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來臨時,遠在他鄉的遊子心裡就開始發慌。出門打拼不僅辛苦,而且還讓家人擔心,如果還沒混出個模樣,更覺得無顏面對父老鄉親。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面對天空中的一輪明月,彷彿家人也在另一頭深情凝視,於是簡直不敢直視了。
明月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更有很多詩人還費了很多筆墨進行描寫。比如李白的《靜夜思》,李商隱的《霜月》,以及晏殊《中秋月》等等,不可勝數。
詩人們描寫月亮,寄託情思,更表達出自己的深厚感受。下面介紹杜牧水平高超的五律,寫月而不提一個月字,卻筆墨靈動,卒章顯志。
長安夜月
唐代:杜牧
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
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
獨有長門裡,蛾眉對曉晴。
杜牧是家喻戶曉的晚唐詩人,他的許多作品都膾炙人口,甚至百讀不厭。詩人本是柱國之才,卻倍受排擠,雖然擔任過很多地方的刺史,但始終無法才盡其用。
他也一直有一種渾渾噩噩的感覺,甚至在揚州時詩酒風流、不拘行跡,清醒時又覺得蹉跎了歲月、愧對了先人,雖然傷感不已,卻又無可奈何。這首詩就是作者身在異鄉、思念故園,於是有感而發,表達內心的惆悵之情。
詩人在長安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對那裡的亭臺樓閣和山水草木都非常熟悉。雖然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回京城了,但依然印象深刻。這首詩就是託物寓意,傳達出一種迷茫和悲愁。
開篇就描繪了一幅迷人的月夜圖,月光清冷、拂照山河,長安古城、皓彩滿天。“寒光、皓彩”,都是指代月光,只是一個側重於觸覺描寫,一個著重於視覺感受。詩人只用短短十個字,就點出了秋月瑰麗皎潔的特點,並用“重城”二字,表現出古城的莊嚴和繁華。
頷聯是千古名句,“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 月光毫無偏私,普照萬物,不分皇宮和茅屋,也不管貧賤和富貴。令人聯想到晚唐另一位詩人曹松的名句,“不曾私照一人家”,都彰顯出一種博愛的情懷。
詩人又揮灑浪漫的筆墨,將地面和天宮進行對比,“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千年的槐樹疏影婆娑,月宮中的仙桂也在秋風中簌簌作響。詩人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又跨越時空,思緒馳騁,在幻境與現實之間來往穿梭,卻顯得遊刃有餘。
於是結尾兩句也就順其自然,詩人又聯想到漢武大帝的愛妃陳阿嬌,曾經是金屋藏嬌,後來失寵後卻被打到冷宮。“獨有長門裡,蛾眉對曉晴”,尾聯抒寫了對阿嬌的同情,也藉此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身處窘境的悲哀。
阿嬌的故事流傳久遠,很多文人墨客都賦詩抒懷,比如司馬相如的《長門賦》,還有李白的《妾薄命》等等。杜牧一定覺得,一個妃子落難,竟然有無數人感懷;自己寄人籬下,心中愁悶卻無人可訴,怎能不讓他覺得悲慼。
杜牧的這首詩透過描寫長安月,表達了一種憂傷的情感。全文不提一個“月”字,卻句句描寫月亮。首聯從大處著墨,展現出月光的皎潔和古城的繁盛。中間兩聯表達浪漫,筆觸靈動,尾聯則抒發深情,也顯得卒章顯志。
詩人不愧是晚唐傑出才子,心中鬱悶,卻不發一句評論,而是以樂景抒寫悲愁,更引用典故,表達難以言表的深情,讓人讚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