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趣事給我們帶來驚喜,這便是旅行的魅力。為什麼忽然說出這句話呢?這得從前幾天我們在潮州的自駕之旅說起,當天我們原本想去找一找朋友推薦的兆興寶香牛肉丸,但是按導航前往被導進了一條狹窄又崎嶇的小路,同行的朋友都覺得肯定走錯了,於是便掉頭回來重新找路,豈料一陣左轉、右轉,便進了一個非常熱鬧的村子,道路兩旁擺滿了小攤,邊上還有人在曬稻子,讓我們意外的是,竟然無意中遇到了潮州歷史上唯一的文科狀元林大欽的老屋——林氏家廟與狀元第。
走到這裡純屬巧合,雖然大門沒開,但我們還是想泊車下來拍攝一組照片,有周邊環境的,也有透過門縫、窗戶拍到一些裡面的照片,作為潮州唯一的文科狀元老屋,也算是文物古蹟了。
這座林大欽的府第坐落於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三村,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看上去充滿經歲月的滄桑感,古樸厚重,甚至有幾分破敗感。
林大欽(1511年~1545年),字敬夫,號東莆,明朝嘉靖壬辰科狀元。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據說是莆田九牧林氏後裔,其祖上於宋末元初從福建遷居廣東海陽,在潮州留下很多關於它的傳說。
林大欽的父親林如潮是潮州刑房典吏,為人善良,樂於助人,曾經幫一蒙冤鄉人昭雪。鄉人無以為報,得知老林年近半百,膝下無子,就將老林邀至家中灌醉,並將女兒許配給老林作妾。於是林如潮年近半百才生下林大欽。
林大欽幼而聰穎好學,12歲即誦讀蘇洵《嘉佑集》,此後操筆為文,絕似老泉;13歲通讀《少微通鑑節要》。可惜17歲那年,林大欽父親去世,家計隨即變得艱難,母子相依為命。他便靠給大戶人家當私塾教師而賺取微薄的薪水來贍養母親,同時也不忘維持學業,寒窗苦讀。
嘉靖十一年,20歲的林大欽參加殿試,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寫下5000字的《廷試策》,文字汪洋恣意,論說精闢獨到,分析時弊恰切,治理方略恰當。嘉靖皇帝看後讚歎不已,遂欽點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負責修史工作。如果我們現在去潮州古城的牌坊街,還可以看到因他而立的狀元牌坊。
林大欽中狀元時不足21週歲,那可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然而,當他在京工作三年之後,深感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又不願與“昏亂衰世之政”同流,遂以母親身體不適北地氣候為由,稱“人生不須做官,只須孝親、悌長、親賢、愛人”,辭官南歸。
辭官歸鄉,他主持重修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林氏家廟,林氏家廟前廳翹角飛簷,正中是嵌瓷塑造的雙龍,下方則是雙鳳朝牡丹,儘管久經風雨滄桑,仍然保持絢麗。歸家不久,他還寫了一首《歸來謠》,來表達他嚮往的生活,全詩是這樣的:“歸來物外情,日與園林親。耕鑿安時化,衣冠隨世春。前途當不惑,遠志期所遵。已矣歌採芝,聊與靜者倫”。
回到潮州,林大欽開壇授徒,造益桑梓,“結講堂華巖山(今桑浦山),與鄉弟子講貫六經,究生命之旨”,從此絕意仕途,心性隨和,他在《吾鄉》詩中道:“吾鄉風俗自淳古,直道時存畎畝民。衣服不殊天樸在,藩籬剖析話情親。粵歌魯酒春相問,雲榻煙蓑老傍人,故憑童冠將桑梓,浴水風雩語性真。”
1540年,林大欽母親因病去世,由於從小相依為命,林大欽悲傷過度,也大病一場。五年後他不幸病逝,時年僅34歲,說起來真是為之悲傷。由於裡面沒有開門,我們也只能在外面看看,不過無意之間能遇上這樣的古蹟,不得不說,潮州真是一座人文厚重的城市,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