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勝利後,全國解放步伐加快,劉伯承率領第二野戰軍挺進大西南。
這時,劉文輝、鄧錫侯、盧漢等國民黨將領認清了局勢,紛紛選擇起義。
出於減少戰爭、造福人民的考量,我軍往往對這一舉動表示熱烈歡迎。
但其中,劉伯承唯獨拒絕了一個名叫楊森的軍閥。
收到楊森的起義電報後,劉伯承乾脆利落的說:“千萬不要找這些人,別理他!你們做起義工作,不要找這些人!”
楊森究竟是誰?劉伯承又為什麼單單拒絕他的起義?
一、楊森是誰?
提起楊森,那絕對是國民黨中有頭有臉的人物。
他不僅是蔣介石的親家、四川軍閥的代表人物,還曾經擔任過國民黨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貴州省主席、重慶市市長兼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及重慶衛戍總司令。
楊森原名淑澤,又名伯堅,號子惠,他1882年出生在四川廣安龍臺寺的一個官吏家庭。
在當時,他家算得上大戶人家。家中一共有五個孩子,楊森是長子。
他家光靠收租,家裡每年就能收租谷100多石,他的父親也曾在清朝當過官。
楊森的軍旅生涯開始於1907年。
這一年,楊森考入四川高等軍事講習所。沒過多久之後,這裡就改為了四川陸軍速成學堂。
除了他以外,他的兩個弟弟也都曾在川軍中擔任要職,妹妹們則都嫁給了軍人,一家都與川軍密不可分。
從學校畢業後,楊森被分配到成都新軍十七鎮當排長,1910年晉升為四川陸軍三十三混成協第一營右隊隊官,還加入了同盟會。
很快,楊森開始在川軍中嶄露頭角。
楊森於1913年,前往熊克武處參與倒袁運動,開戰不久後被俘。
但由於他身材魁梧、膽識過人,在一眾俘虜中尤為亮眼,因而被黃毓成選中留在司令部當副官。
袁世凱垮臺後,熊克武被任命為四川督軍,楊森因而討到了靖國軍第二軍參謀長的職位。
當時,川系和滇系軍閥正混戰火拼。
楊森原本支援滇軍,但很快便轉投川軍,還被任命為第九師師長。
他帶領著川軍在龍泉山大戰滇軍,一戰成名,因而鞏固了自己在川軍中的地位。
他摸爬滾打數年後,終於成為了四川最重要的軍閥之一。
楊森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有兩件事,一件是徒步抗日,另一件是妻妾成群。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楊森做了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他率領部隊徒步出川,奔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
楊森率領20軍,於1937年9月1日從貴州出發。
他們要沿著湘黔公路前進,每日行走100多公里,達到湖南辰溪,才能坐船前往長沙。
即便是夜晚,士兵們也不能休息,要抓緊時間打草鞋。
到達長沙之後,他們又乘坐火車到達武昌,渡過長江抵達漢口,輾轉鄭州、徐州、南京。
歷時41天,他們終於抵達上海嘉定縣南翔鎮。
在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楊森和他的部隊與日軍血戰五個晝夜,最終堅守住了陣地。
但他所率領的川軍卻元氣大傷,帶去的一萬八千名將士傷亡約七千人。
對此,楊森慷慨激昂地說:
“我們20軍是川軍中的鐵軍,是全國聞名的勇敢部隊,所以才調到上海來對日作戰,我們這次打的是國際戰,是最光榮的,我們一定要抵住敵人的進攻。如果上海這一仗抵不住,我們就要亡國,我們要為國犧牲,這是最光榮的!”
