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關係明顯地在走下坡路,自尼克松以來的美國曆代總統精心構建的中美關係框架被打破。尼克松,因影響中美正常邦交的歷史程序而出名,他也是唯一一個與毛澤東進行過兩次會談的美國總統。
長期以來,偏向蔣介石的美國一直對新中國採取敵視態度,在朝鮮戰爭失敗後,美國更是變本加厲,把能孤立和制裁中國的手段都一一用上。
從當時的時勢來看,美方自身認為與中國老死不相往來已成定局,雙方永遠都會保持仇敵的關係。只不過毛澤東卻不這麼看,他曾自信地說道:“我一向認為在新中國前20年與美國保持僵局是對我們有利的,這會讓他們嚐遍傲慢和輕視的苦果,我相信他們一定會主動上門來談,他們不承認新中國,可總有一天會承認的,現在不承認,一百零一年後會承認的。”
以後來者的視角回看毛澤東的這一番話,我們不得不佩服偉人的眼光之遠,在1969年,宣誓就職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在心裡就已經決定嘗試與中方進行接觸和對話,彼時新中國正好成立20年。
一、中美歷史上的偉大一幕
1972年,尼克松成功訪華,中美關係迅速解凍,這是中美歷史上的偉大一幕。中美關係逐漸恢復正常既依賴於中美兩國聯合對抗蘇聯軍事壓力的現實需要,也依賴於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為造就一個今非昔比的新中國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對於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領導人,中方十分重視,總理周恩來親自到機場接機尼克松。
雙方領導人都對此次會面非常期待,尼克松下機後就著急伸出自己的手臂,總理會議立馬伸出自己的手,雙方的握手彷佛永遠被定格在那個時空。
時至那刻,隔洋相望的兩國時隔多年終於串門成功,而不是之前彼此之間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面孔。中美恢復正常交往,有人喜,自然也有人愁,處於臺灣的蔣介石就對此表示擔憂。
二、臺灣:中美關係繞不了的坎
蔣介石被趕到臺灣後,一直期待於藉助美國的力量“反攻大陸”,但當美方在《上海公報》發表宣告“臺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時,蔣介石的心徹底涼了。
臺灣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中美關係此前決裂的產物,一旦中美關係回暖,這並不是可望不可觸的深淵。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中國更加重視國家統一,中國人民吃了上百年的苦,一步步扛著“小米加步槍”恢復河山,但凡有骨氣的中國人都不允許臺灣脫離中國版圖。
國共雙方對此也是頗有默契,杜魯門曾在1950年丟擲所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後,蔣介石連忙授權國民黨外交人員葉公超召開記者會,對外再三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
毛澤東看完報道後,稱蔣介石還算是一個有良心的人,不想成為了分裂中國的千古罪人。一直以來,中美關係發生波折時,臺灣問題就會被美國丟擲來,試圖作為拿捏威脅中國的籌碼。
可是,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偉人毛澤東更不吃這一套,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沒有絲毫妥協退讓的餘地。
三、淡定回應,盡顯英雄本色
可以說,對於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早早就做了鋪墊。先是在1970年邀請美國老朋友斯諾來華,兩人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合影被允許刊發,此舉意在向美國展示中方的誠意。
後又決定邀請美國兵乓球隊來華交流兵乓球技術,成功用“小球”激起了美國人民認識中國人民的迫切心理,為尼克松訪華奠定了珍貴的民間基礎。
原本,尼克松與毛澤東的對話計劃是15分鐘,只不過這場中美最高領導人的談話卻長達了65分鐘。
與毛澤東的會面,一直為尼克松所期待,他也想見見這位偉人。只不過期待歸期待,尼克松此次來華也是有著自己的政治目的,為此他不惜動用一切手段,包括觸動中國的逆鱗—臺灣問題。
與毛澤東談話中,尼克松突然談起他們共同的朋友蔣介石,告知中方要多多小心臺灣方面的行動。
