聲
1957年的春節,毛嶽喬病逝在湘潭老家,終年65歲,這位曾經幫助毛主席數次的兄弟就這樣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毛嶽喬去世以後,他的妻子給毛主席寫了一封書信,告訴主席毛嶽喬逝世的訊息,得知此事的毛主席只感覺人生中有一位故人離開,歲月無奈,人間悲情,萬般傷感。
毛主席特地囑咐秘書處從自己的工資裡拿出200元錢,送到毛嶽喬遺孀的手中,當做一筆安家費,要秘書好好替自己為毛嶽喬送葬。
很多人都說人坐上高位後,大都會漠視親情,漠視恩情,但若真的是情到深處,感情又如何能被抹去呢?
毛嶽喬和毛主席在交往上,可以說是發小之交,兩人在年幼時相互結識,又在革命中共同經歷磨難,雖然當時兩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在濃烈而深厚的情感下,毛主席沒有因為私心和愧疚而放任恩人的訴求,給予特殊待遇。而是從自己的錢包裡拿出錢財幫助毛嶽喬,力所能及地改善他的生活。因公廢私,堅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