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世紀50年代的末期,朝鮮勞動黨領導人金日成來華訪問,期間,他參加了我軍儀仗隊的檢閱活動。整齊劃一的隊伍,震耳欲聾的踏步聲,不禁讓金日成對著身旁的周恩來連連稱讚,誇獎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
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之後的宴席上,一位我國的少將竟突然從人群中“竄”出來,一把摟住金日成的脖子,興高采烈地說:
“老金!你怎麼回來啦?”
周恩來總理見狀,當即批評了少將的不妥行為。不料,金日成非但沒有怪罪,反而與這位少將相擁而泣,兩人稱兄道弟,噓寒問暖!
從種種跡象來看,金日成與這位少將必定早已相識,而且他們之間,或許還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位少將是什麼人?
他與金日成又有著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絡呢?
一、金日成的老戰友
前言中提到,金日成在五十年代末訪問中國。
當訪問進行到最後時日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設宴為金日成踐行。在此之前,金日成一直對中國軍人讚賞有加,也對周恩來表示:希望可以看看是什麼樣的將軍們,能培養出來這麼優秀的軍隊。
恰恰當時距離我國第一次軍銜授勳儀式僅過去沒幾年的時間,因此在宴會上,總理特地邀請了我軍各級將領一同參加,旨在讓金日成可以一睹中國將領的風采,此行也不留遺憾了。
席上,我國將領們身著軍裝,肩戴軍銜,如同一個個聳立的雄峰。這讓金日成很震撼。
宴席剛開始,在周總理的介紹下,金日成上臺發表了此次訪華的總結,並對在場的將領們也大加讚賞。
在潮水一般的掌聲中,金日成演講完畢,走下臺並就坐。
而沒有人注意到,此時,一個身襲將領軍裝、高大健碩的軍官,由於出席遲到,靜靜地從大廳的後門走進來,剛好錯過了金日成的演講。這位遲到的將士,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老抗聯戰士——王明貴將軍。
遲到的王明貴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扭頭問旁人:“今天是宴請的誰?”
旁邊的將領回答說:“是朝鮮國的最高領導人。”
王明貴聽完,似知非知地點點頭。
宴會進行到了敬酒環節,金日成在周恩來的帶領下,與各桌的將領們飲酒。當金日成快要走到王明貴所在的餐桌時,王明貴才終於看清這位朝鮮領導人的臉。而在他看清之後,立刻喜笑顏開。
緊接著,王明貴像是發現了什麼新鮮的事物一樣,快步地走向金日成,從人群的簇擁中強擠進來,一把摟住金日成的脖子,激動地說:“老金!你怎麼回來了呀?”
突然竄出來這麼一個壯漢抱住自己,這可把金日成嚇了一跳,同時也驚到了身邊的周總理。混亂中,周總理訓斥道:“王明貴同志,你這樣成何體統啊?”
還沒等王明貴解釋,冷靜下來的金日成定睛一看,立刻認出了眼前這個“彪形大漢”,然後將其一把抱住。兩人激動地擁抱,令身旁的眾人十分錯愕。
見狀,金日成竟突然用一口純正的東北話,向周總理解釋:“沒事!俺們老早都認識了!”朝鮮的領導人說了東北話,這可把一圈人都逗樂了。
這突如其來的東北話,也讓周總理猛然意識到,金日成和王明貴都曾在東北抗聯參軍多年,這麼說的話,兩人應該是老戰友了。想到這裡,周總理也開懷大笑起來,宴會現場的氣氛便更加活躍了。
隨後,金日成和王明貴兩位老戰友,用彼此都熟悉不過的東北話,互相噓寒問暖。聊了幾句之後,王明貴意識到,在自己眼前站著的不再是曾經的金營長,而是整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一國之首了。
兩人雖是老戰友,但即使沒有尊卑之說,還是有職位之別的。他趕忙同金日成道歉,但金日成完全沒有放在心上,並且連連寬慰道:“咱們是朋友,朋友之間別拘束。”
宴會結束後,兩人又來到金日成所住的貴賓招待所聊了很久。他們聊到抗日遊擊戰,聊到抗聯,聊到如何埋伏日本鬼子,聊到各自分管的營隊,聊到曾經共事的戰友,聊到戰死沙場的英雄......
