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玲 通訊員 馬昕 濟南報道
日前,“2021年中國優秀眼科醫師”名單出爐。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主任醫師溫瑩榜上有名,成為此次表彰活動中山東省唯一上榜醫生。
該獎項是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設立的表彰,自2010年首次開展至今,中國優秀眼科醫師評選已評選十一屆,旨在鼓勵在我國眼科學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眼科醫師,並以此調動廣大眼科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繁榮我國眼科事業。
2021年中國優秀眼科醫師評選活動受到全國眼科醫師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提名。經過公開、公正、公平的民主投票,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主任醫師溫瑩同全國21名優秀眼科醫師憑藉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他們為患者帶來光明,是名副其實的“光明使者”。
走近中國優秀眼科醫師——溫瑩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重要性不言而喻。角膜、眼表、玻璃體、視網膜……這個“心靈之窗”,內部結構紛繁複雜。溫瑩的工作就是透過這繁雜的結構,為患者帶來光明。
來到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記者和溫瑩的首次相見是在她一臺手術之後,此時午後兩點半剛過。她順手拿過自己的馬克杯,衝上速溶咖啡,準備讓略顯繁亂的大腦歇一歇。
每個週一、週三,是溫瑩最為忙碌的日子。因為這兩天上午,她都要坐門診。雖然門診開始時間是8點鐘,但7點半的時候她就已經趕到了崗位上——檢視前一天做手術的患者情況,或者為後一天的手術做準備。
一個上午平均要為30名患者看診,中午下班往往就得12點了,時常會延遲至12點半,甚至午後一點。簡單吃上幾口飯,一點半的時候,她又走上了手術檯。“中午飯也不能多吃,要不然在手術檯上容易犯困。”對於溫瑩來說,小半碗米飯加一份簡單的青菜就是午餐的全部。常年如此,這倒令她身材保持得格外好。
因為兼任醫院醫務科科長,只要手術能在下午4點前結束,她還要參加醫院召開的會議,一起討論醫院的發展和管理方面的事務。
一個對時都要在醫院度過,每週總要有兩天如此,因而咖啡成了溫瑩離不開的飲品。
女醫生在工作中成為“拼命三娘”,難免對家庭心存深深的愧疚。在溫瑩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狠心”的母親:懷孕8個多月,她仍然在手術檯上做手術,並且一直忙到臨產;孩子兩三歲時,她還是一名住院醫生,遇到急診病號從來都是隨叫隨到,孩子只能交給老人照看;經常與孩子講燃放鞭炮的危害,以致孩子非常害怕煙花爆竹……
愧疚之後,溫瑩還是覺得自己這麼做值得。既是對工作、對患者負責,也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奮鬥的榜樣。“哪怕再累,在家裡我們從來不講消極的話。”溫瑩感慨道,工作中總會產生一些壓力,每當這種時候時,就會約上三五好友,大家聚在一起傾訴一下,或者結伴同遊消減內心壓力。
“休班的時候,我會做做家務。”實際上,溫瑩很喜歡做家務,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她來說,做家務也成了減壓的一種方式。
“不後悔!”當被問及從醫感受時,身材瘦削的溫瑩回答得格外利落,“我們的職業不能簡單地說辛不辛苦,做醫生是一份很純潔的工作,而且忙忙碌碌的節奏下也無法想太多。”
在她的心中,想法很簡單:為更多患者解除眼部疾病,日子就變得很充實。
其實,溫瑩並非一直如此“剛強”。溫瑩認為,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主要得益於她所在的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我們院長是一位真正的大醫,他不僅僅為患者解除眼睛疾病,也不僅僅作為院長謀劃醫院發展,而是承擔了非常多的社會責任。”溫瑩表示,無論是做防盲慈善,還是開展我省青少年近視防治工作,醫院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教給她的是一種思維、一種情懷——精研業務為患者解除病痛,同時盡己所能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
“我的成長完全是在醫院大家庭的感召下,一點點歷練出來的。”
醫患 相處融洽是耐心聊出來的
“一段時間以來,醫患關係呈現某種緊張的大形勢,自己能跟患者相處融洽著實不易。”在溫瑩看來,我們的醫學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是有欠缺的,正因為如此,她在與患者接觸時,有意識地主動強化人文關懷的東西。“在接診患者後,我要了解他的背景,是名學生還是位工人或者其他,對待不同的患者在溝通方式上會有所調整,讓對方能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病情並積極配合治療。”溫瑩說,她做的邏輯並不複雜,就是建立起病人與醫生的相互信任,打消患者因為專業知識不足而可能產生的疑慮。
就在不久前,溫瑩接診了一名眼球炸裂傷患者。由於整個眼球從中間劈開了一半,這位患者在剛到醫院時極為懊惱和沮喪,甚至對於治療不抱希望。“反正已經看不見了,治不治都一樣!”這就他那時心中最真實的寫照。
看到這種情況,溫瑩每天都會到病房跟這位患者聊天安慰他……
——你看,你的老父親在這裡照顧你,你要重新振作起來呀!
