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李橋鎮莊子營村,埋著個清代親王和一個權傾朝野的工部尚書。莊子營位於順義西南距縣城不足10公里,沒想到這裡風水這麼好?
咱先說說這位親王:和碩和勤親王——愛新覺羅·永璧(1733年—1772年)。雍正帝第五子和碩和恭親王·弘晝第二子,乾隆皇帝最疼愛的侄子!
說乾隆皇帝“疼愛”是有實證的。
親王,是清代皇族中最高的爵位,皇帝的兒子和兄弟可封親王,但並非所有的兒子都能封親王。清朝皇帝只擇其“功勳”最高者和自己最喜歡者才封親王爵,且清朝的親王爵位一般不世襲,要“代降”一等。也就是說永壁父親愛新覺羅·弘晝的“和碩和恭親王”的爵位到他這裡要變成“郡王”,但永壁天資聰慧,志書說他"稟氣沖和,禮法嫻熟,趨蹌有節",深得其伯父乾隆帝喜愛。在其父弘晝去世後,就讓永壁破格承襲了親王爵位。永壁襲親王爵兩年便病死了,諡曰"勤",也就成了“和碩和勤親王”。永壁薨後,乾隆帝親自為侄子撰寫碑文,表達對永壁39歲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哀悼之情。
不妨再多說一句,清代“世襲罔替”爵位,只有開國元勳的六位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禮親王、鄭親王、莊親王)和二位郡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是世襲,即八家“鐵帽子王”。清末又有恭親王奕忻、醇親王奕譞,加“世襲罔替”。
和碩和勤親王墓在莊子營村西,現僅存石碑一座。墓碑高約6米,碑額上有滿漢文"敕建"二字,碑文記載著永壁的功績,但現在模糊不清難以辨認。
螭首龜趺,碑身兩側有海水飛龍,碑座有海水江崖、魚蝦等,雕工極為精緻。石碑的規格、形制、紋飾很高。
底座
側面飛龍
據說曾經的和碩和勤親王園寢坐北朝南,螭首龜趺在碑亭內,前有玉帶河,後有宮門、享殿、月臺、寶頂等常規建築。
村裡人都管這個地方叫“王家墳”,佔地八十八畝八分。自永壁起,向西依次埋著子郡王綿循、孫貝勒奕亨、鎮國公溥廉。據說這裡的墓園跟永壁父親密雲卸甲山的墓園同屬一條“龍脈”,足見其乃”風水寶地”!
對了,我們熟知的教育家、書法家啟功先生也是和碩和勤親王永壁的後人。
雖然莊子營村是塊風水寶地,但從時間上算起還是王家墳南邊的“高家墳”先祖發現的。高家先祖高其倬(1676-1738),清初官員,遼寧鐵嶺人,隸屬漢軍鑲黃旗。他天資聰穎,曾選翰林院庶吉士,此後歷任內閣學士、廣西巡撫、雲貴總督、福建浙江總督、湖北巡撫理湖南、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史書記載他"功名之盛,人臣稀有"。
高其倬擅“堪輿之術”,雍正八年受命隨怡親王允祥為雍正選擇陵址。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寢應該在河北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雍正聽人說此地不是最佳吉地。高其倬和允祥四處奔走,幾經輾轉,最終選定河北易縣城西永寧山下的太平峪。據此,雍正在永寧山下為自己建造陵寢-泰陵。雍正因此成為葬在清西陵中的第一位清代帝王,後來嘉慶、道光、光緒三位帝王相繼葬於此地。西陵由此成為清代皇家陵墓之一。高其倬也因為雍正擇陵址之功,被恩授三等男爵世職。
高其倬這樣一位權傾朝野,曾有“高半朝”之稱的人物,為自家選墓園,怎差得了?據說“高家墳”佔地之大,有"一望十里平"之說。從高家墳,可望見十里地以外通縣草寺村的廟宇。墓地內石碑林立,又稱為"碑墳",村裡人說墓園內有墳72座之多,但現在只剩莊稼地一片。
2013年11月22日,董先生在翻地時發現了一塊石碑,墓碑高約4米,寬約1米,厚約0.4米,滿漢兩種文字撰寫的碑文清晰可見。經文物部門鑑定為“高其倬墓碑”,區級保護文物。
說莊子營的風水之佳,還可從周邊村子的名字得到佐證,像周邊的“山子墳”、“陶家墳”等。現在東城疏解順義,也選擇了該地附近,不久將來R4地鐵也將到此,看來古往今來,這地區確實是個“好地方”呀!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