在整個談話的期間,兩人的眼眶都是溼潤的。可以看出,兩個人在那段戰火連天的歲月裡,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這份友誼讓所有人動容,其中也包括周總理。
在金日成回國後,周總理找到王明貴,說到:
“那天的宴會是莊嚴的,而且金日成已經不是曾經的營長了,他是一國之領袖,你的行為屬實有些欠妥,還是要進行批評的。但是,對於你們之間的戰鬥友誼,我覺得是令人感動的,也是偉大的。”
正如周總理所言,金日成與王明貴的友誼,並沒有因為分隔兩國而淡化。
金日成回朝沒幾天,就立刻命人,在全國最好的果子園,挑出了一大箱優質飽滿的蘋果,隔過鴨綠江,送到了王明貴的家中。並且在箱子裡,金日成還放了一封親筆書信。
信中,他提到一些兩人共同的戰友,希望王明貴可以幫忙聯絡上;同時也邀請王明貴繁忙之餘,可以抽空前往平壤,看一看平壤在朝鮮戰爭後的重建工作。
兩人跨越官職,跨越國籍,跨越民族的友誼,屬實令人欽佩。
收到贈物的王明貴,雖然至始至終也沒有受邀前去,但是這份心意令他十分欣慰。和金日成的老友重逢,不禁讓他想起了那段崢嶸歲月......
二、兩人相識的契機——東北抗日聯軍
兩人的友誼還要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在1931年至1945年期間,在我國東北地區抵抗日本軍。
金日成比王明貴率先加入抗聯大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迅速佔領東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日軍的行徑同時引起中國、相鄰的蘇聯、朝鮮的不滿。也正是在這之後,金日成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活動。
此時的日軍早已佔領朝鮮國,包括金日成在內的眾多朝鮮族人難以歸鄉,這也加深了金日成對日本軍暴虐行徑的痛恨。在他得知中國東北已經開始組成游擊隊,向日軍進行反擊時,便也決定拉起一支軍隊,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敵。
1932年4月25日,20歲的金日成,在吉林安圖縣建立了“安圖縣抗日遊擊隊”,並擔任游擊隊隊長兼政委。這隻游擊隊伍中,大多數以朝鮮族人為主,其中也不乏中國當地居民的身影。
游擊隊成立以後,立刻打著紅旗,在安圖縣城敲鑼打鼓,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隨後,游擊隊在5月份與日軍打響了第一次戰鬥。
在金日成的領導下,游擊隊員們神出鬼沒,打得日本鬼子措手不及,最終首戰告捷。隨後,在行軍途中,被日軍包圍突襲,金日成隨機應變,機制靈活,帶領全隊全力突圍,又打了一場勝仗。
金日成的戰績,立刻引起朝鮮族人的追捧。在這期間,金日成的母親康盤石身染重疾,但是她依然來到縣城,高興地說:
“真是好樣的。有了我們的軍隊,這回可好啦。一定要打倒日本鬼子,光復祖國呀!”
金日成屢戰屢勝,因此收穫了很多追隨者。並且,在1932年底,金日成領導的安圖游擊隊和汪清抗日遊擊隊、寧安抗日遊擊隊合併,成為汪清抗日遊擊隊,金日成任大隊政委。
就此,金日成所領導的隊伍,成了東北地區對戰日軍的主力部隊。到1936年,金日成建立了“朝鮮祖國光復會”,自己擔任會長,釋出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祖國光復會成立後不久,朝鮮人民革命軍也隨之成立。
在這之後,朝鮮人民革命軍聯合中國東北革命軍,對日寇佔據的東寧、羅子溝一帶發起猛烈攻勢,均大獲全勝。在兩次遠征北滿中,更是捷報頻頻。1936年底,“金日成將軍”的稱號,一時間傳遍了整個東北。
也正在1936年,金日成的名號,傳到了王明貴耳中。
王明貴曾經是一名金礦工人。此時,東北早已淪陷,王明貴雖只是一名工人,卻有著憐世的柔情。看到日本人對東北工人們的虐待,王明貴怒火中燒,逃出金礦。在1934年,他加入了活動在格金河金礦周邊的一支抗日遊擊隊,成了東北抗日聯合會的戰士。
可能是因為王明貴心懷仇恨,打起仗來,他驍勇善戰,不畏死亡,衝鋒號一吹響,他必是衝到最前面的那一個。
