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的一月初十,鄭成功開始圍攻長泰縣城,但實際上一直到三月初,城池還是沒有被攻陷,還在二月初折了遊兵營吳世珍,而且清軍的大股援軍要來了。
據楊英記載,三月初四日,清廷的浙閩總督陳錦率領“馬步數萬”前來救援長泰縣,到同安縣暫時駐紮,此時潮州、汀州等地的清軍也出騎兵配合作戰,同時明軍叛將章雲飛(原魯監國政權將領)、蔡興也帶領水師從海上襲來。
布面甲和鐵護膊。
當然了,清軍兵力有“馬步數萬”這個數字看看就得了,整個福建的綠營兵總共才35000多人,而按照順治十四年的記錄,福建的八旗漢軍總共才590人,陳錦本部最多3000人到4000人,即使再從各地抽調軍隊,其親自統帥之總兵力也不會超過一萬人,因為其他兵力還有防守各地,而這萬餘人也是陳錦這個浙閩總督所能調動兵力的極限了。
清軍多路來犯,鄭成功很快作出部署“本藩隨遣護衛左右鎮沈明、沈奇等屯紮詔安,拒潮援虜;遣總督中權鎮黃興、督護衛前陳堯策、英兵營黃梧等屯紮南清、平和、拒汀援虜;遣援剿前鎮黃大振同平夷侯、閩安侯等轄將拒泉港章雲飛水師;又遣北鎮陳六御督信武營陳澤守海澄。本藩自統大師屯紮江東待敵。”
身穿金色鎖子甲的明軍騎兵。
到三月初八,鄭成功又為迎戰陳錦主力做了部署:江東橋東北方向的大山之下是通往漳州的大路、右先鋒黃廷、左衝鎮楊琦、奇兵鎮楊祖,把空營紮在山頂,主力埋伏在山下,又選出300人埋伏在江東橋的南北,左先鋒蘇茂埋伏在東南的東尾寨之內,援剿右鎮黃山埋伏在深青橋、鴻漸尾一帶,截其歸路。
鄭氏主力過橋扎陣,正面接敵者如此部署“爾親丁鎮甘輝督禮武鎮陳俸等扎當頭疊敵道三衝,次爾援剿左鎮林勝接 之,又次,爾前衝鎮萬禮並正兵營陳壎接 之,戎旗中軍營則扎各營之中,繼連援剿後、右衝、中衝等鎮接其右”,鄭軍軍勢“如常山之蛇,擊首尾應,擊中則首尾俱應”。
身穿對襟魚鱗甲的明軍步兵。
對於鄭軍如何作戰,鄭成功也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鄭軍主力分二疊,頭疊用火筒、火箭、神機銃器,次疊用牌被、槍、刀、叉等武器。各營中樹起瞭望臺,臺上之兵帶火箭三支,第一支火箭射出,代表清軍出現,各營各隊穿好衣甲在木柵邊集合,準備接敵;第二支火箭射出,代表清軍已經逼近營盤,各隊兵士準備;第三支火箭射出,各部明軍開火殺敵,副將以下武將如有敢退縮者,當場處決示眾。
使用長兵器的明軍步兵。
三月初十,清軍逼近東江橋,紮營於牛蹄山,與明軍主力相聚五里,此時清軍已失地利。三天之後清軍由東南方而來,直至正兵營之前,開始砍伐明軍陣地前的木柵等障礙物,此時,鄭成功下令各部明軍開火,馬步兵向前衝鋒殺敵。但陳錦部清軍,在一場戰鬥中而言,他的人數還是比較多的,所以最開始明清兩軍不分勝負。鄭成功親領大軍壓上,清軍這才“少卻”,此時,禮武陳俸、親丁鎮甘輝、右先鋒黃延、蘇茂、林勝、赫文興等部伏兵一齊衝出,清軍大敗,一直潰退到牛蹄山大營,明軍各部奮力追殺,清軍“積屍遍野”,陳錦拋棄了大量的盔甲輜重,逃離戰場,到晚上又遭到了黃山的伏擊,損失了大量的兵力。
戰後,鄭成功以禮武鎮陳俸、甘輝、黃 廷、黃山等人為此戰之首功。升右先鋒黃廷為前提督,甘輝為中提督,黃山為右提督,以副將廖敬管右先鋒鎮,歐斌管親丁鎮,餘新管援剿右鎮,正兵營升為正兵鎮。而浙閩總督陳錦帶領殘部退到同安城外,被自己的家丁庫成棟殺死在營中。
