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劉皇叔無疑是人氣最高的一位,他起兵的時候無權無勢,但還是憑藉著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從而獲得了下屬們的誓死追隨,而徐庶,同樣也是其中的一位。無論是在演義還是正史當中,徐庶對於劉備的事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他推薦了諸葛亮,才使得劉備能夠走出更加長遠的一步。
《三國演義》之中,徐庶受到曹操相逼,不得不來到其身邊擔任軍師,最後一次出場,則是在赤壁之戰前,徐庶製造馬騰韓遂大軍要奔襲曹操後方的謠言,為此徐庶當即向曹操請命,帶著三千兵馬,離開了赤壁這個是非之地。相信大家心中不由得冒出幾個疑問,徐庶如果在曹營一言不發,那麼曹操為何還要養著他?後來的徐庶又怎麼樣了呢?
其實來看下徐庶在正史上的人生,就明白這些道理了。191年,徐庶為了躲避董卓之禍,而來到了荊州,正是在這裡,他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十分友好,等到201年,徐庶投奔了依附於劉表的劉備,並且受到了重用。等到207年,劉備希望廣納賢才,因此徐庶推薦了諸葛亮,並且說服劉備三顧茅廬,從而求得臥龍。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加入劉備的時候,徐庶並未曾離開。
到了208年,曹操開始率領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只好匆忙向南撤離,徐庶也帶著家眷跟著劉備諸葛亮一起逃亡,但是在逃亡過程當中,徐庶的母親被俘虜,曹操隨即以此作為要挾,因此徐庶被逼無奈之下,只好辭別劉備,轉身前往曹操營地。(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
徐庶到了曹營之後,一段時間裡面到也沒有了聲音,因此就不存在曹操是否還供養著徐庶的問題,理性推測,徐庶來到曹營,自然不可能一言不發的,畢竟誰也不會養閒人,他很有可能做著職位卑微的小官,因此就無從記載了,當然徐庶是十分有才華的,可能是他不願意為曹操出謀劃策,因此才“出工不出力”。
不過等到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稱帝的時候,徐庶以原名徐福的名義,被列入勸進表當中,再次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他的所作所為,可能要讓諸位大跌眼鏡了,什麼是“勸進表”呢?古代的時候,篡位也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因此一些比較阿諛或者是為了自保的大臣,就會恭恭敬敬給篡位之人獻上一份勸他做皇帝的文章,讓他不落人口實。意思很明白:“你看這是大家都要我當皇帝,可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認為的啊!”而曹丕在220年篡漢,徐庶也成為了勸進表上署名的一份大臣。
由此可見,徐庶似乎並沒有三國演義中“誓不為曹魏獻一計”的雄心壯志了,或許他也是屈從大勢吧!在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負責糾正百官朝儀,算不上太高的官。228年,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是蜀國丞相,率領大軍北伐,聽聞徐庶的事蹟之後,不由得感嘆:“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魏國的謀士這麼多了嗎?為何不重用徐庶和石韜(諸葛亮另外一個好友)二人呢?
在幾年後,徐庶便病逝離開了人世,他的墳墓,則埋葬在彭城。徐庶的故事,也是讓人感到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