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央視春晚的頒獎典禮上,一對外國女孩引起了國人的關注。晚會當天,她們唱了那首歡快的歌曲《咱們老百姓今個真高興》。
她們穿著中國民族服飾,在音樂的帶動下又唱又跳,活力四射。
晚會播出後,她們在國內一夜爆紅。
當然,這兩個洋人小孩,不僅會唱中國歌曲,還會唱正宗的中國豫劇,著實不簡單。
這對姐妹,來自美國,她們的中文名字一個叫愛中,一個叫愛華,合在一起就是愛中華的意思。
這對姐妹到底和中國有什麼淵源呢?為什麼對中國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這還要從她們的爺爺穆藹仁開始說起。
1.
穆藹仁原名唐邁克,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他從小就對神秘的中國充滿了好奇。
1939年,還在上學的穆藹仁受學校委託,去日本參加一個會議。
會議結束後,穆藹仁就想,日本離中國那麼近,如果不去一趟,會後悔一輩子。
於是,他登上了前往中國的郵輪,和自己夢想中的國家越來越近。
郵輪在福建登陸,穆藹仁用了整整一週的時間,用步行的方式走到了福州。因為長途跋涉,過於辛苦,穆藹仁患上了很嚴重的腸胃炎,幸得一位中國人的幫助,他才能活下來。
而這位中國人的舉動,讓穆藹仁深受感動,他覺得中國人骨子裡都很善良,對中國的感覺也由最初的好奇,變成了欣賞。
在之後的日子裡,隨著對中國瞭解的深入,穆藹仁越發覺得,中國是一個值得留下來的地方。於是,他就福建找了一份教英語的工作。
但因為當時中國正值戰亂,在福建僅僅待了一年時間,穆藹仁就不得不離開,回到了家鄉美國。
只是他沒有想到,闊別兩年後,他會再次回到中國。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穆藹仁報名參軍並加入了飛虎隊,因為有在中國生活的經驗,他被派到了福建戰區,再次回到了這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美國飛虎隊全稱叫“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第14航空隊)”,主要目的是協助中國對抗日軍。
戰火紛飛的年代,飛虎隊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給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這期間穆藹仁與中國軍民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3年後,戰爭結束,穆藹仁跟隨部隊回到了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選擇了退役。
退役後,穆藹仁回到了正常生活軌跡,先後結婚生子,過著和普通美國民眾毫無差別的生活。
照著這樣的生活軌跡,穆藹仁的人生不會再和中國有任何關聯了。然而,生活迴歸平靜後的穆藹仁,依然對中國念念不忘,並希望有機會再次前往中國。
1948年,穆藹仁終於等到了一次機會。
這年,穆藹仁得知有一個去福建義務教英語的機會,他興奮極了,幾天都睡不著覺。最後,他報名參加,並收拾行囊,帶著孩子和身懷六甲的妻子,再一次踏上了深愛的這片土地。
夫妻倆人在福建協和大學任教,分別教授英語和體育課程。
1948年5月,愛華的爸爸穆彼得在福建出生,他們一家四口在中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又去了中國臺灣,並斷斷續續在那裡生活了12 年。
穆藹仁還在福州的避暑勝地鼓嶺購置了一棟快坍塌的別墅,準備重新修建用來度假,在這棟的別墅上,可以看到美麗的閩江,而在這裡生活,是他一輩子的願望。
後來,穆藹仁也經常在中國、美國間來回奔波,在父親的影響下,穆彼得也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喜歡中國的一切。
這一家,註定與中國有著剪不斷的緣。
2.