毛澤東聽完後抿嘴一笑,直言告訴尼克松:“實際上,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長得多”,“現在的中國早已經不是建國初期的中國了,今天新中國所擁有的軍力裝置,還有兵力規模,也不是一般國家能比的了。更何況蔣介石是中國人,如果其他國家和中國打了起來,他還不一定幫誰!”。
毛澤東的大半輩子經歷過太多太多的風雨,尼克松的這番話沒有讓他心中起任何波瀾,作為一代英雄,毛澤東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
世界上除了蔣介石瞭解自己之外,就唯有毛澤東了,兩人之間爭鬥了半輩子,對彼此之間可謂是相當瞭解。他們既是敵人,更是朋友,特別是在作為一名中國人的立場上,毛澤東是十分佩服蔣介石的。
毛澤東心知肚明,只要蔣介石主政臺灣一日,美國試圖分裂大陸和臺灣的陰謀就不可能成功。尼克松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在給中國添堵,更是觸動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內心傷口,等若在他們的傷疤上撒鹽。
尼克松親華是沒錯,但並不妨礙他以更少的籌碼換取更大的利益交換,而臺灣問題恰恰是一個好的籌碼。
國家利益絕不允許交換,毛澤東知道此時不適合談論這些,於是笑著告知尼克松今天不談政治,只談哲學,要談政治問題去找總理。
話題被毛澤東打斷,尼克松面上露出了尷尬的笑容,但卻只能像個學生一樣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毛澤東那時雖然已經老邁,但心裡比誰都看得明白,沒有人能比蔣介石更適合當臺灣的主政者。固然,兩岸彼時都處於敵對狀態,但雙方畢竟都是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的兄弟。
蔣介石的一生都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對美國的多次“好意”都予以拒絕,中國人骨子裡的大一統不是利益至上的美國人所能理解的。
美國是一個歷史短暫的新興國家,自己的文化屬於嫁接而來,國家也是由50個州組成。因此大多數美國人的內心深處都認為自己所在州的利益大於國家利益,自己是紐約州人甚至是美國人。
美國的領土又是大多從其他國家手上買來,比如法國手上21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地區,這就給美國人產生了一種普世觀念,那就是金錢高於土地。
可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版圖是一代代先民篳路藍縷,瀝盡心血所奠定,我們沒有任何權力去放棄屬於中國人的每一塊土地。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中強調“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他認為西方人如果想真正瞭解中國,就必須知道中國的文化到底是怎麼樣。固然尼克松在面見毛澤東前,自己做了頗多準備,對於毛澤東所作的著作都有一一拜讀過。
瞭解毛澤東不代表就瞭解中國文化,尼克松試圖拿臺灣問題來說事是一個典型的錯誤,沒有一箇中國人能用中國的領土來談利益交換。蔣介石知道,毛澤東更知道,因此果斷制止了尼克松關於臺灣問題的對話。
四、勝天半子,外交新格局
毛澤東為了日後的中美關係煞費苦心,會談上的哲學討論就是在給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的尼克松講講課。
毛澤東詼諧幽默的講話給尼克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的回憶錄上寫上了“這位年近80歲的老人,雖然語速緩慢,但是思維仍然像閃電一般敏捷”。
會談氣氛很愉快,美方逐漸弄懂了中方關於一些原則性問題的根本態度,賓主盡開顏。
在當日的晚宴上,周恩來在致辭中,也重申了中美兩國存在的分歧,但分歧不能阻止中美兩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
中美關係恢復正常化的訊息被世界各國媒體紛紛報道,在世界上掀起了巨大波瀾,美國的盟友們紛紛開始尋求與中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我們不得不佩服毛澤東的佈局之深,意義之深遠,中國不能被長期被美國主導的世界政治體系孤立,但更不能犧牲國家利益換取進門的門票,這位老人用自己的智慧再次為中國人民硬生生造就了一條通天大道。
時至今日,中美關係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關係,兩國有過槍炮,但更有鮮花。
中美兩國人民應該好好珍惜老一輩政治家的心血,衝突不可避免,但和平交往才是時代的主流,毛澤東的過人之處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