不僅如此,他在長沙會戰中的表現也尤為亮眼。
1941年秋天,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楊森儲存兵力,在日軍撤退時給予重擊。
在同年12月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他截斷了日軍的退路,在珠影山全殲日軍第九混成旅團的五百人大隊,戰果卓著。
然而,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卻有著極其混亂的私生活。
在當時,楊森的“風流韻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他有十二名妻妾,還起了個“十二釵”的諢名,光是子女就多達四十三人。楊森對這些妻妾與子女極為嚴厲,相傳他用治理軍隊的方式來管理家庭,對“背叛者”的手段也極為殘忍。
楊森的七姨太名叫曾桂枝,在她二十歲那年,被楊森送到上海讀大學。
不久之後,曾桂枝愛上了另一位年齡相仿的男人。
從未體驗過愛情的她帶回了男生的信物,請求楊森幫忙謀個職務。
楊森假意答應,實則殺心暗起。
男生一來到渠縣境內,就被冷槍打死。隨後,曾桂枝也被殺害。
不僅如此,兩人身上還被綁上巨石,沉入渠江。
在戰場上,楊森是驍勇善戰的抗日英雄,而私下裡卻是殘酷軍閥。
而面對共產黨時,他又有了另一副新的面孔。
早在1949年之前,楊森與共產黨有過兩次短暫的交手。
正是因為那兩件事,促使劉伯承日後拒絕了他的起義。
二、“黑歷史”累累:瀘州起義與平江慘案
第一件事與劉伯承有著直接的關係,那便是1926年的瀘州起義。
國民革命軍1926年誓師北伐時,為配合北伐,當年12月,劉伯承等人在順慶發動了瀘州起義。
以此,希望能消滅軍閥劉存厚,從而與北伐軍會師武漢。
這一舉動,引起了四川眾多軍閥的強烈反彈。
為了爭取起義的勝利,劉伯承尋求了楊森的幫助。
但楊森表面上答應了劉伯承,暗地裡卻在觀察兩方的動向,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除了劉伯承以外,朱德也曾做過楊森的工作。
彼時,朱德剛從德國留學歸來。
他和楊森有著一定的交情,兩人都是四川籍,又一起在蔡鍔的護國軍中共事過。
朱德認為,北伐局勢大好,瀘州起義軍有6000人之多,倘若能夠聯合楊森,既有希望推動其餘川軍響應,又能夾擊重慶,給予頑固派軍閥劉湘重擊。
楊森聽了之後,表示贊同,並承諾要從旁協助。
但實際上,他只做表面功夫,在小事上給予一定的幫助,在大事上敷衍拖拉。
同年3月22日,蔣介石密令國軍21軍的軍長劉湘“限兩週內消滅川境之(革命)力量”。
次月,劉湘組成“川黔聯合軍”,圍攻瀘州。
此時,坊間傳聞不斷,都說楊森要和起義軍合作。
劉湘顧忌楊森,遲遲沒有動手。
但實際上,楊森仍在觀望。
雖然答應了劉伯承響應革命,但面對起義軍被包圍的局面,楊森袖手旁觀,沒有給出任何的反應。
不僅如此,楊森得知朱德等人是共產黨員,害怕自己的20軍受到影響,會有“赤化”的風險。
他就以組織參觀武漢國民黨總部的理由,假惺惺的以“禮送”之名,將朱德與陳毅支出了四川。
蔣介石於1927年4月,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全國譁然。
瀘州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森終於出手了。
同年4月下旬,原本承諾要幫助起義軍的楊森變了一副嘴臉,聯合劉湘等人聯通通電,表示“擁蔣清共”。
次月4日,蔣介石任命劉湘為第五路總指揮。
楊森等人再發通電,高喊“此後武漢政府命令一律無效”,徹底走上攻打起義軍的道路。
楊森甚至在給劉湘的通電中,這樣寫道:“帷冀滅此朝食,用奠民生。”
很快,楊森倒戈的訊息傳回了起義軍內部。
劉伯承深知等待援軍無望,夾擊重慶的計劃也全盤失敗,只有保留革命的火種,未來才有希望。
劉伯承秘密逃離瀘州,輾轉脫險,來到武漢,最終參與南昌起義。
而劉伯承撤退後沒多久,楊森就聯合周西成收編了起義軍的部分隊伍。
因此,楊森兩面三刀,背叛革命的行為深深刻在了劉伯承的心裡。
劉伯承明白,楊森不可靠,他對於革命絕非真心。
幾年後發生的另一件事,徹底印證了劉伯承的猜想。
楊森奉國民黨反動派之命,1939年6月12日襲擊平江嘉義新四軍通訊處,造成多人死傷,史稱“平江慘案”。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於1939年1月召開,在制定了抗日政策的同時,還明確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
由此一來,全國各地反共事件不斷,政治氣氛日漸緊張。
同年年6月初,楊森從長沙帶回了一份密電,上面赫然寫道:
“共產黨在嘉義暗中活動,阻撓抗戰,速將新四軍平江嘉義留守處人員黃耀南、塗正坤等一一解決。”
接到密電後,楊森立馬開始了暗中部署。
他要求特務營營長何學植率領兩個手槍隊、重機槍排進駐嘉義鎮,並部署第九十二軍的一個連前往平江縣城追捕黃耀南。
楊森計劃在當月12號下午三點動手,同時解決嘉義、縣城兩地,將通訊處主要負責人員全部殺害。
到了12號上午,塗正坤真帶領著機關同事與當地群眾挖破公路。
而與此同時,何學植已經完成了對通訊處的包圍。
三點一到,二十七集團軍特務營中尉偵察員張紹奇突然闖入通訊處,請求塗正坤去鄉公所商議抗戰事宜。
塗正坤不疑有他,跟著張紹奇快步前行,誰想到剛走出三十多步,就被躲在暗處的特務槍殺!直到臨死前的最後一刻,塗正坤還在血泊中高呼:“不準破壞團結抗戰!”
然而,這一切只是噩夢的開始。
槍響之後,張紹奇賊喊捉賊,大喊:“有匪啊!有匪啊!”
話音剛落,特務們便破門而出,號稱要“剿匪”,大聲呵斥道:“你們誰是負責的!”
這時,通訊處秘書主任吳淵挺身而出,義正言辭地回擊:“我是負責的!你們要幹什麼?你們為什麼要殺抗日戰士!你們為什麼要破壞團結抗戰!我要控告你們!”