明軍重步兵。
東江橋之戰是福建清軍遭受的一次重大的失敗,福建東南部的防務近乎於瓦解,鄭成功在此戰之後展開了對於漳州府城的圍攻。
再說此戰的失敗者陳錦,其實在之前就出過場。陳錦,字天章,錦州人,漢軍正藍旗人,原明朝大淩河都司,祖大壽兵敗,大淩河堡城失守後隨眾兵投降。順治元年為登萊巡撫,攻滅青州抗清義軍楊威部,順治二年消滅張广部,順治三年平定了明瑞昌王朱誼石的反清起義,後來在浙閩總督任上對抗鄭成功部,在1647年攻破同安,大肆屠殺城中軍民,順治八年攻明魯王朱以海據守的舟山群島,攻破定海屠殺一萬餘人,魯監國政權水師將領阮進重傷被俘後死去。
滿洲八旗兵。
其實有一說一,類似於陳錦這種遼東舊將,在1644年之後的關內戰爭之中,表現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死的也不少,除了陳錦之外,還有金玉和,薩爾滸大戰之前就剃了頭,結果入關後還不到一年,就在懷慶被大順軍擊斃;陳錦的老同事孫定遼,1646年在湖廣被明將王光恩擊斃,再有就是咱們耳熟能詳的定南王孔有德,1652年,在李定國大軍的圍攻之下,一把火把200多年的靖江王府毀了個乾乾淨淨,同時也給他這20多年的漢奸生涯畫上了句號。
明朝邊軍。
總體來說,這些遼東舊人對於清朝的的忠誠度還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沒有反正記錄,在東江橋大戰之前,提標右營遊擊張玉對陳錦說:“海賊國姓,少年英勇,詭計甚多。現札江東,未可陡進。且踞守於此,遣人密通漳鎮,另調一旅,由長泰小路出,從中衝出,使彼首尾不顧。”
按理說,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建議,但是也不知道陳大總督哪根弦沒搭對,一下子就被惹火了,罵道:“皆是爾這班怕死的,虛糜君祿,養成禍胎。這樣蝥賊,何足掛齒?本部院前在小盈嶺一鼓破之(指1647年攻打同安縣)本該割爾頭以儆慢戰之罪;姑念用人,暫且記罪。如若再犯,決難輕恕!”原來,陳錦陳大總督要報清朝皇帝之恩呢,不過我倒覺得,張遊擊和陳總督既然都是明朝官軍舊將,就別談什麼君臣之義了。
明軍將領剃髮降清。
當然啦,這些人之所以忠誠度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因為降清時間太久,早就忘了當初剃髮的恥辱,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早就和滿洲八旗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些能征善戰的漢軍旗將領,大多數是有世職的《清史稿》記載“陳錦,字天章,漢軍正藍旗人,初籍錦州。仕明官大淩河都司,崇德間來降,予世職牛錄章京,加半個前程。漢軍旗制定,授牛錄額真”高官厚爵,世襲罔替,這些人自然對清朝皇帝忠心耿耿。而且到乾隆時期,清政府為了解決八旗的生計,大量的漢軍旗人被強迫出旗,被出旗者主要是入關之後投降的明朝將領官員的後裔,這些在入關之前就已經剃髮的老漢軍旗人的後代也不在 被強迫出旗者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