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氮化鎵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氮化鎵充電器的推廣普及,充電插排也迎來了全新一代的氮化鎵插排。得益於氮化鎵的材料特性,所以相比於傳統插排,氮化鎵充電插排體積要小,功率要高。目前筆者桌面用的是一款魔方轉換器,雖然體積也不算大,並且具備3個U口,但是輸出功率最高僅有十幾瓦,基本很難滿足目前電子裝置的快充需求,所以U口基本處於半閒置狀態,魔方插排上也是插滿了各種充電器。
最近倍思新出了一款氮化鎵快充插排,2U+2C多個介面,最高支援65W功率輸出,支援多種快充協議。因為之前接觸過倍思的電源類產品,對倍思的品質還是比較放心的,於是果斷下手了這款GaN3 Pro桌面插線板,這次能不能將桌面充電器終結就看它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款產品的宣傳圖,以為體積會挺大的,不過開箱之後,這款插線板體積遠比我預期的要小,單手可以輕鬆握持。
插線板整體呈現為一個小長方體,截面為正方形,正面左上角印有MAX 2500W標識,表明這款插線板支援總功率為2500W,小體積大能量是對它最好的詮釋。四個稜邊均為大圓角設計,持握不割手,如果外出需要攜帶時,也不擔心會劃傷其他物品。
倍思GaN3 Pro插線板線材用料很足,線芯採用1mm²尺寸,線材外徑比較粗,與插線板小巧的體積形成鮮明對比,可能有人會覺得大材小用,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款插線板最高支援2500W的總功率,Type-C單口最高支援65W輸出,USB單口最高支援60W,採用較粗的線芯可以進一步降低發熱,安全係數更高。
插線板線長大約在1.5m,長度充足,接電方便。插頭為10A大電流插頭,兩側很貼心地設有指肚凹槽,插拔更加順手省力。
除了這一套插線板,倍思GaN3 Pro此次還配備了一根長約1m的C to C的資料線,可用於Type-C口的快充輸出。不要小看這根資料線,從端頭位置可以看出這根充電線線最高支援100W快充,可以用於大多數裝置的快充,包括膝上型電腦。
倍思GaN3 Pro插線板正面是一個5孔位的插座設計,可以滿足日常裝置的用電需求。插孔內建了75N的安全保護門,防止兒童手指伸入發生觸電危險,這一設計還是比較貼心的。如果正面能夠再多出一組孔位,可能用途會更加廣泛。
充電口均分佈於插線板的端面,上面兩個為Type-C介面,下面兩個為USB口。眼尖的朋友很快會發現,插口顏色有所不同,倍思此次為了將快充口與普通口進行區分,將快充介面設計為橙色,一目瞭然。介面上方設有一淡藍色指示燈,可用於判斷插線板當前是否通電。
兩個Type-C介面均支援65W快充輸出,可以給筆記本、手機等裝置快速充電,像筆者目前使用的Redmibook14,最高支援65W快充,iPhone12為20W,小米9最高27W,基本都能滿足快充需求。實測單口使用PD快充線時,30分鐘可以給iPhone12充電46%,給小米9可以充入64%。
黑色的USB介面為標準充電介面,最高支援5W功率輸出,適合給手環、手錶、藍芽耳機等小功率裝置充電。橙色U口最高支援60W快充輸出,基本能滿足目前大部分電子裝置的快充需求。使用U2口輸出時,30分鐘可給iPhone12充電42%,給小米9充電62%,均屬於正常範圍。
以上結果均為單口輸出測試的,但是實際生活中,一般都是多口同時使用,在接入裝置數量不同時,各介面輸出功率也不盡相同。官方給出了在不同介面搭配使用時,各介面輸出的功率。
從圖中可以看出,Type-C1口跟USB1口應該各自佔用獨立通道,Type-C2口與USB2口應該共享一個快充通道,因此在Type-C2口與USB2口同時投入使用時,輸出功率會大大降低,最高只有15W。綜合使用時Type-C1口會降為45W,USB1口則保持5W不變。
按筆者正常使用模式測試,Type-C1口接65W的筆記本,Type-C2口或者USB2口給iPhone12充電時,資料表現與上述單口輸出時基本一致。而Type-C2口與USB2同時接入兩部裝置時,功率會明顯降低,具體如下,從中可以看出,同時接入時Type-C2口充電相對更快。
因此筆者平時使用時,Type-C1口是常接筆記本的,Type-C2口與USB2口用於給手機、充電寶等裝置充電,USB1口為低功率介面,一般給手錶、耳機等充電。
得益於氮化鎵的材料特性,在同時給多個裝置充電時,插線板表面依然只是溫熱狀態,發熱區域主要集中於插線板1/3的部分。倍思GaN3 Pro外殼採用750℃阻燃材料,通過了國家3C認證,使用安全放心。
就日常使用來說,這款氮化鎵充電插排確實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充電插頭,而且就插線板體積而言,放在桌面也不太佔地方。多個介面同時使用時,輸出功率也可以滿足大部分裝置的快充需求。線材部分相對整體而言比重較大,因此便攜性會相對差一些。插頭孔位較少,只有一組,如果要用一些其他裝置還需要藉助其他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