在多次戰役中,他屢獲戰功,殺敵無數。憑藉著自己的果敢和悟性,年僅28歲的王明貴就已經升任第六軍第三師的代理師長了。
後來,在組織的安排下,王明貴到東北抗日聯軍的政治軍事學校參加系統的軍事學習。在那裡,王明貴第一次聽說毛主席的游擊戰術,看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他倍感欽佩。同時,王明貴也意識到:
“堅持敵後鬥爭,哪怕是消滅一個日本鬼子,消耗敵人一顆子彈,破壞一處敵人的軍事設施,阻止一處戰略資源不被日軍掠奪,都是對日軍的牽制,都是對全國抗戰的有力支援。”
隨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王明貴開始巧用游擊戰術,連續幾場戰鬥中,無一敗仗。
1936年的11月,王明貴聽說了金日成的累累戰果,瞭解到金日成對於游擊隊戰術的獨到見解,不禁心生敬佩,渴望有機會可以與金日成面對面聊聊遊擊作戰的心得體會。
幾年之後,在機緣巧合下,他們有了一同共事的機會。
1940年,日軍後援兵力到位,湊齊70多萬兵力,開始正式對東北抗聯進行武裝打壓。在日軍的瘋狂圍剿,東北抗聯的同志死傷無數,遭受了巨大損失。無奈,在統一領導下,東北抗聯被迫撤往蘇聯。
在東北聯軍全體撤離後,在蘇聯進行軍隊改編。碰巧的是,金日成奉令,任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旅第1教導營營長,而王明貴則任命為遠東紅旗軍第88旅第3教導營營長,兩位營長的住處,僅僅相隔幾十米。
雖素未謀面,但敬佩之感始終在王明貴心中。他剛收拾好自己的住處,便立刻起身,前往金日成的屋子。
兩人相見後,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之間不用互相介紹,因為對方的事蹟,早已透過各種方式有所耳聞。
令王明貴驚訝的是,金日成雖說是朝鮮族人,但是卻可以說出流利的東北話,兩人的交流毫無障礙。在這之前,他還擔心語言不通,說起話來會有磕絆。當他對金日成的東北話表示疑惑時,金日成解釋說:
“我在東北地區抗敵很久,為了方便和其他隊伍溝通,就跟著當地人學了不少地方話。我們說著一樣的話,打著一樣的敵人,這樣一來就是自己人了。戰場上是戰友,私下裡是兄弟。”
這樣戰功赫赫的前輩,竟然如此謙卑。此刻,金日成無論從能力上還是人品上,都令王明貴深深敬仰。
此後,兩人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坐在一起討論新的戰術方法,反思舊的戰術敗筆,交談甚歡。也因此,兩人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其實,金日成與王明貴兩人是互相欣賞的。雖說相比之下,王明貴參軍在後,但他的許多事蹟,也同樣令金日成震驚。
三、王明貴的傳奇經歷
在金日成與王明貴初見時,王明貴只知道自己欽佩金兄已久,卻不知金日成對自己的名字,也早已是如雷貫耳了。因為王明貴在那時,絕對稱得上是令東北日軍聞風喪膽的常勝將軍。
駐紮東北的日本軍曾這樣形容王明貴:
“最恐懼的,不是正面交鋒的龐大戰隊,而是在當地樹林裡神出鬼沒的王明貴‘匪賊’一派,他們雖說攏共只有數百人,但有他們的存在,冬日裡荒山野嶺的恐怖便會為之倍增。”
由此看來,在東北日軍的眼裡,王明貴就是那深山老林裡潛藏著的“雪豹”,不經意間,就會從隱蔽的草叢裡竄出,瘋狂撕咬。其實,日軍的恐懼絕對是真實的。
在學得毛主席的游擊戰術後,王明貴結合東北特殊的地形和氣候,臨摹出一個適用於抗聯的新游擊戰術。這套戰術講求“八打”和“八不打”的原則。
“所謂‘八打’,就是:打破襲戰、打襲擾戰、打奔襲戰、打奇襲戰、打夜襲戰、打阻擊戰、打伏擊戰、打槍戰;所謂‘八不打’,就是:敵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好不打、沒有把握不打、攻堅戰不打、陣地戰不打、消耗戰不打、白刃戰不打以及損害群眾利益的仗不打。”
從這些原則看來,王明貴不僅有著強健的體魄,不怕死的膽識,更有過人的精明機智。打聰明仗,不打蠢仗;打收益仗,不打虧仗。對敵人,不僅繳械,還要繳糧。在新的戰術實施以後,王明貴所率領的游擊隊,使用的所有彈藥和口糧,幾乎全數取之於敵。