特務們不由分說,透過暴力威脅,直接將吳淵推出了門。
但吳淵毫無懼色,仍然在高呼:“我要控告你們破壞團結抗戰的罪行!”
張紹奇惱羞成怒,命令屬下將吳淵當場槍殺。
他們將通訊處的槍支彈藥、電話機、油印機、軍服與銀元洗劫一空,並逮捕了八路軍中校團副羅梓銘、新四軍少將參謀曾金聲、通訊處軍需員吳賀泉與機要員趙綠吟。
當天晚上,楊森派遣部下動用酷刑,最終將羅梓銘、曾金生、吳賀泉、趙綠吟推入廢井,連開數槍後活埋。
通訊處幹部餘鬱光等四人、在北鄉工作的李發琪等二人和在漿市工作的姜青均在平江慘案中遇害。
如此看來,楊森對國民黨可謂是“忠心耿耿”。
然而,1949年戰爭局勢發生了逆轉性的變化。
眼看著國民黨節節敗退,楊森又有了新的打算。
三、被拒絕的起義
這要從1949年8月說起。
抗戰結束後,解放戰爭在中華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開。
彼時,毛澤東與蔣介石都認定了“在大陸的最後決戰在四川”。
因此,蔣介石決意在四川進行最後的戰爭。據此,毛澤東也制定了“聲北擊東”的大戰略。
按照計劃,劉鄧大軍將從川東暗度陳倉。
隨著戰爭的進行,川南川東眾多地區迅速解放,劉伯承與鄧小平決定趁此機會發動成都戰役。
除了軍事打擊外,政治攻勢也不曾停止。
劉伯承向西南國民軍政人員提出了四項忠告,明確表示:一律不編散,不收繳武器,指定地點集中,聽候處理。
這份公告在國民黨大軍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越來越多的將領開始思考:要不要立功贖罪,投向光明?
在當時,起義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很快,一波又一波的起義如雨後春筍,蔓延在四川大地上。
同年12月9日,盧漢、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人率部在昆明、雅安、彭縣,宣佈起義;第二天,王伯勳率部在貴州盤縣起義;第三天,郭汝瑰在宜賓起義。
重重起義,導致西南國民黨軍迅速分化。
對此,蔣介石氣急敗壞,還派胡宗南沒收了劉文輝在成都的資產,把房子也炸了。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楊森有了新的考量:他也要起義!
當時,楊森身兼數職,地位重要,是國民黨第20軍的軍長。
當第二野戰軍到達湘西時,電臺收到了楊森發來的電報。
他在電報中,向劉伯承與鄧小平明確表示:自己將要起義。
負責的柴軍武收到訊息後,第一時間做了彙報。
沒想到劉伯承直截了當地說:“千萬不要這些人,別理他!你們做起義工作,不要找這些人!”
劉伯承之所以會說這樣的話,恰恰是因為他了解楊森的為人。
他知道,楊森此刻必然不是出於真心,只是由於國民黨大勢漸去,從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選擇。
不僅如此,從之前的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來,楊森為人陰險,最擅長兩面三刀,同時手段殘忍,曾對諸多的共產黨員加以迫害。
楊森沒有收到劉伯承的回應,卻並不死心。
重慶解放之後,他甚至還派遣了使者,到重慶找劉伯承面談。
他的使者對前來接待的柴軍武說,楊森可以起義,但有一定的條件。
那就是要求劉伯承幫助他把自己在重慶的錢財運走。作為交換,他甚至可以捨棄掉自己那些仍在被第二野戰軍包圍的部隊!
沒想到,劉伯承一聽,反而更加生氣了,說道:“你們去跟他談去,讓他轉告楊森:有多少槍繳多少槍,就是繳械,別的不談!”
楊森被多次拒絕後,知曉大勢已去,便立馬倒戈,著手準備逃跑事宜。
在成都解放前夕,他和另外一位四川軍閥孫震,乘坐飛機前往臺灣。
到了臺灣之後,他又光速“變臉”,再次在國民黨內擔任要職。
1950年4月,楊森被任命為“國策顧問”;10年後,他又搖身一變,成了體育協進會的理事長。
甚至在他90歲大壽那年,他還爬上了臺灣第一高山,並洋洋自得的宣佈:
“我的一生過得平凡而實在,如果歲月不會催人老,我將繼續拿出我的力量,為人生而服務。”
楊森於1977年5月去世,享年95歲。
今日看來,劉伯承看人的眼光沒有出錯。
倘若當年接受了楊森的起義,還不知會有怎樣的風險!
參考資料:
1、中共岳陽地委黨史辦,中共平江縣委黨史辦編:《平江慘案資料彙編》,1985年。
2、湖南省檔案館主編:《湖南歷史上的今天》,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程繼隆:《落暮 國民黨高官的最後歲月》,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4年。
4、《劉伯承為何拒絕接受楊森“起義”》,讀報參考,2016,(第4期)。
5、邱秋著:《廣安紀事》,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 2018年。
編輯:雪糕
責編:Th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