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註定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極其不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阿里巴巴、美團等公司紛紛被鉅額罰款,反壟斷、規範平臺經濟、雙減、資訊保護等政策頻頻出臺,公眾對網際網路的態度明顯轉變。投資人也用腳投票,引發相應公司的股價大幅回撥。
不過隨著部分中概股價格持續走低,抄底的投資者也不斷出現,各路資金透過各類渠道不斷湧入。
那麼,當前是抄底的合適時機嗎?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透過基金參與?本篇文章試著嘗試透過資料探討下這個問題。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大跌 估值已經處於歷史低點
今年以來投資者印象最深的除了市場嚴重分化、房地產暴雷之外,恐怕就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持續走低。
截至11月22日,騰訊已經從年內最高價回撥超30%,美團、阿里巴巴、小米集團、嗶哩嗶哩、百度等公司的股價從最高點回調超40%,拼多多、快手的股價更是回落超60%。
如果回顧歷史來看,本次回撤也是接近歷史記錄。以騰訊為例,自從上市以來經歷了多次大幅回撤,低點分別在2008年1季度、四季度以及2018年四季度,今年的這次回撤幅度在歷史上能排名第四。不過騰訊的成長性一直不錯,每次回撤後股價都能繼續上漲並創出歷史新高。
另外阿里巴巴自從2014年從美股上市後,也經歷了多次回撤,目前本輪迴撤已經超過2015年,最大回撤幅度超50%。
所以從股價本身來看,已經有了較大的回撥。那如果從估值上看呢,這些公司到底貴不貴呢?我們可以簡單從橫向和縱向去比較。
如果縱向來看,當前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的估值都處於歷史低點的位置,至少從歷史價格上看肯定是不貴的。
另外如果對標全球主要科技公司的估值,當前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估值也具有一定的價效比,估值也相對便宜。
所以從以上角度來看,至少當前的價格是不貴的,相對符合“好價格”的標準。
但是對於是不是“好公司”,可能不同的投資者會有不同的結論,不過從發展情況上看,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已經接近天花板,未來存量的競爭應該更加激烈。
不過,即使是當前網際網路行業的增速降低,存量博弈狀況下,龍頭公司仍然有望繼續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甚至不少中小企業會被加速出清。
資金不斷湧入抄底 眾多投資者被套
面對誘人的股價,特別是相對前期近乎5、6折的市場價格,難免不讓人心動,投資者紛紛透過多種渠道抄底買入。
由於眾多公司在海外上市,透過基金抄底成為很多中小投資者的唯一選擇,以中概互聯為例,當前的基金份額比去年末已經上漲745.2%,份額增長近200億。
然而從今年市場走勢來看,中概互聯的走勢卻讓眾多投資者失望不已,很多投資者抄底抄在半山腰。
不過眾多機構認為,隨著政策框架逐步清晰、可預期性不斷增強,長期來看,系統性政策的出臺旨在及時遏制行業亂象,推動行業往規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投資者如何透過基金參與?
目前從投資渠道上看,由於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已經在香港上市,擁有滬港通許可權的投資者可以直接購買股票,甚至不少投資者也有港美股賬戶。不過對於很多中小投資者來說,透過基金還是唯一可行的途徑。
目前公募基金市場中,可以透過中概網際網路ETF、恆生網際網路ETF、交銀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場外暫停申購,LOF可交易)等產品,以及剛剛結束髮售未來將上市的廣發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30ETF進行參與。另外部分場內基金也有聯接基金,不過目前抄底資金踴躍,基金公司已經宣佈暫停申購了。
那這幾個產品有什麼區別呢?
從產品形態上看,中概網際網路ETF和廣發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30ETF所跟蹤指數分別是中概網際網路50及中概網際網路30,成分股主要都是網際網路企業,恆生網際網路ETF除了網際網路公司外,還包括聯想、中興通訊等一些科技公司。
中國網際網路50的成分股相對集中,從三季報披露資料來看,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佔淨值比分別為28.48%、22.98%、13.85%,三者合計的佔比超過65%,因此一定意義上說,購買中概網際網路ETF其實一定意義是就是買這三家公司的股票。
不過中國網際網路30的集中度就相對較為分散了,根據新修訂的指數編制規則,單隻權重不超過15%,前5大重倉股不超過60%,相對賦予其他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更多的權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部分產品場外已經暫停申購,場內基金當前還存在一定的溢價,投資者還是需要注意相應的投資風險。
投資有的時候除了分析之外,靠的還是信仰,如果相信中國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未來會繼續發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特別是新能源等熱門賽道已經漲到歷史高位的情形下,定投相對低位的網際網路基金或許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