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建築是多種多樣的,建築也被稱為是凝固的藝術,有許多建築至今都很宏偉,其中一些細節的地方,令現代的匠人都讚歎不已。
有趣的是,在很多朝代不僅是建築精美,對城牆的修建也是很講究的,眾所周知,城牆是古代的一種軍事防禦設施。
我國的古代史被有些人說為是戰爭史,這個說法其實也沒錯,因為古代戰爭實在太頻繁了,在戰爭之中城牆是很重要的。
城牆的堅固度是格外重要的,很多時候都關乎整個城池人的生死,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儲存完好的城牆,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明城牆,明城牆至今已超六百餘年,不僅是屹立不倒,甚至還可以用堅不可摧來形容。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明城牆是如何做到的?古代又沒有水泥,卻能堅持這麼久,首先第一個原因肯定是材料用的好。
修建城牆所用的磚塊,並不是民間使用的普通磚塊,修建城牆時一般用的都是青石磚和夯土,夯土是把土夯實,硬度並不會弱於磚石。
夯土之外用磚石在包裹一層,完全不怕大炮的轟擊,而且那時候修建城牆時也有“混凝土”,不過並不是現在使用的那種。
古代沒有水泥,可是古人非常聰明,他們用糯米來當粘合劑,糯米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使用此物來修城牆,相對來說代價還是很大的,可見明統治者修建一個好城牆的決心。
糯米熬成湯之後混合沙土和石灰等物,便可以製成非常強力的粘合劑,值得一提的是,用糯米這個辦法並不是明朝所發明的,最早大概能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
在《天工開物》中有過詳細的描寫,這本書中記載了糯米灰漿的使用方法以及效果等等,可見古人的智慧之高。
那麼僅僅是材料用的好嗎?有專家早就說過此事,明城牆這麼久還這麼完好,可不只是因為材料用的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明朝時期因建造城牆,催生了許多的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存在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有趣的是因為這些制度,明朝時期生產出來的磚一直享有盛名。
舉個簡單的例子,磚石在生產的過程中,每一個過程相關的人都要把自己名字刻上去,假如說質量出現問題,直接能精準找到個人。
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能立馬去追他的責任,懲罰是非常嚴重的,沒人拿自己的命當兒戲,在製作中都會非常小心,生怕出現問題。
在建築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也會一直看守管理,如果發現有人偷工減料,當場便治罪,最輕都免不了體罰,所以人們根本不敢偷懶圖省事。
綜上所述,明城牆屹立不倒的原因主要就這兩點,很多人只看到了材料用的好,卻忽略了相關的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嚴酷的責任制度極大程度上保證了明城牆的質量。
為響應中央號召,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為促進行業發展,牽頭成立了【國家工藝美術平臺】敬請微信搜尋關注,獲取更多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