——視力到底能不能恢復還是未知數,但如果不去嘗試,以後想起來“我當時是有機會的,只是因為自己放棄治療導致整個眼球都沒有了”,不會後悔嗎?
——如果現在積極配合治療,至少眼球能保住,我們還有新的技術,對於視力能保持多少,我們希望能幫到你,會竭盡所能的……
透過耐心溝通,患者積極配合了治療。如今,他的眼球保住了,下一步將進行修復。
大愛醫生就是在最需要你的時候你能頂上
眼科顯微技術精湛,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者”。從角膜移植到微創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她每年完成各類複雜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包括難度極高的黃斑界膜手術等各類四級手術約1000多臺次。救助了無數頻臨失明的患者。在全省眼病防治技能競賽中,獲得個人優秀獎。多次在國內學術會議中現場手術影片演示,並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手術大賽,取得好成績。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患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她率先在全省建立起首個乾眼視疲勞門診引進開展了包括物理治療、強脈衝光、熱脈動治療等國際先進治療方法,並結合祖國傳統中醫藥治療為廣大幹眼症視疲勞患者解除了痛苦。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和所在的醫院承擔起全省急危重眼病的救治工作。沒日沒夜的帶領全體醫護人員,研究制定特殊時期手術流程和保障措施,出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有序開展眼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不拒絕任何患者、不停任何手術”,為非新冠肺炎又急需救治的患者能儘快就醫提供保障。作為眼外傷專家,在疫情期間多次救治省內各地轉診的視網膜脫離、眼外傷、眼內炎等急危重症眼疾患者。疫情期間參與救治急危重患者達300多人次。獲得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頒發的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在業務方面我現在很後悔的一點是,當時我們沒有系統的規範化培訓,導致我現在面對全身疾病引起的眼病時,有時會有些拿不準。”每到此時,溫瑩就會與同行們交流,並查閱資料。她說,如今醫生們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前的規範化培訓十分必要。
從醫多年,面對過無數患者,溫瑩印象最深的是,10年前她跟著上級醫師做第一臺手術時的那位患者。那一刻,溫瑩清晰地明白了自己所做的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給人們帶來光明。
當時,一名調皮的8歲小男孩將炸魚的魚雷當成了普通鞭炮燃放,導致眼球破裂。經過三四個小時的緊張手術,小男孩保住了眼睛和部分視力。如今,10年過去了,醫院隨訪已經18歲的小男孩得知,他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大學生。說起當年淘氣造成的苦果,他很是後悔卻又萬分感激,感激醫院為他所做的一切,否則他很可能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大學生。
“我不覺得自己為患者解除了痛苦,就理所當然接受患者感恩,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盡己所能。”溫瑩輕輕地說。
身邊有畢宏生院長這樣的榜樣,溫瑩對於自己的未來看得清晰而堅定。除了想在臨床中繼續做好眼科醫生的角色,她還希望能為醫院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在她看來,要想更好造福更多患者,成為真正的光明使者,一名醫生要想得多一點,再多一點。(部分節選《青年達醫》董昊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