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遼宋夏金的平行歷史
在歷史教科書上,關於少數民族的歷史記載,始終有限。所以,人們大多隻知道北宋南宋,卻不知西夏、遼、金、回鶻,更不知于闐、喀喇汗、吐蕃、大理、蒙古等政權。
但別忘了,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的文化,也是在多種文明的撞擊下融合而成的。所以,想要讀懂中國的歷史,五代十國,遼宋夏金,這種多個政權並立的朝代,就特別值得我們研究。
可歷史典籍實在是太過繁雜,而今的影視作品又常常失真,我們到底該選擇怎樣的素材入門,實在是一個難題。
一個歷史系的朋友,跟我介紹了王曾瑜。我在網上一檢視,果真是當代知名的遼宋夏金歷史方面的專家。他正好也出版了一本書籍,我也就順便找來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自己的無知。原來以為自己對於宋朝是瞭解的,殊不知,竟錯過了許多。
2.《簡說遼宋夏金》
《簡說遼宋夏金》這部書,傳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治史觀念,作者王曾瑜在簡述了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之後,又分別專述了遼宋夏金的政治、社會經濟、科教文化以及宗教習俗。不僅如此,在《簡說遼宋夏金》的下篇,作者縱橫多種政治文化,為我們深入地剖析了遼宋夏金各自的興與亡的原因。我也正是在這個版塊中,才瞭解到,原來在宋朝時,我們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了。而其他政權,也為多種文化的融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最後,王曾瑜還為讀者們專門開設了兩宋名人的專欄,我們從中,可以瞭解到當時的李清照、李綱、岳飛、文天祥的詳細介紹。
下面,就這四個朝代,我做一下簡要的說明。
遼朝,由契丹族建立。他們使用雙國號,在政治制度方面,採用北面、南面兩套官制。不僅僅是當時,就是現在,遼朝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皇朝,不僅僅因為其制度對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相容幷包的心態,同時,因為不善於攻城戰,遼與宋之間的戰爭也很短暫。與宋建立了長達118年的和平外交,這在中華古代歷史上十分罕見。
再說西夏,它原本是地方的割據政權,後來党項人建立了西夏,組成了這個多民族的國家。西夏的漢化不可避免,少數民族和漢族有了更多的融合。
金朝,東北女真,相當剽悍,起兵反遼,建立金朝後,又滅了遼破了宋,戰鬥力一直線上。北宋滅亡,南宋偏安一隅,就是金朝騎兵的鐵蹄,讓無數北宋人們遠離了自己的家園。
陸游的那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猶在耳畔,從林升的那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詩中,我們便已經知道,收復失地無望了。
最後說宋。趙匡胤黃袍加身,北宋再一次完成了從中原到南方大部分漢族聚集區的政權統一。五代的陰影猶在,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宋朝的政治更傾向於保守。“祖宗之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從宋太宗開國,很多弊端就已經深埋。
儘管如此,宋朝還是有很多開創性的事件,興盛的科舉造就了發達的文官,皇帝集權的同時,趙宋又能兼顧對文官的寬柔,誓不殺大臣與言官的密誓,讓整個北宋的政治風氣,較為寬和。這種對於“士人”的尊重,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存在。可見宋朝統治者的仁心所在。不僅如此,宋朝的臺諫制度也是相當發達,在此後的封建王朝,只是一味地走向集權,卻再沒有了宋朝時期的寬鬆諫言制度。
當然,宋朝也有自己的弊病。王安石的改革就是為了突破保守,但最終也是失敗。適當的保守,本也沒什麼,但在面對家國淪喪的大問題上,也還是一味地保守,就有點太過苟且了。不僅保守,宋朝還很是缺乏行政效率。國家機關養了太多的閒人,軍隊官兵冗餘又缺乏實戰,官僚世襲給宋朝增添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本來北宋的經濟是很發達的,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和唐朝相比,北宋都有了很大比重的增長。但國家財政支出專案太多,最終就導致了積貧積弱。這實在是非常可惜。
再之後,每個朝代都不可避免地專制與腐敗,宋朝也有。尤其是到了南宋,更是嚴重。秦檜專權,忠臣被謗,李清照愁苦哀怨,文天祥苦為宋人,做了丞相也是沒有機會主持政權。
這就是精彩的遼宋夏金。《簡說遼宋夏金》中,還提到了,北京話正是在宋朝時期取代了洛陽話,成為了國家的官方語言。唐宋之際,人們的坐姿也由跪坐改成了垂足坐,這還進一步引發了傢俱和禮儀方面的改進。
總之,這本《簡說遼宋夏金》,比我們想象中,要有趣得多。王曾瑜治史嚴謹,態度活潑,關注細節,語言平實,這實在是一本不錯的歷史讀物。
3.以史鑑今
讀歷史,知興替。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很多事物,也並非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直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的程序中,宋朝都是巔峰式的存在。他掩映在唐朝的背後,似乎沒有做過太多的改變,但實際上,他卻創造了很多當今人們很難想象的奇蹟。
《簡說遼宋夏金》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一篇文章,很難面面俱到,有興趣的, 還是得找來書,自己去看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