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有十殿閻君,為何民間只知閻羅王?其他9王,連名字都叫不出
古人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有求來到一人無。
獨身一人來到海外,拜別菩提老祖回到花果山之後,美猴王孫悟空認為自己學到長生不老之術,便高枕無憂。
後來孫悟空被壓到五行山下500年間,每當他回想起海歸回到花果山的那段時光,是很美好的!
東勝神洲花果山,有山有水,有神仙留給他的洞天福地,有酒有野果,還有一幫聽話的猴子們,好不逍遙自在。
人無遠慮,便有近慮,幸福美好的畫卷從一次酒宴開始,這也難怪古人說:酒無好酒,宴無好宴。
那一天,孫悟空廣交天下英雄,擺下珍饈百味,斟滿葡萄美酒,先是加封了赤尻馬猴和通背猿猴,為他手下的四名元始和健將;後又結拜了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結為七兄弟。
沒有多久,孫悟空在一次酒醉不醒後,在地府鬼差勾死人的鎖拿下,魂魄進入了幽冥地府。
在這裡,孫悟空知道了陰曹地府有十殿閻君和掌管萬物生靈生死的“生死簿”。
看到孫悟空相貌兇惡,穿著不凡,手中又有鎮海神針——如意金箍兒棒,還打死了地府公差,打上了森羅殿,十殿閻王頓時大感不妙,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呀!
十殿閻君先是向孫悟空躬身行禮,自報家門:他們是陰間天子,掌管地府的十代冥王。
並非所有的相遇都是美麗的!這一次見面,孫悟空毫不客氣,登出並撕毀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猴族一類生死簿,之後大搖大擺、揚長而去。
事後,按照神仙官場的規矩,十殿閻君來到翠雲宮,拜見了地藏王菩薩,商量如何上天向玉帝奏稟此事。
四大名著《西遊記》中談到,最後代表地府和地藏府王菩薩,來到天庭向玉皇大帝上表,彙報情況的是五殿閻君——秦廣王。
在民俗文化中,民間留有一句:閻王讓你三更死,哪個敢留到五更!既體現了地府閻王的威嚴厲害,又代表著事情的刻不容緩。
在民間,百姓們一提到生死,就會聯想到閻羅王。實際上,我們在傳統民俗文化和文學作品中知道,閻羅王只是第五殿的冥君或行政長官。
按照道教的神仙等級體系,陰曹地府中地位最高的是天齊仁聖大帝,也就是東嶽大帝,泰山神,掌管大地萬物生靈。然後是北陰豐都大帝,十殿閻君、還有五方鬼帝、六天宮神,城隍,十大陰帥等,再往下,就是首席判官崔鈺崔府君、天師鍾馗、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神、陰兵鬼將等組成。
地府機構中,與生靈接觸最多、關係最密切地就當屬十殿閻君。
文學作品《封神演義》中稱,武成王黃飛虎,被姜子牙敕封為五嶽之首,加敕執掌幽冥地府18層地獄,凡一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
《西遊記》中,將地藏王菩薩尊為“幽冥教主”,成為了陰曹地府的最高領導人。
那麼,閻羅王並非排在十殿閻君之首,也非地府的最高領導,為何民間只知五殿閻羅王,很少有人知道其他9王的名字呢?
一、“閻羅”是十殿閻君的泛稱
《西遊記》原著中,十殿閻王多次出現過,分別是:一殿秦文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忤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平等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卞城王、十殿轉輪王。
在以往的西遊解讀文章系列中,我們談到過,陰曹地府與天庭相對應。
其觀念,源自道家的陰陽文化學識和佛家的地獄觀相結合,而催生的產物。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世間萬物有生便有死,有陰便有陽,有黑便有白。
五嶽中,泰山位於東方,與五行木對應,主生髮、主仁和之氣。那麼,人死了,其魂魄又該去哪裡呢?
於是,古人將天地人三界中的陰曹地府,稱為是掌管:萬物魂靈之地。
人死後,都需要接受地府閻羅王的審判,根據生前所作的善惡為標準,來判定是昇仙,還是下地獄,或轉世投胎,也有少數人留在陰曹地府擔任公差。
“閻王”一詞,是梵語Yama-raja的音譯演變而來後的簡稱。十殿閻王,又稱“幽冥界之王”,或俗稱“閻羅王”,既負責審判執行,又統領陰間十八層地獄。
可見,民間所說的閻羅王,泛指十殿“閻王”。
二、五殿閻羅王最公正無私
上古時期,古代並沒有閻王的觀念,佛教從印度傳人中國後,閻王作為地獄主神的信仰,由此開始流傳開來。
最開始,閻王被認為是陰曹地府的一把手,後又演變成了一個負責具體審判事務的地府之王,再往後,又演變成了“十殿閻王”。
民間之所以對五殿閻王家喻戶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五殿閻王非常的公正無私,執法嚴峻,且剛直不阿,獎懲嚴明!
相傳,他是冥界唯一“死神之王”,身邊有“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兩對鬼使差身為其左膀右臂。
民間傳說,歷史上的賢德人物包拯、韓擒虎、范仲淹和寇準等四人,死後赴任“閻羅王”。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古人曾有名言警句,勸告世人不要作惡,終究會有報應。
所以,生前即使是帝王將相或大奸大惡之徒,哪怕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也沒有不懼怕五殿閻羅王的。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