穆彼得在美國讀完高中後,順利考入了哈佛大學的東亞學系,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的漢語專業,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經常纏著父親講一些中國的故事,然後在同學中間炫耀,周圍同學都很羨慕他,還給他起了一個外號“中國通”。
父親一直告訴彼得,福州是他們的家。但他成年後再也沒有來過中國,一直是穆彼得心中的一個遺憾。
1988年,穆彼得終於獲得了來中國工作的機會,他興奮地跑回家去告訴父親,穆藹仁只說了一句話:“Go ahead!(去做吧)。”就像當年他的父親對他說的那樣。
穆彼得帶著妻子穆言靈和兩個女兒來到了南京,在一家印刷廠當外方經理,因為工作原因,他們一家四口定居在南京,他還給兩位女兒起了中文名字:穆愛江、穆愛蘇。(後來改名愛中和愛華)
雖然是第一次來中國,但因為大學時學的都是漢語專業,所以穆彼得夫婦都對中國文化無比熟悉。
穆言靈對中國的嗩吶尤其感興趣,並認真地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要有機會上臺表演,她一定大方上臺。
原本一家人打算在中國工作五六年就回美國,沒想到這一待就是28年。
身在美國的穆藹仁十分羨慕兒子、孫女可以生活在中國,經常和朋友炫耀愛中和愛華。
2004年,退休在家的穆藹仁收到了武夷學院的邀請,85歲高齡的他義不容辭地答應,並在不久後再次來到福建,負責教授200多名中國學生英語。
在武夷學院工作期間,穆藹仁還帶領學生創辦了武夷學院第一份英文校刊,他的負責和認真得到了同學們的尊重和愛戴。
有相聚就有分離,工作期滿後,穆藹仁也要返回美國了。分別時,他向學生許諾,明年一定會回來看他們。
可惜,這個承諾永遠也沒有實現。
回到美國後,穆藹仁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因為年紀大,病情重,他再也沒有回到過深愛的中國。
2005年,在彌留之際,穆藹仁還收到過學生的聖誕賀卡,他帶著對學生的牽掛,離開了人世。
臨終之前,穆藹仁希望可以將骨灰埋葬在中國。
2015年,穆藹仁逝世10週年的時候,穆彼得和妻子根據父親的遺囑,來到了福州鼓嶺尋根,並將父親的部分骨灰撒入閩江,也算是完成了他的遺願。
但這一家和中國的情愫並沒有斷,而是繼續在孫女的身上得以延續。
3.
愛中和愛華來中國的時候一個9歲,一個7歲。兩人在父母的帶領下,很快就融入到了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他們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並愛上了中國的一切。
姐妹倆不僅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報名參加了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學習中國戲曲。
偶然的一次機會,電視臺的負責人到藝術團招募兩名外國學生參加節目,老師舉薦了姐妹倆,這是兩人第一次在電視上露面。
1995年,穆彼得一家又從南京搬到了北京,姐妹倆又開始學習相聲。
她們曾說過一個名叫《我愛華東》的相聲,為了配合節目搞笑,兩人向觀眾朋友介紹自己的名字時說的是:愛華和愛東。
外國人說相聲確實很稀奇,這也成功吸引了中央電視臺的注意,並邀請姐妹倆參加春晚頒獎禮的錄製,她們以一首《咱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唱紅了大江南北。
而為了和觀眾更親近一些,這次演出時,姐妹倆再次將名字改為了愛中和愛華,並一直使用。
到了上大學的時候,姐妹二人回到了美國。沒想到,回到美國後的她們,反而感覺自己是個老外。
2002年,大學畢業後,愛華一直想回到中國。於是,她就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同樣只說了一句話:去做吧!
之後,愛華獨自回到了中國,愛中則留在美國繼續讀書。
回到中國後,愛華憑藉著優秀的表現,成功應聘上了中央電視臺,成為一名主持人。
大家還記得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的“一笑茶園”中,那個大談中國茶文化的美國姑娘嗎?她就是愛華。
喝茶是穆家一家人的愛好,他們每天早上都要喝茶,茶知識對於愛華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後來,愛華還先後主持過《Cross over》《想挑戰嗎》、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春節戲曲晚會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節目,並經常說:加入中國很自豪。
愛華也深受觀眾朋友們的喜愛。
他們一家三代人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中國,飲食更是如此。餃子是他們一家人招待客人的必備菜餚,他們希望一直到第五代,都有家人生活在中國。
如今,愛華也在中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她的另一半也是從小在中國生活的美國人,兩人有著一樣的夢想,就是中國夢。
最近一次在網上看到愛華的訊息,是在2021年6月,她作為亞利桑那大學國際事務部中國及東亞專案的主任,宣傳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招生。
愛華雖然已經退出銀幕,但只要是能促進中美文化交流的活動,她都很願意參加。
在人人都想要去美國的年代,這一家三代人卻義無反顧地來到中國,這全都是因為他們心中的中國情、中國結。
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只要對中國有所瞭解,就一定會情不自禁愛上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
而作為本就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我們,要更深愛我們的國家,努力讓國家更加強大,這樣走到哪裡才有底氣!文/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