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957年,北京中國畫院正式成立,齊白石任名譽院長。而擔任首任院長的,是晚清、民國以及新中國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文化名家——葉恭綽。日前,北京畫院推出“紀念葉恭綽誕辰140週年:衣被天下誰識恩——葉恭綽的書畫·交遊·鑑藏”專題展,帶領觀眾走近葉恭綽的畫壇友朋、書畫鑑藏和藝術人生。
“衣被滿天下,誰能識其恩,一朝功成去,飄然遺蛻存。”出自葉恭綽15歲時的詩作《繭》。少年的葉恭綽似乎就已預見了自己一生的軌跡。作為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葉恭綽是近代交通事業和交通教育事業的先驅;也是博古好雅又具有家國情懷的鑑藏家,一生致力於文物的收藏與保護事業;他還是新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推動者,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代理館長等職。
今年恰逢葉恭綽誕辰140週年,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無錫博物院、廣州藝術博物院、何香凝美術館、廣州海幢寺等13家單位的支援,彙集了各館、院藏的葉恭綽書畫、信札、以及曾經鑑藏的文物近百件套。
1881年,葉恭綽出生在北京米市衚衕祖父葉衍蘭的寓邸。在葉家深厚的家學傳統影響下,他4歲時即受啟蒙開始讀四書,五六歲即會作詩。展覽的第一板塊透過葉衍蘭、葉恭綽的書畫作品及相關文獻,向觀眾展示葉恭綽深厚的家學修養及書畫面貌,其中他與祖父葉衍蘭合作的《清代學者像傳》《歷代名人像傳》,不但是美術史界重要的研究資料,更被學界稱為研究清代文化學史的必讀之作。
葉恭綽一生輾轉廣東、江西、北京、上海、蘇州和香港等地,每在一處均交遊廣泛。他交往的好友涵蓋政治、交通、文化、鑑藏等多個領域,包括齊白石、陳師曾、何香凝、徐悲鴻、吳湖帆、張大千、黃般若、梅蘭芳、朱啟鈐等諸多藝壇名家。展覽的第二板塊透過豐富的書畫作品及信札文獻,呈現葉恭綽與近現代美術界好友的藝術交遊。在陳師曾的《北京風俗圖》中,在吳湖帆的《鳳池精舍圖》上,葉恭綽的題跋為觀眾講述了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
葉恭綽一生收藏、鑑賞的古物包羅永珍。展品中還包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楊維楨《張南軒〈城南雜詠〉》、吉林省博物館收藏的張見陽《楝亭夜話》、蘇州博物館收藏的傅山、傅眉《甲申冊》、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陳士忠《竹圖》等葉恭綽曾經鑑藏過的書畫文物,以此展示葉恭綽的鑑藏理念以及保護文物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