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包是大徽尖下的一處村落,最盛時有30餘戶人家。隨著大徽尖自駕旅遊的興起,名不見經傳的良田包也頻亮相於網路。這是因為,良田包入口處新修建了一條通往大徽尖的水泥路面的道路,使得良田包成為前往大徽尖必經之處。10月30日,曾與三位騎友第一次探尋大徽尖、龍眠山脊越野線,從良田包村口邁門而過。11月20日,自駕挑戰大徽尖陡峭山路,終於走近良田包,一睹深山秘境村落,所見人物、景色、杜舍,收穫頗多,在此記之。
又遇廢棄軍工廠
由河棚鎮街道南,與廬鎮岔路口,左轉向東,經過先鋒機械廠舊址。這所老“三線廠”最大的建築是一所禮堂。同周邊破敗的老廠房相比,這個禮堂依然紅旗招展,窗明几淨。這裡已經被改造成為河棚鎮嵐衝村村委會辦公樓。與普通的村委會相比,嵐衝村委會明顯規模要大得多。受益於先鋒機械廠的佔地規模,門前一個近千米的廣場。作為村委會辦公場地的這個禮堂,其氣勢、規模甚至超過鎮政府的規格。禮堂之頂,一面紅旗迎風招展,是山谷中最亮的色彩。
秋色無限,最美是金龍銀杏
穿過先鋒機械廠,沿著峽谷中的小道轉轉折折,盤旋向上。同二十天前來的景色相比,山還是那些山、樹還是那些樹、溪流還是那些溪流,但色彩要豐富、絢爛得多。道邊、山坡上的那些樹,經歷了20天的進化和歷練,紅葉、黃葉一簇簇、一團團灑佈於山樑、道旁。最耀眼的當屬挺立道旁的一排排、一棵棵的銀杏,金黃的紙扇狀樹葉在枝頭迎風勁舞。這深秋、初冬時節的銀杏,似一條條金龍,山谷間舞動,興至濃時金葉飄落,似龍麟灑落人間,成就了一地的金黃。
鄉土農家樂,純樸“山連山”
經過幾個急彎上坡後,到了良田包的岔路口。路口一個“山連山農家樂”的告示牌掛在道旁。由此直行是前往大徽尖的道路,尋找這家農家樂,選擇右轉前往良田包。右轉上坡約200米,又是一個左轉急上坡後,出現一個岔路口,一條上坡,一條下坡。“望華峰茶廠”牌子指向下坡道路。第一次經過此路口的自駕車多數會踩急剎車,原因是車頭昂首向上,看不到向下的道路路面。有沒有行人、車輛?有沒有坑窪?都不可見,若是個懸崖也未可知。沿著這條道下坡就到了望華峰茶廠。沿著農戶家門前的道路,轉轉折折,上上下下,終於找到了“山連山農家樂”。這是農戶利用家裡住房開設的農家樂,目前只提供餐飲服務,一棟二層樓房正在施工中,主體框架已經完成,只剩下內外牆體表面沒有粉刷。這家農家樂地處村裡最高處,主人張友安,近六十歲年紀。早年讀書少,但燒得一手好菜,且性格平和,待人和善。兒女在外打拼,老倆口在家務農,近年隨著戶外旅遊的興起,在家辦起了農家樂。老張家的農家樂,在山下岔路口的位置擺放了一個廣告標識,上有聯絡電話(18365520207)。已經是12點,老張家已經吃過了中飯,但仍在鍋臺前後忙碌,晚上有一桌預訂的客人,這是在做準備。老張在鍋臺、案板上忙碌,老伴在灶口添柴,這是鄉村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土灶。土法燒製的菜餚是城裡人夢裡都思念的味道。老張盛情,案桌上的鍋仔、紅燒肉仍熱,邀我吃厚厚的土灶鍋巴,就著土豬肉、鄉土小菜。這美味的一餐,老張還拒絕收錢,給了我一頓免費的鄉土美味。
鄉愁良田包
良田包,地處大山凹處,四顧群山蔥鬱,一條小溪彙集群山來水奔湧而出流向遠方。村內古樹成蔭,飛鳥翱天。家家窗明窗淨,纖塵不染。最古樸的是一棟四合院老民居,土牆瓦頂,一對老夫婦居住於此。這是早年江淮地區民居的縮影,我小時候家鄉居住的房屋都是這種風格。可惜老家裡這種房屋已經被鋼筋混凝土建築取代多年,能勾起早年記憶的鄉土民居已經絕跡。最美鄉村的標配除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最重要的還有:鄉愁。這種鄉村民居是記憶,是值得保護的歷史。或許有一天,美好鄉村建設方案中就納入了傳統民居的內容。村裡最現代、最漂亮的一棟房屋是張友林家的宅落。張先生早年在外打拼,掙下不菲身家,在沿海地區定居。老父在家,不願遠遊,遂在祖宅基礎上翻蓋了一棟新房,安裝了遠端影片監控裝置,遠在天涯也能洞悉家鄉的一草一木,更能隨時與老父通話。張先生早年外出創業,子女在外上學、就業。祖宅、老家沒有給子女留下銘記於心的印跡。“祖宅不能丟”,這深深的鄉愁,深藏於張先生的心中,也是深埋於打拼、創業的眾多遊子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