除此之外,王明貴還研究出“小群游擊戰”的打法,以比正常游擊隊多一些的人數,對敵人進行有間隔、不間斷的襲擊騷擾。這些隊員們大多是騎兵,在樹林中來回竄躲、見縫插針。那些暫時駐兵的日軍,因為“小群游擊戰”的騷擾,日夜不能寐,精神恍惚,節節敗退。自此,王明貴的名號一出,沒有不聞風喪膽的敵人。
王明貴的隊伍,不僅打擊敵人,還打擊敵人的“窩”。
在日軍佔領東三省以後,寬廣無垠的黑土地則成了他們用來生產建設的基地。日軍在這裡建設工廠,修築鐵路,挖金鑿煤,把整個東北的肥沃資源洗劫一空。
這樣的行徑,王明貴自然是不能入眼的。在與敵人戰鬥的同時,他的隊伍也開始破壞敵人的一些基礎設施。破壞敵人的軍營,炸碎敵人的礦場,搶回敵人奪走的木材和金礦。
最聰明的是,王明貴把敵人的鐵路炸的殘破不堪。鐵路沒有辦法運營,導致日本在中國搶掠的珍貴資源,沒有辦法快速運輸回國內。當時負責這些事務的北里留回憶到:
“運輸盜伐的木材是死命令。原有鐵路時,運輸是很輕鬆的。但是自從王明貴的出現,鐵路就全癱瘓了。整好的木材堆積如山,運不出去,日本那邊又催的緊,每一次運輸就彷彿流血削肉。”
如此看來,王明貴的出現,真成了日寇的“惡魔”了。而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最讓金日成佩服的,是智取克山一戰。
克山縣是日軍在東北地區極其重要的戰事據點,側臨偽省會,地處平原地區,易守難攻。這裡公路鐵路都十分發達,駐紮的日軍兵力也十分強盛。更可怕的是,日寇還在克山一週築起了高高的城牆,如同長城一般,戒備森嚴。
反觀王明貴這邊,是隻有百十號人的游擊隊,實力懸殊。因此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攻取克山是完全不可能的。
然而,膽大心細的王明貴暗暗發誓,一定要攻克這個“大碉堡”!首先,他用幾個月的時間,派敢死隊前往克山外圍,瞭解地形;同時,也聯絡地下黨的成員,裡應外合。最後,終於摸清了克山的攻防佈置。
在1940年9月21日晚,夜色降臨,樹林裡泛起了薄霧。王明貴派出一支十幾人的小隊,穿上從日偽軍那裡繳獲來的軍裝和軍槍,學著日本人的模樣,齊踏步地朝克山靠近。
夜色籠罩下,日偽軍愚蠢的守城兵困得眼皮打架,遠遠看到一隊人馬整齊劃一的過來,以為是出巡歸返的巡邏隊,看都沒看就打開了城門。
這一支敢死隊進入城門後,根據王明貴指出的防守要地,他們向城樓上進發。在城樓之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熟睡的日本軍。隊員們掏出別在腰帶上的匕首,悄無聲息地制服了城樓之上那數百人組成的警備團,全程幾乎沒有發出一絲動靜。
隨後,隊員們把城樓上的一頂大炮對向城門,把其餘的幾十頂大炮對向城內的營地。在隊員口技模仿的夜鶯啼叫後,城外等待著的王明貴,立刻打起精神,一邊命令百人軍隊備戰,一邊模仿出鳥叫聲,示意準備就緒。
聽到指令,隊員們雙管齊下,一頂大炮裝彈發射,兩三下便大破城門。其餘的大炮對克山縣內的敵營進行猛烈轟炸,伴隨同志們高昂的衝鋒號角,一舉攻破克山!
戰勝以後,王明貴趕忙前去克山的監獄,發現了300多名被俘虜的抗聯戰士。這數百名抗日誌士釋放後歸隊,在沿途中不斷歌頌王明貴的傳奇事蹟,因此,王明貴以百人戰力智取克山的功績,在東北抗聯部隊中廣為流傳。
也正是這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讓金日成從心底了敬佩起了王明貴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也為兩人之後的友誼埋下了伏筆。
多年以後,王明貴的兒子王昶軍曾這樣回憶:
“父親一生指揮過二百三十多次戰鬥,參加過的就數不清了,但最津津樂道的還是智取克山那一仗。”
結尾
金日成與王明貴的革命友誼,細細品來,總會令人熱淚盈眶。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做的貢獻,更是可歌可泣。
其實,像他們這樣深沉的情誼,在那個年代並不罕見。來自全國各地的軍人,也許語言並不相通,也許習慣難以一致,也許家境略有參差,但有一點是無異的,那就是全中華兒女嗤之以鼻的共同的敵人。
我相信,無論是千瘡百孔的過去,還是難以猜測的未來,只要全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定能過關斬將,突破萬難,使中國在繁榮之路上經久不衰!